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茨的农业经济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2018-08-08 10:12李冰
商情 2018年34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舒尔茨现代农业

李冰

【摘要】本文结合新时期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探讨通过构建舒尔茨“内涵式”发展模式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人力资源素质,建议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舒尔茨的农业经济理论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舒尔茨;农业经济理论;内涵式发展;转型;现代农业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不仅提供人们所需的最基本的消费品,而且是其他部门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另外,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农业生产部门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的增长快慢本身就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舒尔茨的农业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

舒尔茨(1902-1998)长期专注于农业经济和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研究。他在1964年发表的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中,系统地分析了传统农业的特征、形成机制和收益特点,提出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强调用“内涵式”的方式来发展现代农业。

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在其可配置资源方面是很有效率的,“因为农民已经用尽了自己所支配的技术状态的有利的生产可能性。”但是,由于追加的农业要素投资的边际生产率不断下降,传统农业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济刺激,很难进行储蓄,缺乏资本流入。导致贫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农业的低收益率,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引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变化。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头等重要,“各种历史资料都表明,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的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获得能力的过程不是免费的,本质上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包括教育、在职培训及提高健康水平,其中教育更加重要。

三、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明显不足

(一)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基本上处于初期阶段

现代农业的特点就是将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创新成果不断引入农业领域,使之成为一个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系统与工程系统。目前,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亟待增强、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艰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亟需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村中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分配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从这几个方面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系列优先发展工业的倾斜政策,资源配置、利益分配过多地倾向城市和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虽然大幅度上升,但在国家财政预算总额中比例仍偏小,且比例呈下降趋势。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看,2016年中国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依次为10.1%、46.8%、43.1%,而其就业比重依次为34.8%、29.5%、35.7%,可以看出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大高于农业增加值比重,既表明第二、三产业对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不充分,也可以看出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较低。

(三)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滞后

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3%,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需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發展。

(四)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

农民是现代农业的主体,是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和教育水平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短板,中国农村人均受教育时间平均为7年,远低于城市人均13年的水平。

四、舒尔茨的经济理论对解决中国现代农业问题的启示

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按照舒尔茨“科技+机制+教育”的理论,将中国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主要思路包括:

(一)构建农业知识与创新体系

现代农业发展主要依靠运用新技术和新知识,要使新技术、新知识迅速、有效地被利用,需要逐步构建一个高效运转的农业知识与创新体系。教育、研究、推广协同发展、有机衔接,才能使农业知识与创新体系发挥良好作用。

(二)开展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新形势下要根据现代农业对不同层次的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逐步建立层次分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鼓励并资助在高校中开发“现代农业高端人才”培训项目,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带头人,成为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的骨干力量。积极推动在职培训和成人教育,鼓励农业推广站、农业资料销售企业、各类协会、农业合作社和政府机构等举办各种短训班、业余学校,对农民进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三)放活机制,激发农民创造活力

新时期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发挥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多功能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是一个庞大产业,应依靠农业的多功能性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入口、技术、资金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打破传统农业的封闭圈。完善促进农民创新、创富机制,优化农民的生产经营环境,激活农民的创业热情。

(四)改造传统农业需要政府支持和市场配置相结合

政府在改造传统农业中主要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政府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领域,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建设,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教育上;另一方面,改造传统农业需要新的、现代的农业生产要素,因此就需要政府和其他非营利机构可以提供这些生产要素,保证供给,而且政府要加大补贴力度,使村民都能够获得这种廉价而又高效的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离不开市场的作用。舒尔茨极力反对政府对农产品的生产过分干预,反对政府用命令的方式改造农业,主张以经济刺激为基础的市场方式来刺激农民,调动农民积极性。

(五)要协调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已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根据经验研究,在长期内,工业化和城镇化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现阶段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政策,提高工业和城市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结语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多数成功转型的国家都经历了从“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向“工农业均衡”发展战略的转变。要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要更加重视舒尔茨农业经济理论,将“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实现工农业、城乡的均衡、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经济社会的成功转型升级。

通过舒尔茨的“内涵式”发展,奠定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性物质基础,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后劲,不仅能更好地达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效果,还能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水平和效益,使中国逐步从农业大国发展成为农业强国。

参考文献:

[1]陈锡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几个主要问题[J].改革2012 (10).

[2]郝宏佳.略论韩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与特征[n沥史教学,2006 (11).

[3]刘奇.中国三农问策[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4]刘志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3(4)

[5]申秀清,修长柏.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1).

[6]王世群.美国农业政策内涵、发展阶段与演化逻辑的探讨[J].农业经济,2013(3).

[7]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J].商务印书馆2010.

[8]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11).

[9]詹慧龙.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江西農业大学学报,2010,32(5).

[10]李学术.农户创新与贫困经济学[J].经济问题探索,2017,0):31-35.

[11]王彦军,李丽静.人力资本投资中政府的作用——对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反思[J].人口学刊,2007.

[12]赵晓玲,张占军.论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J].甘肃农业,2004(4).

[13]杨永华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和中国三农问题[J].经济学研究,2003(09).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舒尔茨现代农业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