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库房 面向大众

2018-08-08 06:16项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5期
关键词:普查文物保护藏品

项顼

摘要:文物保管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互联网+”时代给博物馆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新的挑战。文童以智慧博物馆数据化发展的特点、《博物馆条例》文物安全与信息共享的要求以及“一普”推动作用为基础,结合青岛市博物馆文物信息共享的案例,提出文物主题性分类数据库建设、共享普查信息成果等与公众的互动方式,归纳出文物保管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与公众共享文物保护成果的新模式。

关键词:地方博物馆;文物保管;可移动文物普查

1国内外背景

1.1智慧博物馆成为趋势

智慧博物馆打破直接信息交互方式带来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采集加工藏品资源,经数字化处理后,通过网络化传播与虚拟化展示,让足不出户的人们即可享受到博物馆带来的参观体验。而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将人、物、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信息传递模式构建于大数据平台之上,通过挖掘智慧博物馆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从繁杂纷乱的数据背后找到更符合智慧博物馆用户兴趣和习惯的产品和服务,调整并优化数据,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分析作用,将智慧博物馆打造成为未来博物馆。

1.2博物馆条例强调藏品安全和社会价值

2015年3月20日起开始实施的《博物馆条例》,对于博物馆藏品管理的规定内容详细,对藏品的取得、保护、管理与利用以及相关违规处罚等都有具体要求。

1.2.1规范博物馆的藏品取得

在《博物馆条例》中第二十一条规定了博物馆藏品来源的合法化,所以博物馆要完善征集入藏协议,立足本馆的办馆理念与宗旨,充分考虑入藏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需要与现有的各级文物保护法、藏品管理办法及博物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紧密衔接,严把入藏工作的第一关。

1.2.2规范博物馆的藏品安全保护

《博物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博物馆账目的规范化与等级分类化,博物馆对于现有的藏品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管理,对于极其珍贵与容易损坏的文物重点保管。按照文物法规的规定,重视预防性保护与修复工作,减少文物病害的危害,尽量还原文物的原始状态。并且按照《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将价值极大、存世极少的文物设立单独的温湿度库房与专柜。进一步丰富文物档案信息,记录藏品参加展览、修复、著述、媒体关注、影像资料等内容,以方便资料的查找、研究工作以及藏品信息的动态化管理。

1.2.3实现博物馆与社会价值的融通

让文物活起来逐渐成为博物馆与社会价值攻坚点。《博物馆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和第三十六条中都强调了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的多层次化与多元化,将文物作为开放的研究资源为科研服务提供便利等。总之,就是把文物收藏起来保管好、研究好,然后展示出来,让观众与这些文物充分接触、认识、理解、交流,最后形成文化共识,达成价值的认同,讲好文物故事。

2可移动文物普查对青岛市博物馆保管工作的推动作用

普查工作梳理了纸质老账和分类账,并录入文物基本信息,进行图像信息采集,整理出了EXCEL电子账,还在馆藏文物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探索文物藏品管理信息化的新方式与渠道,更加高效合理地利用文物信息,活化藏品背后的故事。

2.1规范文物著录信息标准

“一普”梳理了现有的各项标准,编制《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修订版)》来指导各级普查办、各收藏单位的普查工作。“一普”登录标准规范了以往的卡片与账目的各项信息,以“元‘九江帅府镇口私印直钮铜方印”为例,以往的卡片信息记录为“元方印”,统一了著录信息标准以后,名称作为直接的信息元,体现朝代、印文、印形制、材质等信息,名称直接反映文物本体信息,为以后的账目建立、档案的完善、信息搜索、展览展示牌的制作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使藏品著錄信息标准统一化。

2.2有利于博物馆完善藏品各种信息

“一普”要求除文物的基本信息以外,还需对藏品的来源信息、考古发掘信息、流传经历、著录信息、鉴定信息、保管信息、损坏发生信息、修复信息、移动信息、展出信息等附属信息进行填写。全面梳理、调查、整理、研究、完善博物馆藏品的基础信息。藏品管理不应仅限于藏品基础信息的认定和揭示,还包括博物馆对藏品的日常保护、研究、展示工作。

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档案涵盖这些信息,但多为纸质档案,查找需要花费时间。可移动文物信息平台的建立,重视附属信息,这有利于日后博物馆对馆藏文物各类信息的检索、分类与综合的价值评价。对于地方博物馆进行区域性的历史价值分析与完善而言,是一批珍贵的资料。

2.3让文物走出“深闺”,信息共享

发挥藏品的价值,架起沟通的桥梁。2013年,青岛市博物馆馆藏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可通过网站检索其名称、时代、尺寸等内容,之后吸引各文物专家亲临博物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各高校古文献学者、捐赠者后代、古琴等方面专家等,纷纷亲临博物馆,观赏实物并为藏品的研究提供丰富科研资料,同时也呈现了与公众互动的良好局面。

3思考与展望

3.1建立专项普查数据库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藏品具有地域性,基于“一普”工作,可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与地区发展的需要,进行专项普查。比如以修复为重点的馆藏器物类文物保存现状普查,突出近现代史主题的抗日战争馆藏文物普查,研究地方书画流派主题的书画普查,以及著名捐赠者捐赠文物的主题普查。建立专项普查数据库,打破惯有的以质地为分类依据的库房管理模式。各个专项普查之间将文物信息相互补充,以专项普查数据库为蓝本,与博物馆的展览展示、开放教育活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进行良好的衔接,不仅便于展览大纲与活动方案的编写,也将充实馆藏文物信息,更利于文物的提取。

3.2文物保管知识体验与共享

打破文物保管知识仅限于库房的瓶颈,将文物保护修复成果、文物保管日常工作以及文物保护保养知识等与展览、社会教育活动紧密结合,采用多层次、开放式、专业化与普及化的文物保护知识宣传渠道,借助于新媒体多方式,采用逐层推进的博物馆教育模式。比如学校素质教育课堂与文物修复室体验的结合、文物修复保护成果展览、文物信息录入志愿者交流活动、地方文物保护志愿者联盟的建立、文物保护保养宣传单页的派发等模式,让公众在馆舍欣赏文物的同时,主动接受文物与保养的知识,体验修复传统技艺,培养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3.3智慧媒体与公众的互动

智慧博物馆立体而形象地呈现出文物面貌,为足不出户的观众提供了便利。同时,对于修复人员而言,三维扫描技术犹如放大镜,让肉眼难以发现的细小损伤看得十分清楚。

在自媒体时代,博物馆在社会需求多样化的面前,博物馆从“文物藏品导向”转为“社会需求导向”,从“文物藏品为本”转向为“以人为本”,通过新媒体自身所具有传递信息短、平、快的特点,扩大了其社会影响范围。形式新颖、方便快捷的新媒体逐渐成为了广大国有文物拥有单位首选的媒体宣传方式,文博单位可将文物保护知识与保管、文物保管人的一天、文物鉴赏等与文物保管相关的讯息内容,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推送。

4结语

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涉及到文物的安全与良好的保存。信息化为博物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便利与技术支持,使得博物馆保管工作更加广泛而准确。在博物馆开放办馆理念下,博物馆探索出了一条集合珍贵文物信息共享、文物修复与社教体验、文物保护专业性与普及性于一体的文物保护成果公众共享之路。

猜你喜欢
普查文物保护藏品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