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传统养生学的影响

2018-08-06 19:35赵波黄绚玲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儒家孔子

赵波 黄绚玲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阐述了儒家的修身养心、仁寿相兼,重礼和节、养生延年,演练六艺、调养情性理论对我国传统养生学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儒家;孔子;传统养生学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创立的,并以孔、孟之道为基础的我国先秦时期最主要的学派。他们宣扬仁、义、礼、乐,以“仁爱”为立身的核心,以“中庸”为行为准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太下”为己任。这种伦理道德观念,不仅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巩固统治地位的思想武器,而且几乎成为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代名词。虽然儒家学说不专以养生保健、抗衰老为主要目的,更与“崇尚清静无为”,专门从事神仙修道的道家有很大的不同。

为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试图用儒家思想对我国传统养生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做到“古为今用”,为人们的养生保健提供借鉴。

一、儒家思想

(一)修身养心,仁寿相兼

由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倡导的“仁爱”、“中庸”等伦理道德观念,既是儒家自我完善的核心内容和行为准则,又是修身养心、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内容。孔子所说的“仁爱”思想,包含了孝、悌、宽、信、敏、惠、俭、恭、谦、温、毅、勇等道德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把自我完善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为人要忠恕,待人应宽厚、宽容,施人以恩惠,处事应刚毅、果断,处世应守信、谦虚,不要一味追求功名利禄,在日常生活方面应节俭,不奢侈浪费,待人要恭敬、有礼貌等等。从这些方面进行自我修养,就可以达到“仁者不扰”、“君子坦荡荡”①的思想境界。

养心与修身二者是紧密相连的,在修身的同时,也包含着养心。例如,孟轲在《孟子》中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②。儒家在提侣仁爱修身的同时,还以正心、收心、养心来追求自我完善。

(二)重礼和节,养生延年

儒家所提倡的“礼”,虽然并非专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而设,然而,其中有许多内容却包含着深奥而实用的养生保健方法,所以,成为儒家流派养生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全书中提及“礼”有75处之多,可见孔子对“礼”是十分重视的。孔子所强调的“礼”,除了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复杂的礼节仪仗之外,还广泛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要求和规定,如饮食卫生、生活起居、情爱优生等均有论及,成为儒家抗衰老、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把它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3个方面。

(1)生活起居之“礼”:儒家对日常生活中的睡眠、衣着均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例如,睡眠时不可采取仰天挺尸状的姿势,并且不能讲话,应静静地安然入睡。后世由此而总结出一套有助于延年益寿的“睡功”。清代著名养生家曹慈山总结的睡诀是:“相传夷安睡诀,左侧卧屈反是”③。儒家提倡的这种睡眠姿势,即俗语所说“卧如弓”。这种卧姿已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对养生保健有良好的功效。

在衣着方面,儒家提倡“居不容”的观点。所谓“居不容”,就是指在家时,不必像待客人那样穿戴得衣冠整齐,可以轻裘缓带,悠然自得。

(2)饮食卫生之“礼”:孔子提倡“食不厭精,脍不厌细”④,是指食物要选择,烹饪加工要讲究方法,以求丰富的营养和易于消化吸收。即使是普通的鱼、肉、蔬菜、瓜果,只要原料新鲜,加工精细,烹饪得法,便可以成为美味佳肴,既营养丰富,又有益于身体健康。孔子提出:“食信而偈,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⑤。“七不食”对食物的质量、加工、佐料以及进食时间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3)情爱优生之“礼”:儒家“礼”的内容还涉及生活中的情爱、婚娶、优生优育等方面。在《礼记·礼运》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轲在《孟子·告子》中也说:“食色,性也”。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⑥。

(三)演练六艺,调养情性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向学生讲授“六经”之余,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六艺”的传授和演练。通过“六艺”演练,能够疏通筋骨,灵活关节,和养气血,使人全身气血畅流,保持心情愉快,这对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六艺”演练也是儒家抗衰老的有效方法。

孔子所传授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6项技艺。在一般人的眼里看来,儒学之士都是一些“手元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没有看到“六艺”演练对他们的健身作用。孔子本人就是一位身材高大、体魄健壮、勇猛有力的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身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⑦,岗代的尺比现在的尺短,1尺为现在法定单位19.91cm,折算起来孔子身高约为1.91m,可见他的身材是很高大的。《吕氏春秋·慎大览》中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闯”⑧。这说明孔子一生是非常重视习练“六艺”的。

“射”是“六艺”之中的一艺,是儒家十分重视的一种技艺。孔子经常向学生传授射箭技艺。据《礼记·射义》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⑨。孔子射箭时,围观的人那么多,说明他的射箭技艺是非常精湛的。

“御”就是驾驭车辆的技艺,是儒家“六艺”中一项必修的技艺。孔子和他的学生,均有一手高湛的驾车技艺。

“六艺”中除了礼、射、御之外,还有乐、书、数三艺,这三艺虽然不属于体育运动的范畴,但它们有修生养心,自我修养的功效,从我国传统养生学的视角看,儒家的“六艺”演练,可以达到健筋骨,和气血,调养情性,怡神养心的目的。

二、儒家养生理论对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影响

儒家养生理论大都属于道德修养,基本上属于心理养生的范畴,它对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儒家阐明了道德修养与寿命的关系,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的观点,要求人们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这一观点对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仁者,才能“己所不为,勿施于人”。

同时,儒家所提倡的“仁”,还包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国历代养生家均竭力提倡:善养生者,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重在养德。唐代孙思邈也指出:“夫养性者,所以习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径也”⑩。

儒家提出的许多衣食住行与养生保健关系的观点,亦为我国历代养生家所推崇,并付诸于实践,为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孔子认为:“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疾共杀之”。因为无论过于劳累或安逸,都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使人生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生活要有规律,劳逸要适度,才有益于健康长寿。为此,儒家对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也非常重视,并提出了许多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例如,儒家提倡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更换衣服;讲究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居处方面提出不要过于安逸舒适;行为方面提出了三戒:戒色、戒斗、戒得。儒家提出的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养生观点和方法,至今仍为人们所乐道,对我国传统养生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论语·宪问.论语译注:145.

②论语·雍也.论语译注:62.

③曹慈山·老老恒言-安寝篇:1-2.

④⑤论语·乡党.论语译注:102.

⑥论语·季氏.论语译注:176

⑦史记·第六册。中华书局.

⑧吕氏春秋校释.第二册.学林出版社.

⑨周礼·仪礼·札记.岳麓书社.

⑩孙思邈·千金要方.卷27.养性.

猜你喜欢
儒家孔子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