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

2018-08-08 11:38王兴天
学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王兴天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是最常遇到的教学内容。一般而言,教师都需要经历概念的建立、概念的同化和概念的应用三个步骤。为此,对这三个步骤展开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关系到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掌握,以及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同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4-00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4.012

从数学概念形成的角度来看,其乃是主体对于相关数学现象在自身思维中的反映。对于任何一名数学学习者来说,唯有在实现对相关数学概念充分了解、认知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正确地实现对数学问题的化解。不过数学概念往往较为抽象,对于习惯于感性思维的小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理解难度。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借助有效的方法,使小学生能够实现对数学概念的充分理解和掌握,进而在此基础之上达到对相关数学概念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

一、概念的建立

概念的建立是概念教学最首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概念的建立,教师应该着重对小学生数学概念感知的培养,注重引导小学生实现对数学概念表象的认知,注重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揭示,以实现概念的建立过程。

(一)注重对小学生数学概念感知的培养

主体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以对该项事物的外部感知为起点,因此可以说,如若缺少了感知,则主体便无法实现对事物属性的洞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交代和讲解数学概念时,应当为学生准备好内容充分的感性材料,以此使学生由感性认知着手,实现对相关数学概念的了解和认识。在组织学生进行感知活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感知的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以便学生清晰地感知,同时变静止的为动态的,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引导小学生实现对数学概念表象的认知

所谓的表象,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同时,表象亦是主体感知事物后所发生的必然结果,因此可以说,表象为主体实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搭建了桥梁。通过建立表象,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直观材料的依赖,克服感知中的局限性,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奠定基础。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演示之后,应当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此段时间内进行对数学概念表象的反思,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以便使学生实现认知的深化。例如,在讲解完长方形的知识后,我要求学生想象生活中长方形的物体,诸如课桌等,由此使学生的空间思维意识得到培养。

(三)注重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揭示

当学生在对相关数学概念形成一定的表象认识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地探析概念的内涵,即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所在。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将三角形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概念来思考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红领巾、三角尺、三角旗等,鼓励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呢?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點呢?然后教师去掉图中的颜色,只留下三个物体的外框,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舍弃这三种物体的颜色、大小、材料等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都是有三条线段组成的。如此,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才能够更加扎实。

二、概念同化

所谓的概念同化,乃指通过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采取下定义的模式,使学生了解到该项概念的内涵所在。借助此种方式组织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初级数学概念,教师才能够组织学生实现概念同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概念同化通常情况下适应于高年级数学课程授课中使用。例如,在比较小数大小概念时,我们可以利用整数大小的比较的知识进行同化,或者可以借助圆角分等知识进行教学。教师可先出示654与543、8321与8436,让学生回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再出示例题,比较2.35元和2.41元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2.35元和2.41元的整数部分完全相同,2.35元的十分位是3,表示3角;2.41元的十分位是4,表示4角,所以2.35元<2.41元。这样一位一位地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下一道例题:比较0.07米和0.059米的大小。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0.07米>0.059米。这两道例题都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小数大小的概念。

三、概念运用

学习数学概念,其根本目的在于在实际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倡议,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之上,能够自行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较为简易的数学问题加以破解。从以往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能够对教师所讲解过的数学概念达到熟记的水平,也能够运用所习得的数学概念进行解题和运算。但是多数学生欠缺将所习得的数学概念运用化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领会到数学概念的生活化运用技巧。例如,在教学“众数”的概念之后,教师为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XX公司有10名员工,2名部门主管和1名经理。员工的月薪是1500元,部门主管月薪是5000元,经理月薪是8000元。请选择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来反映公司员工的月薪水平。在掌握了概念之后,学生运用概念,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出来。

四、结语

以上,我们从概念的建立、概念同化、概念运用三个维度就数学概念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概念是必须要加以关注的教学内容,其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应该在概念教学中下足力气,结合案例,切实巩固学生的数学概念,夯实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小敏.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学课例的启示[J].科学咨询,2017(22).

[2] 邹葱芬.借助数形结合优化概念教学——例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形结合”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7(8).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