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理念和实践优化高校育人体系

2018-08-06 09:05郭瑞杜永军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育人中心大学

郭瑞 杜永军

编者按:当前,世界高等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革命、可持续发展等趋势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的形态和价值。例如,网络大学和网络课堂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大学的教学方式和资源优势。当代大学亟需反思调整自身的价值、形态、功能和教育模式以应对挑战。

西交利物浦大学正是在世界高等教育面临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成立的,大学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探索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新模式、推动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宏伟使命。其构建的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于2013年成立,旨在推动该校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基于该校的探索推动中国和世界教育变革。研究院在当前中国乃至世界受到严峻挑战的领导力和教育领域开展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是集学位项目提供、学生学习研究与支持、教师发展支持、教育从业者专业能力和领导力研修、教育创新全球社群运作与未来大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为深入了解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在构建新型高效育人体系中进行的探索与积累的经验,本刊专访了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晓军。

一、贯彻未来大学探索使命,开展教育改革实践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张副院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刊专访。请问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ILEAD)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教育改革实践?

张晓军:ILEAD的成立,与西浦作为未来大学的探索者的定位有直接关系。目前,ILEAD共有七个方面的业务。一是开展前沿的领导与教育研究。研究院致力于教育和管理的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未来大学、教育管理(教育领导力、教育变革、教育国际化以及大学治理)等方面。通过研究,研究院力争在理论上有原始创新,对中国和世界的教育实践有所启发。在今后几年中,西浦致力于把研究院打造成为教育和管理领域有特色的政府智库和高校智库。

二是打造教育创新的全球化社群。社群活动是探讨和促进高教改革创新的平台。ILEAD举办教育创新社群活动的目标是在高等教育面临根本性变革的时代,聚集对教育改革创新感兴趣、有想法和肯实践的人士,凝聚变革共识,探讨变革路径,分享变革经验,达成变革合作。研究院每年举办一场大型活动(高等教育创新年会),在全国各地举办若干场西浦教育论坛,举办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西浦学生研究导向型学习大赛等系列活动。

三是通过研修与咨询提升教育从业者的专业性和领导力。ILEAD目前负责西浦本校的教师发展并致力于助益整个高等教育行业从业者的职业发展、专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进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育领导力提升项目,帮助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前,研究院有11个教育从业者培训项目,包括教育领导力卓越计划、任课教师研究导向型教学研修项目、高校教学管理研修项目、高校学生工作研修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性发展研修项目、高校任课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发展项目、大学英语教师学术英语教学研修项目、双语教学研修项目,以及针对基础教育从业者的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发展项目、基础教育国际化研修项目、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培训项目。

四是通过评估促进教育机构和个人的认知和发展。主要有两个评估项目。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育人质量评估,衡量大学支持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程度以及给学生带来的成就,进而反映学校的育人质量。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质量评估体系并不是简单地对高校的资源投入、声望排名、科研成果等方面做量化评估和比较,而是通过多种调查方式获取评价大学育人质量(学生在大学的收获)的重要数据,最终目标指向“促进学校变革,服务学生成长”。第二,中小学校长领导力评估体系。当前,全球基础教育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校长是推动改革的关键力量,如何才能提升中小学校长的变革领导力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挑战。本项目通过评估促进校长的领导力,最终推动学校和更大范围的教育改革。我们开发的中小学校长领导力评估体系通过整合教育、管理和评估方面的理论,基于中小学校长的实际情况,开发了从教育素养、管理能力、变革领导力、信息化能力和国际化能力五个维度来评估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模型。

五是促进学生的研究导向型学习。研究院开发学生学习发展项目,鼓励学生采用“研究导向型”的学习方式,以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释放其学习动力和潜力,训练其批判性思维以激发创造力,丰富他们的综合技能,并建立终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成长是研究院所有业务的出发点,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学生类项目,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热情,鍛炼学生跨学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自我和学习的认知。

六是教育管理学位项目。包括西浦探索未来教育的新型项目——工业企业订制培养项目(Industry and Enterprise Tailed Education)、全球教育和语言教育硕士项目、教育管理博士学位项目。这些硕士和博士学位项目均颁发教育部认可的利物浦大学学位证书。工业企业订制培养项目是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强化跨专业的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并将通识教育、专业知识学习、企业实践、行业知识获取以及创业和管理训练相融合,增加与企业和行业用人需求相关的课程、实践机会和研究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创造更好的事业前景,同时为企业发展培育有发展潜力、训练有素的高层次精英人才。

七是提供互联网时代智能化学习解决方案。研究院有一支专门的教育技术开发和支持团队,负责设计、维护、开发全校的教学新技术,团队工作包括Moodle学习管理系统的维护和升级,能够将新技术和技术工具融入Moodle的“研究和开发”方法,以及支持教师把这些技术融入他们的教学中。我们当前的在线学习系统除了支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外,还支持大课堂学生提问活动、大型在线学生互评等学习行为。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须贯穿于学生在学校所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之中

《世界教育信息》:“以学生为中心”是当前流行的教改理念,ILEAD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育人体系,这与前者有何不同?

张晓军:“以学生为中心”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提出的。与“以教师为中心”所倡导的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教材为学习核心内容、教室为主要学习场所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倡以下观点。第一,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是一项自适应的活动。第二,学习存在于其发生的环境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创建出来的。第三,所有的知识都是社会化的建构。第四,在学习过程中,之前的经验和认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五,在学习过程中,社会交互扮演着重要角色。第六,有效的學习发生于学习者解决有意义的、开放的以及具有挑战性的难题的过程中。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并借此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然而,学生仅通过学习强化知识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能力和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这很难通过课堂完全做到,素养的提升需要依赖课外的行动。因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育人环节的相互配合。

但是,目前大多数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和实践主要关注学生的课内学习。而忽略了大学中很多课外职能部门的育人作用,高校的改革也多从课程改革开始,几乎看不到课内课外联动促进育人的改革案例。此外,很多其他的支持部门,例如行政管理部门一直被认为是与学生不相关的,但事实上这些部门的工作深深根植于机构的运作过程中,因此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如若研究者和实践者仅仅着眼于那些与学生课堂密切相关的领域,那么就不可能建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

ILEAD提出,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就需要构建系统的育人体系。课程教学仅是育人的一个环节,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贯穿于学生在学校所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之中。具体到大学的情境,社团活动、实习甚至游戏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情境。这就要求大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必定是一个系统的举动,融合来自课堂和课外的所有涉及学生活动的场所和情境,当前的信息化发展为这种融合创造了条件。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需要范式革命,需要改变包括教学和系统支持在内的大学的方方面面。

在政策层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大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强化了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并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过去几十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基本理念,近几年在国内的高教体系中频繁被提及,也有很多国内的大学校长称学校如何把学生放在中心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很好地指引了新时代“以学生为中心”在高校的落实路径。

《世界教育信息》:当前国内大学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育人体系有何挑战?

张晓军:首先,我们在和全国上千所高校的交流中,发现当前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的改革,大学在系统地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时,都面临很多挑战。例如,教师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需要系统的观念引导、技能提升和过程支持,目前尽管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在国家的要求下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但绝大部分的教师发展中心并没有资源和能力来为教师提供这些支持。基于此,ILEAD专门开发了针对提升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支持教师发展能力并且能可持续保障教师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这一计划针对教师发展中心亟需的专业教师发展培养、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方案、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研修方案、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规划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

其次,当前高校在构建全员育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系的挑战也来自于教学以外的部门对自身在高校育人环节中的地位的不清楚,甚至有很多部门根本不认为自己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帮助。例如,教学管理部门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学生工作部门如何作为一个和教学活动同等重要的学习支持部门?校园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等如何将自身定位为学生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转变需要对高校行政员工的学习和能力提升提供支持,但这也正是目前十分缺乏的部分。ILEAD在过去几年打造了针对性很强的教学管理人员研修、学生工作者研修、国际化能力研修项目,以系统地帮助参与者提升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能力。

最后,当前高校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育人体系,最大的挑战来自于领导力,即整个学校和体系内推动改革的力量。教育系统既有的以行政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很难改变,如果要突破来自体制、观念、利益等多方的限制,构建全新的体系,需要具有魄力的领导者和高执行力的管理团队。ILEAD连续八年实施教育领导力卓越计划,邀请大学领导者一起讨论如何推动教育改革,就是为了培育推动变革的力量。

三、高校教学改革的理念需要彻底颠覆

《世界教育信息》:高校的教学改革如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张晓军: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深化改革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因此高校的教学改革也要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根本目标。但是,教学改革不等于学生的成长,当前很多大学的教学改革没有对准靶子,仅仅在教师和教学相关的要素(课堂、教材、专业等)上做文章。如果大家去看国内高校最近一次公开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主要教改措施,就会发现这些学校的教改基本上围绕着几个部分:国家或者学校主导的人才培养改革计划(实质是对课程、培养年限、教材、专业等教学要素的重新组合)、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里面偶尔涉及到一些关于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也基本上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谈的。尽管这些高校都狠抓改革,但这些改革几乎都是对课程、课堂和教材这些以“教”为主导的理念之下的要素的改革,这些改革基本上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打错了靶!

如果再考虑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即将对传统的以课程、课堂和教材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颠覆,那么当前高校对基于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教学框架的修修补补显然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高校教学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高校的教学改革也错把过去的教学框架中的问题当作靶子,而没有真正注重未来社会的人的学习需求。

《世界教育信息》:真正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改革应该如何开展?

张晓军:当前高校的教改理念需要彻底颠覆。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学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改进大学支持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体系和实践。如前所述,如果把教学改革比喻为射箭,那么靶子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课程、专业、教材和教师,这些要素仅仅是箭头或者弓等为了射中靶心需要的工具。当下的高校教学改革,需要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靶心。按照这一思路,可以得到图1所示的教改思维图。瞄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后,首先要分析大学生在学习和发展方面有什么需求,哪些需求是大学可以提供的,从而得到大学的育人目标;然后基于育人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课内和课外的活动;最后大学要有一个平台来集聚和整合资源以支持策略的实施。可以看出,当前的教改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上(课内,已在图中标出)下功夫,显然难以真正实现教改目标。

真正有效的教学改革,要从源头开始,仔细分析图中的每一个环节,而且最终的目的一定要对应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要把学生作为一切改革的最终受益者。

四、专业教学能力提升和自我革命能力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世界教育信息》: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校教师有什么样的要求?

张晓军:新时代的高校教师面临新的要求。第一,高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亟需系统提升。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培训十分必要,尽管大多数大学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但在教学方面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缺乏关于教学理念、方法等方面的思考和训练。近年来,在教育部的要求和指导下,国内高校大多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希望能够通过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构建校本教师教学发展体系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但目前为止除了三十多家国家级示范中心以外,很多大学的教师发展中心还停留在只有一块牌匾的时代,没有专职人员,没有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也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从目前来看,要完成教育部对所有师资五年进行一轮培训的要求,单纯依靠各高校自有的教师发展中心难度很大。

自1985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国家历次关于教育的重要文件均不同程度强调了建设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2017年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此外,教育部在2016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教师考核评价中增设教师专业发展考评指标,落实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更是首次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发布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可见,国家在各个层面都十分重视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支持。

第二,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教学改革和创新甚至自我革命的能力。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革命等新趋势已成为新时代影响大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趋势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迫在眉睫。在这个体系中提升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再是唯一目标,而是应该把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作为大学教学的基本目标。而作为大學育人的核心资源,教师则是推动这种转型以及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核心力量。

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的大学教学模式都受到“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中国大学的教学还传承了私塾教育的传统,更表现出知识传授的特征。因此国内大学的教师非常熟悉和擅长“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甚至想当然地认为教学就应该这样。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大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十分纠结甚至焦虑:一个学期的课时有限,但是想给学生教的知识点很多,总是担心某一个知识点给学生讲不透。对于少数迈出第一步采纳研讨式、互动式改革的教师,也对于自身改变的价值存疑。很多时候还是无法彻底放下传统的做法。高校教师具备敢于改革的魄力、投身改革的热情和实现改革的能力至关重要。当然,高校教师的教学改革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因此,来自学校的支持和包容也必不可少。

五、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要多途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世界教育信息》: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是支持教师发展的关键部门,那么教师发展中心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张晓军:要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改革创新的能力,教师发展中心需要开发一套系统的支持体系。一是关注时代要求与学生学习。当前全球的教育都在转向“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体系,这种转向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对学习的支持。上面提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打错了靶子,这也体现在教师发展中心的活动中对教师的“教”的过度关注上。未来的教师发展中心应该先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探索出“教”如何支持“学”的方案,然后要重点帮助教师转变认知观念。

二是系统提升专业能力。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时段、过程性的策略和支持,特别是需要除了培训和沙龙之外的自我反思、观摩、研讨等与教师自身实践结合更加紧密的活动。系统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仅靠参加几次培训和沙龙是做不到的,真正需要的是过程性的支持与活动。

三是支持教学改革与创新。支持教学改革与创新和提升教学专业能力不同,需要给教师包容的环境、充分的激励、政策上的支持与认可,以及技术和设施方面的支持。这些都需要教学管理部门超越传统的“管理”思维,更多地采用服务与支持的理念,成为教师教学改革真正的后盾。

四是开展教师发展中心的自我评估。当前国内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套系统的教师发展中心构建和发展框架,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评估。评估可以兼顾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教师发展中心的差异,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发展中心的绩效给出评价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详细的建议。

五是搭建同行交流的平台。同行交流是提高教学专业能力和获得教学改革认同感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当前我国大学教师之间的同行交流多数是关于科学研究的,教学很少成为交流的话题。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缺乏这种交流氛围和场所。因此,如何帮助教师选择适合的交流平台,能让教师长期参与到此类平台中非常重要。

六是争取学校的战略支持。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还高度依赖于学校领导的个人看法:有些领导很重视,则这一领域可以发展得很快;有些领导不重视,则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活动。但总体上说,当前“双一流”建设周期中大家普遍关心科研指标,真正关心教师发展中心并给予资源支持的大学领导并不多见,因此,对于教师发展中心来说,如何在这种境况中争取到学校的战略支持,保证教师发展中心的正常运作以及更进一步地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非常重要。

七是培养专业的教师发展师。专业的教师发展师是保障教学发展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当前很多高校就是因为缺乏专业的教师发展师,才无法有效开展活动。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发展中心必须要想办法培养自己的教师发展师,哪怕是来自院系的兼职教师发展师,形成专业的队伍,才能保证教师支持工作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育人中心大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至善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