高中物理的实验性教学

2018-08-06 12:12丁欣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高中物理

丁欣

摘要:高中物理是理科综合里面分值最高的一门学科,这一科目里几乎每一个结论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得到的,可以说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科目。而在整个高中阶段“力”是物理里面极为关键的部分,对于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要如何理解它,这是我们老师教学过程中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性教学;力的探究;知识迁移

动手能力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具备的能力,我们如何把这一能力运用物理的学习中来,让它进一步激发更多的有利于学习的能力呢?物理是一门极具操作性的科目,每一个结论的得出大多是通过实验的反复论证得到的,因此,在这里我将把实验教学法运用到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来。不难发现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力”这一知识面的涉及很广,从简单的重力、支持力到斜面上的摩擦力,再到磁场力、电场力、万有引力。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力”贯穿了所有的力学部分。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通过现象了解到它的存在,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力”的存在,这样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做题分析时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营造积极活跃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将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合理分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此外,实验的设计要有梯度,要让学生有逐一突破的感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存在的问题老师也好有针对性的解决。在此我提出实验性教学,通过这一极具操作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探究能力等,最后将这些在实验操作中养成的良好习惯迁移到日常的理论知识学习中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一、实验操作,化无形为“有形”

这里我们拿摩擦力作为实验探究的对象,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学生对力学有一个浅层的认识,主要以浮力为主。在高中的物理中对这一力学的涉及很少,最常见的三个力就是重力、弹力、摩擦力,所以在实验操作之初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构架,这在后面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才不会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现象。首先,我们探究摩擦力的第一步先让学生体会水平面上的摩擦力,通过将物体放在不同材质的平面上,让学生通过弹力计水平匀速的牵拉水平面上的小木块,通过读数分析摩擦力的大小。这一过程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为了确保操作的有序进行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第一步就是讲清楚实验的要求。下一步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得到实验结果后,由教师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得知了摩擦力的存在,这还远远不够。

二、通过操作,深入探究

学生在探究了水平面上不同材质与小木块的摩擦力后,教师可以将问题的探究更深一步。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何增大摩擦或者如何减少摩擦,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的出相关的实验方法。由于重力、弹力(支持力)、摩擦力这三个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力,所以学生一定要清楚的而且牢固的掌握。在有了水平面的实验基础,接下来就可以将实验引入到斜面上进行探究、分析,最后探讨、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不是教师取而代之,只有他们自己通过动手才会对实验的结果有深刻的理解,对具体的受力分析有清晰的条理,在今后的做题分析中才不容易出错。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能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能动性等有利于学习的相关能力,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知识的迁移

在经过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实验操作,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有清晰的思路,这是实验性教学的关键。在简单的力学题中一般会涉及到压力的存在,在复杂的题型中往往还会出现电场力和磁场力等综合性较强的力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不管是在电场还是在磁场中首先对重力、弹力、摩擦力进行分析,再对力的方向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公式和受力分析的结果对问题进行解答。这一过程关键就在于要把实验中得到的经验和体会到的要领运用到题型的分析和解答中来。此外,实验操作中的细心和认真也可以迁移到生活中来,不仅起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也实现了育人的作用。这也是教书育人所提出的观点,不单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四、通过实验培养习惯,促进学习

实验操作是一个极具能动性的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同时要善于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要通过实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学习中。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是一些抽象的知识,然而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平时的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实践,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在这过程中无意间锻炼了学生的实践精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有效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学习習惯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适宜的学习环境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差。这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首先要对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不恰当的比喻用到这里主要是为了突出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性。只有在掌握学生基本状况的条件下才能进一步开展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下大包围;同时,在了解学生的条件上可以更好的处理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也是对学生学习提高的要素之一。因此,我们的实验性教学不仅是培养了学生的习惯,激发了学生的能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达到了很好的锻炼。

最终,我们通过实验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实验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然而这些能力最后都会通过成绩的提高、学习的高效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是成绩提高的关键,而成绩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则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成果体现。

总之,采用实验性教学法来对高中物理进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任何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选择正确、合适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在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由一道物理题引发的对绳子张力的讨论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