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8-08-07 23:52沈永焕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7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车轮

沈永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确立的坚定不移的发展方针,是我国在世界竞争中争取主动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决策。所谓创新精神,是在已经取得的精神成果的基础上或者在其感召下,思维所进行的一种延伸。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个教师必须正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略作阐述。

一、 重视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学生素质养成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在动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把创新性、知识性、科技性融为一体,寓趣味性于其中,使学生思维活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在接受过程中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特征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自行车车轮是圆形的?”“不是圆形的将会怎样呢?”学生带着问题看多媒体演示,会从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得到启示:椭圆形车轮和正方形车轮行驶起来不平稳,速度也慢,而圆形车轮能平稳、较快地行驶,这是因为同一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缘故。这样,给学生创造出一种情境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对圆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关注教学过程,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索

“自己去发现是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因为自主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发现和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联系。”因此要关注教学过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进行验证。

首先,实验材料准备要充足,種类要多样,不仅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而且符合“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在本课的实验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多准备几个不完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当然要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以及沙土和水。

其次,要精心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本课有个小组的实验没有成功,这是因为他们选出的实验物体不符合等底、等高这一必要条件。

然后,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借助实验去探索。传统的做法是由教师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到讲台前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但是如果教师改变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认真猜想、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判断并证明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为V=■Sh。这样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自己在探求和研究中,既学到知识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重视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好奇心认识世界和探究世界,把学习的权利真正充分地交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如对于《圆锥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先请学生根据桌上的沙土堆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复习圆锥体特征。紧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并猜想: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的答案有多种:有的认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有的认为是两倍……通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从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克服定势思维,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注重开发、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定势思维是一种心理倾向性,它对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消极影响。因此,在解数学题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同类问题解法归纳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思维的多向性、可逆性、灵活性,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和热情。只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他们才会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找出一条既省事又准确的途径来解决问题,达到扩展、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充份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车轮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车轮的位置
车轮开启赴爱之旅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