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理念与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研究

2018-08-08 06:16谢延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5期

谢延明

摘要:大遗址由于占地面积大、历史文化价值高,其管理工作往往难度很大,需要与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将大遗址保护理念贯彻到管理工作当中。文童以锁阳城遗址为例,结合大遗址保护理念进行分析,并围绕着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理念;文化遗产事业管理;锁阳城遗址

文化遗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资源和财富,它见证了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应加强对它的保护。锁阳城遗址是著名的汉唐故城遗迹,遗产区面积15788.6公顷,是集古城址、古佛寺遗址、古渠系和古垦区、墓葬群等多种遗迹为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遗址。

1大遗址保护理念下的文化遗产事业管理的意义

锁阳城遗址是公元7~13世纪河西走廊西端雄踞于肃州和沙洲之间,北通伊吾、北庭的重镇,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还是河西走廊上人类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展现了长距离交通条件下人类对荒漠戈壁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是人类开展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典型保障性城址,与丝路沿线的商贸活动密切关联。它保存了中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水利体系,对于古代军事城防、绿洲沙漠化演进过程、水利、建筑、农业方面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基于大遗址保护理念,我们应将文化遗址与当前的社会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阳城遗址是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重要的地方历史文脉,其保护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重视。1996年它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重要支撑遗产点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

锁阳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严格遵循“规划先行”的工作理念,先后委托编制完成《锁阳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锁阳城遗址管理规划》《锁阳城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等规划文本,在国家、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及敦煌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锁阳城遗址防洪除险、本体抢险加固等一系列保护工作,有效缓解了遗址本体的灾害压力。开展大遗址保护理念下的文化遗产事业管理,实现了对地方历史文脉的延续,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增进民族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影响。锁阳城遗址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整、多样、丰富,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曾在此有过繁盛的商贸活动,并对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加强保护的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地予以利用,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大遗址保护理念下锁阳城遗址管理的思考

2.1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在既往的管理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是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2013年年底设立专门的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机构后,逐年分批次对遗址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和业务技能培训,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提高他们对大遗址保护理念的正确认识,掌握了日常管理维护的相关技术,各股室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地开展遗址管理、旅游管理、文物档案管理、保护研究、监控检测、防灾、抗灾等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基于法律法规,严格践行锁阳城大遗址保护和管理的各项规划,对责任归属、资金渠道、监督、土地管理、经营机制及其适用范围等作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划分,避免出现矛盾和分歧,保障经营服务效率的同时,提高遗址的保护效果。

2.2安全防范监测

针对锁阳城遗产本体保护工作面临环境变化(雨水冲刷、风蚀等)、自然灾害(洪水、火灾、地震等)及旅游开发带来的影响问题,在开展防洪除险和本体抢险加固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安全防范及遗产监测。地方政府与敦煌研究院在遗产保护、利用等领域进一步深度合作,成立了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锁阳城工作站,设立了锁阳城遗址安全防范中心和监测预警中心,在遗址现场构建完善的本体监测体系平台,实时掌握环境变化以及遗址本体情况,通过数据预警值的设置对不同风险情况做出预警,及时、妥善地予以处理。

2.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与保护,不仅需要管理部门的努力,同时需要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当中,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进而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来提高锁阳城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具体包括博物馆主题展陈、实景展示以及数字化互动展示等,将3D技术、VR技术应用其中,让人们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锁阳城遗址的历史,深刻体会其神奇魅力与文化底蘊,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遗址管理与保护中来。

3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建立分析

3.1管理体系的建立原则

管理体系指的是能够划分管理权利、分配管理职能、整合组织结构的机制。管理体系是组织机构运行的先决条件,规范的管理体系需要包含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按照管理单位的社会性质可以将管理体制分化为事业型管理体制和单位型管理体制,文化遗产管理体系属于事业型管理体制,承担的是社会发展事务。完善且相互配合的管理体系是博物馆管理工作进行的基本前提。

大遗址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确保遗址文物的整体性、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性,保护工作需要和当地的文化观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展现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现对信息价值的提取和再加工,进而实现文化价值的深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文化产品,同时提高遗址保护事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物质方面的文化遗产管理往往会涉及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等,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需要依靠专门的文物管理部门来完成。但是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级别较低,不能胜任现阶段大遗址管理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尽管我国的世界级别的文化遗产较多,但是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大遗址管理难度,各地的文化遗产、遗址、世界遗产等名义上归国家文物局的各个部门管理。现阶段锁阳城遗址管理体系存在的行政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甘肃省文物省级行政管理机构的级别较低,其行政管理能力与其需要管理的事务不符,并且全国大多数文化遗产管理机构行政级别为副厅;第二,甘肃省文物行政管理机构较小,导致行政资源在大遗址保护方面的配置较少,并且存在大量文物集中在小规模管理部门的现象,整体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容易出现遗址保护不到位和建设经费不足等问题。

大遗址实质上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其管理情况较为复杂,涉及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方面内容。为此,在探究大遗址保护理念下的文化遗产管理体系时,需要从确定管理权限入手。遗址类文物的所有权指的是文物的归属,使用权指的是文物资源的日常应用和管理权利。严格来讲,两种权利的执行可以分为三种方式,但是在大遗址管理中,文化保护机构将两种权利结合在了一起,令遗址的文化、科研、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3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

行政机构是大遗址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带有一定行政级别的文物管理部门能够确保建设和保护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能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锁阳城遗址管理体系便是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的典型代表,利用专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中成熟的保护技术与专业的人才等优势弥补遗产管理单位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劣势。锁阳城既为世界遗产地,其各遗产组成要素同时又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之内,文化遗产自然受到双重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相互配合,统筹协作,方便更好更快地开展各项工作,使遗址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

另外,遗产管理不同于其他的文化管理,面对大遗产这一新型事物,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遗址的特点,制订不同的管理方案,以此来体现大遗址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大遗址管理质量和效率。

4结论

在大遗址保护理念的影响下,锁阳城遗址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融合大遗址保护理念,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文化遗址,以延续地方历史文脉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加强安全防范监测,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文化遗址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于促进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有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