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故事的老人

2018-08-08 15:32清泉
老友 2018年7期
关键词:壮乡民间故事创作

清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退休教师肖芳麒,最喜爱的便是民间故事。

肖芳麒出生在广西桂林,从小听着刘三姐的故事和壮乡山歌长大。上学后,他又受到两位壮乡山歌手和民间故事高手的熏陶指点,于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2年,肖芳麒回到家乡江西省吉安县梅塘镇从事教育工作。空闲时间,他开始搜集和整理民间故事。2000年,肖芳麒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搜集和整理民间故事。从那时起,他就像着了迷一样,铆足了劲儿,整天从早到晚,深入农家村舍,听老人们讲各种传说、笑话,并留心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祠堂、寺庙、村民家中对联等,逐一考证并详细记录下来,为日后创作故事积累素材。

梅塘镇有座龙须山,山下有座寺庙叫资国寺。传说寺内有一口铜锅,只要有祭祀活动开火熬粥,不管有多少人来朝拜,粥总是吃不完。老輩人说,资国寺的铜锅熬粥——添人不添米。这句话激发了肖芳麒的创作灵感,他几次走访资国寺后,三易其稿,终于写出了《资国寺的铜锅》这一民间故事。

梅塘镇武华山下,当地群众流传着“盐窝、油窝、米窝”和“钟鼓震碎瓷器店”两则民间小故事。肖芳麒听到后,多次深入当地群众中,广泛收集资料,再整理加工,撰写出了幽默风趣的《武华山传说》。

除了喜欢民间故事之外,肖芳麒对革命故事也情有独钟。被陈毅同志称为“东井冈”的吉安县东固镇(现青原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那里也是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第一、二、三次“围剿”的主战场。肖芳麒曾多次到那里采风,先后写出了《活捉张辉瓒》《白云山战斗》《会师东井冈》《黄公略遇难》《毛委员救“反革命”》等多篇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成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肖芳麒还十分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梅塘镇东门村有位退伍军人,名叫周茂祥。他1945年参军,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得英勇顽强,曾先后四次荣获“甲级战斗英雄”称号,受到刘伯承元帅的接见和赞扬。肖芳麒在了解了他的英雄事迹后,创作出《打“虎”英雄周茂祥》这一故事,他在当地中小学讲述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让不少青少年深受教育和鼓舞。

无论是搜集、整理民间故事,还是创作革命故事和现代故事,肖芳麒总是力求把美好的艺术和政治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把故事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融为一体。

随着年龄的增大,肖芳麒在写作和讲述故事时,也有些力不从心了。为此,医生和家人劝他多休息。但他一旦进入故事创作中,就什么也顾不上了。

有人把故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解肖芳麒何必如此费时用心对待。可肖芳麒却说:“民间故事是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下去。”

有苦也有乐,有笑也有泪,这是肖芳麒从事故事创作的经验与体会。这些年来,他曾在《鹃花》《山海经》《新聊斋》《故事大观》《民间对联故事》《中国青年报》《龙门阵》等中央和地方报刊上发表故事上百篇;与他人合编出版了《南宋词人刘辰翁》《赤胆铁骨——胡铨》等故事书;参与编纂了《吉安地名故事》;与《山海经》杂志合编出版了《既要媳妇又要娘》《玉人何处不吹箫》《天生我材必有用》三本故事集。

爱好民间故事,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写好并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递正能量,这就是肖芳麒孜孜追求的人生目标。

猜你喜欢
壮乡民间故事创作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幸福吉祥伴壮乡
Jazz
壮乡颂歌
梦飞壮乡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哪双是自己的脚
中国为何少有民间故事了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