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律己 以德养心

2018-08-06 12:12郝俊肖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法制教育

郝俊肖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利用学科渗透,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实践中,我努力探索多种途径,创设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以指导他们的生活实践。

关键词:依法律己;法制教育;教师素质

新课程要求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善于收集社会生活中的案例,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法制教育,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我相信,“正人先正己”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要使自己行为端正,必得先有远大志向,先有远大志向,才能在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向上,才有建树。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就必须认真学习与教学有关的法律知识。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和搜集一些典型的案例,在教学中以案说法,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法制宣传教材。

一、依法律己——实施法制教育需要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这不仅需要关注更新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更需要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逐步提高。教学的目的性要明确,教师要把法制教育列入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中,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渗透。既不要把政治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踞情,达到“内化”效果。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在学科渗透时要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的知識,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吸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早见成效,使学生愿意学习乐意接受。老师不但要有渊博、深厚的文化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教师更应该深刻领会。我们应该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才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经常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情况反映,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二、依法正行——课堂教学的创新是实施法制教育的突破口和主渠道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渠道。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的方法决定了学的方法,为此,政治教师必须在设计创新的方法的同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也是为学生设计学的方法。只有灵活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用最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需要打破陈旧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放下师爷身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群体。以学生为本,就要做好角色转换,把学生摆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够发展空间,给学生提供宽阔的平台。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以每个学生全面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行为养成要更多的受道德规范的引导和调整。如果中学生普遍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具有高尚的理想与情操,那么学校的法制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有效地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引导、榜样的示范及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道德行为主要依靠自我约束,但道德与法制密切相关,许多道德规范就体现在法律条文之中。同时,应当强化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着重抓好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依法办事的养成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知法、爱法、守法、用法。

三、教师要利用好社会大课堂,实现法制教育与社会道德实践相结合

思品课中的法制教育不能是简单的法律知识讲授,而是要切实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除了课堂上下功夫外,还需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成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活动中、从合作中、从探究中获得收益。

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具有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普及法律常识,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需要课堂的教育,还需调动社会各界共同行动,形成合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科进行有机渗透更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样,学生们才能从小在民主法制的教育氛围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好公民。

总之,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生活中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对学生兴趣导向各不相同,加强法制教育的方法也要有所更新、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积极引领学生成长为品德优良、学习进步,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及反思 任 淼 《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02期

[2]对中学生应当如何开展法制教育 王晓俊 《考试周刊》 2013年38期

[3]谈素质教育下的教师素养 米玛欧珠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09期

[4]初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探究分析 杨慧敏 《教育》 2015年11期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法制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体会
Seminar教学法在营销专业课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职业学校提升教师素质案例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