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古生物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08-08 06:16张洪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张洪钢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对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的高度重视,古生物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化石产地。文章归纳总结了我国古生物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古生物化石大省——辽宁的古生物博物馆建设和运行经验,从古生物博物馆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如行业主管、经费来源、展品组织、布展陈列、科普教育及科学研究等,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为今后古生物博物馆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古生物博物馆;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古生物博物馆是自然类专业博物馆,是通过化石实证介绍地史时期生命奥秘的窗口,也是弘扬科学思想、开展古生物科研和化石保护的重要平台。狭义上,古生物博物馆是指古生物专题博物馆,如自贡恐龙博物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等。广义上,古生物博物馆也包括拥有古生物化石专题陈列的自然类博物馆,如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我国作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著名的云南“澄江生物群”、辽宁“热河生物群”和“燕辽生物群”等为全球生命起源与演化等科学研究做出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贡献。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高度重视,2010年颁布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80号),2012年颁布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7号)。几乎各个化石产地也纷纷建设或正在筹建古生物博物馆,以加强对当地古生物化石的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

1我国古生物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古生物博物馆建设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有享受政府财政拨款的古生物博物馆有近百家,其中古生物专题博物馆20余家。在我国化石大省辽宁,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古生物博物馆21家(含民办博物馆)。随着国家、地方及民营资本对古生物博物馆建设投资金额的加大,其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及藏品数量不断增加,展览陈列类别不断丰富,科研科普能力逐步提升。博物馆场馆功能定位正从科学教育殿堂走向生态休闲场所,综合了展览、教育、研究、收藏功能的古生物博物馆,正在成为人们休闲、社交和自然体验的城市新型公共场所。例如,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室外展区包括占地15000平方米营造远古森林场景的木化石林景区,以及占地7000平方米再现九佛堂组经典地层剖面的地质长廊展厅。大连自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拥有大面积(27万平方米)辽阔海域的博物馆。锦州世博园古生态博物馆坐落于美丽的渤海海滨——锦州龙栖湾的世博园内,这种馆园结合的建设模式是在主展馆群外设自然博物主题公园,利用地理条件设置生态园、儿童乐园等项目,让观众达到学习自然、体验自然、发现自然的目的。另外,古生物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正在加强,科研能力日益提升。虽不像国外同类型博物馆有海量的馆藏标本和悠久的研究传统,但我国部分古生物博物馆对外(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博物馆等)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促进了其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的数量逐年增多。

当然,目前我国古生物博物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办馆主体多元化,各地古生物博物馆主管部门涵盖国土、文物、文化、旅游等多个部门,未实行归口管理,缺乏统一的行业指导;古生物博物馆数量、规模仍无法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博物馆的几大功能,尤其是教育功能,未得到很好的发挥,有的博物馆科普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创造性不强;博物馆展览的表现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博物馆(特别是地方民办博物馆)建设缺乏科学性、专业性,馆内没有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展览内容错漏百出等。

2解决古生物博物馆建设问题的对策建议

建立古生物博物馆是加强古生物化石管理、保护、研究、利用的重要手段,然而古生物博物馆究竟该怎么建,以及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主要结合辽宁的古生物博物馆建设经验,尝试提出古生物博物馆建设的对策建议。

2.1明确行业管理主体

依据《博物馆条例》(国务院令第659号)“第十三条藏品属于古生物化石的博物馆,其设立、变更、终止应当遵守有关古生物化石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向馆址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备案”,《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第五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以及“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设立古生物博物馆应向所在地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交建设申请,然后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委托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核评估,评估其是否符合化石收藏单位的条件以及博物馆功能定位、建筑设计、陈列内容及特色等其他建馆条件。2009年,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和沈阳师范大学合作筹建中的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邀请了15位著名的地质古生物专家和博物馆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审议《展陈设计大纲》,以确保博物馆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笔者认为,既然确定了古生物博物馆主要归属国土资源部门管理,国土部门就应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促进博物馆良性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各级化石管理部门、博物馆协会、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等行业指导作用。

2.2保障运行经费来源

古生物博物馆的正常运行、藏品的组织和保存、馆舍日常维护、人员费用等都必须有长期足够的经费支持。国有古生物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行经费建议参照《化石保护条例》“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地方政府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列入财政预算。例如,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建设资金由辽宁省发改委和国土资源厅投入,年度运行经费由国土资源厅从化石保护经费中划拨,人员费用则由合作建设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负担。为增强政府资金投入的决心和信心,国有古生物博物馆应打好“科普旅游”这张牌。以辽西为例,辽西化石资源享誉世界,人们对辽西化石比对辽西各个城市更熟悉。把古生物化石作為产地旅游的品牌,加强保护利用与宣传科普,可提高地区知名度,吸引游客源,从而改善城市和地区的投资环境,带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经济得到发展,地方政府就能够增加对化石保护及博物馆建设的财政投入,从而实现“化石科普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化石保护与博物馆的投入力度一扩大化石旅游的品牌”的良性循环。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文社科基金及各级政府科技计划等每年都提供大量的项目性资金支持,国有古生物博物馆可通过申请进一步补充运行经费。

现有体制下政府还不可能“包养”民办古生物博物馆,其资金来源则需要政府和博物馆共同努力。由政府制定符合民办古生物博物馆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减免一定税收,在旅游景区或文化产业园内规划建设民办古生物博物馆(如本溪地质博物馆、大连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为博物馆提供馆舍和基础设施运行保障(如锦州世博园古生态博物馆)等,使民办古生物博物馆能够从相关文化产业开发中获得资金。

与此同时,古生物博物馆还应发挥馆藏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文创产品,这样既有助于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也有利于扩大对外宣传和影响。

2.3广开渠道收集展品

展品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是博物馆的灵魂。拥有相当数量具有收藏、展示和科研价值的古生物化石标本是古生物博物馆的立身之本。在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古生物博物馆需不断努力拓宽渠道,通过依法发掘、转让、交换、赠与、接受委托保管、展示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定收藏等方式进一步丰富馆藏化石,这也是古生物博物馆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近年来主要依靠野外化石采掘、接受捐赠以及接收国土、公安、海关移交等方式补充了大批珍贵化石标本。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本溪地质博物馆等则采取接受收藏人委托保管、展示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许多民间收藏的古生物化石珍品。另外,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古生物博物馆也应尽可能收集现生动物、植物标本,可用作对比展示、研究,有利于观众更直观地理解生命演化的过程。

2.4科学规划功能分区

博物馆作为一种特定的建筑类群,其建筑本身是博物馆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各大功能的发挥,而科学的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会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古生物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包括标本收藏、展览陈列、学术研究及科学教育,其对应的博物馆功能空间分别是展览陈列一陈列空间、科学教育一教育空间、学术研究一办公空间、标本收藏一库房空间。这四大空间构成了一个古生物博物馆建筑的主要布局框架。其余的还包括化石修复、行政办公、技术设备、社会服务等功能空间。空间分区布局也可体现出博物馆各个功能的相互关系。对于古生物博物馆空间布局,建议遵循陈列、教育空间居于中心,办公(行政、科研)空间处于附属,库房、修复空间相对独立的总体规划设计原则。陈列、教育空间作为中心,具有对外开放的性质,需要便捷的可达性,观众可方便地进入展区活动,并能够迅速实施疏散。办公(行政、科研)空间是不对观众开放的,出于对博物馆整体管理和控制的需要,该空间一般位于陈列空间的周围,同时与其他各功能区有较顺畅的联系,并且有明确的分区界定,可设置独立出入口。库房与修复空间的规划应考虑到某些古生物标本如大型恐龙化石等体积大、荷载高的要求,以及藏品安全保管因素,需要与陈列及办公空间进行隔离,有藏品专门的出入口,一般应处在一个温湿度可控、空气可循环处理的相对独立的大空间。

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为例,展区(包括科普课堂等教育区)是博物馆的核心空间,占据着主体;科研、行政办公空间处于陈列空间的外围附属位置,既便于为展览陈列提供各种管理和服务,同时又能保证工作人员学术研究、日常办公区的安静,以及私密与独立性的环境要求;库房空间考虑到化石标本保管的安全性,是相对独立出来的,但又保留了与陈列区的联系,利于藏品搬运。

2.5精心组织展览陈列

展览陈列的核心是为展品和观众服务。为了更好地传递展品承载的科学知识,古生物博物馆需要结合与展品联系紧密的展示“环境”、特殊的展示方式对化石这一媒介物所代表的原始意义进行诠释。当前古生物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主要分为系统分类展示、时间轴展示、遗址复原展示及景观场景展示等,布展时需要根据展览内容和展示空间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组合选择。

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为例,主要采用系统分类展示和时间轴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化石标本的分类关系、演化发展顺序等排列展品。整个展览贯穿生命演化的主线,条理性强,便于观众参观。同时在多个展厅配合采用景观场景展示,将化石或复原模型置于模拟的自然生存环境中,丰富展示内涵的同时,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

遗址复原展示,即按照化石埋藏或化石地层的原始状态用科学的方法予以保护、复原,还原展示原始自然面貌。如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二期工程——地质长廊,主要展示记录辽西地区远古生命足迹,即长120米、深14米的地质剖面。对遗址科学保护和复原展示不仅能够呈现令人震撼的远古真实场景,还能有效地保护当地化石资源,并为科学研究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2.6大力开展科普教育

博物馆的科普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生物博物馆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守株待兔被动式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全面提升科普工作水平。古生物博物馆应利用馆藏化石资源,注重结合地球日、環境日、博物馆日等重大纪念日及科技周等,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展览、专家讲座、知识问答、手工制作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逐渐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普品牌。例如,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拥有“社区科普大学”“恐龙学院”“博物馆奇妙夜”“小小讲解员培训”等品牌科普活动,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博物馆还应借助科技手段,不断拓展科普途经,布展中采用声、光、电等高新科技手段,增加互动参与性项目,增强观众参观体验感,帮助观众加深参观印象,掌握更多科学知识。与此同时秉持科技带动科普,科普惠及大众的工作理念,运用语音导览、虚拟博物馆等技术手段搭建科普服务网络平台,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互动,提升博物馆的网络科普教育水平,推动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资讯个性推送、智能导览服务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满足公众的文化知识需求。

众所周知,讲解工作是实现博物馆科普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讲解员是博物馆文化的传递者与科学知识的播种人。因此,打造高水平的讲解员队伍则是实现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科学性较强的古生物博物馆展览陈列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特点,普通观众如果没有相当的知识贮备,只能走马观花式地浏览,看看“热闹”,却摸不着“门道”,无法获得良好的参观效果。然而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情况就可能大不相同。专业素质过硬的讲解员须同时掌握古生物学、地质学、生物学以及博物馆学等相关知识,要能够称得上是各个学科的“半个专家”才行。通过其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及趣味性的讲解,帮助观众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从而强化科普教育效果。

古生物博物馆在苦练“内功”努力把观众请进来的同时,还要主动地把科普送出去,积极与中小学建立“科普合作校”的联系。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目前已有70余所“科普合作校”,将“科普大篷车”开进乡村、社区、商场、福利院等,打造“野外科普一日游”等科教旅游线路。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博物馆科普教育宣传力度,扩大受众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2.7高度重视科学研究

古生物博物館科学研究的深度决定了展览陈列的水平和社会教育的效果。也可以说,重视加强科学研究是古生物博物馆提高陈列质量和科教水平的关键。而开展科学研究必须依靠专业人才队伍。在我国,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拥有着大量高素质、多学科的人才资源,这与博物馆本身跨学科人才需求十分契合。面对目前许多古生物博物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一方面博物馆应花大力气从高校或科研院所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可尝试寻求与具有地质、古生物等相关学科或研究方向的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办馆。利用合作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为博物馆打造一支懂专业、精业务、会管理的人才队伍,使之有能力对古生物化石蕴含的科学价值进行研究、开发、利用、宣传、普及,充分发挥古生物化石作为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载体和教材的重要作用。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就是政府与高校(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与沈阳师范大学)合作办馆的成功典范。该馆现有在职研究人员20人(其中16人具有博士学位),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70余篇,以第一作者单位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论文3篇。首次发现迄今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原始形哺乳动物“巨齿兽”及迄今最早的真双子叶植物“李氏果”等重要化石,为我国及全球鸟类起源、哺乳动物及被子植物早期演化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由于古生物学科的国际化特点,古生物博物馆还应注意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博物馆、科研院所及学术团体等的横向联系,始终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不断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但这并不是博物馆开展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古生物博物馆应致力于将科研成果科普化,以进一步丰富科普资源,促进博物馆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述,古生物博物馆建设应以标本收藏为基础,以展览陈列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根本,着力提升科普教育的能力;坚持政府和行业主导,创新办馆模式,始终把创造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精神家园,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群众消遣愉悦的自然景点,化石保护利用的综合平台,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在新时期的科学思想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资讯

中国赴沙特塞林港水下考古项目启动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3月22日,“中国一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正式启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派的中方队员一行五人,将于2018年3月26日-4月13日开赴沙特阿拉伯,与沙特考古人员组成“中沙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红海之滨的塞林港遗址(AI Serrian)开展为期20天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本次组建的“中沙联合考古队”队员共计11人,其中中方队员5人,均来自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队为国家文物局水下中心水下考古所所长姜波博士;沙方考古队员6人,由沙特阿拉伯国家考古中心选派,领队为沙特国家考古中心主任阿卜杜拉·扎哈尼博士。值得一提的是,沙方队员名单中包括2017年我国为沙方培训的第一位专业水下考古队员。

“中沙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是国家文物局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此次中国考古队远赴沙特,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家文物局首次派出专业考古队伍远赴阿拉伯世界开展系统的考古工作,开启了中阿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窗口,在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上续写了新篇章。(来源:中国考古网)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