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8-08-08 10:12句树艳
商情 2018年34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海绵城市

句树艳

【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城市道路的设计对城市的稳定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该项工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量的技术人员开始投身于相关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中

【关键词】道路设计;海绵城市;市政交通

一、海绵城市的道路设计要点

(一)道路总体设计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标准与要求,道路的总体设计工作应在不破坏河流、森林及绿化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为有效降低项目施工的工作量,可加强对传统排水系统的利用,避开河流、湖泊及绿化区域等,实现对路线的合理设计与规划,充分利用城市布局并加强对绿化区域、人行道的利用,从而有效提升海绵城市对雨水的积蓄、渗透、净化及循环使用的能力,进一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道路路面设计

以往的排水系统主要通过将路面倾斜1.5%~2%的幅度,使雨水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入水口,另外,绿化带的设计应比道路高,从而为雨水排放提供一定的帮助。而海绵城市的路面设计则利用路面的高度差距,使积水能够直接流入地势较低的路面。另外,在绿化带下面安装必要的排水管道,在下雨时,可使雨水首先被直接用于绿化带的灌溉,当满足绿化带自身的用水需求后,多余的雨水则会由排水管道排出。与此同时,还可在排水管道中设置渗透功能,使部分雨水能够渗透到地面下,从而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

(三)道路结构设计

按照我国海绵道路的设计标准与要求规定,路面雨水的排放只可通过以下3种手段进行。(1)通过道理路面缝隙的渗透,使雨水进入地面下,从而有效减少路面积水。(2)雨水直接通过路面渗透到基层中,然后利用排水盲管将雨水引走。(3)将雨水直接渗透到路基土层中再排出。不同的路面,其径流系数也不尽相同。前两种手段能有效减小路面的径流系数,实现排水目的,然而不能实现有效的渗透、蓄水及净化等功能,大幅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规定,路基土壤的渗透指数每秒需高于7×10-5cm,因此,对于部分交通繁忙的市政道路往往无法达到这样的渗透要求。

二、城市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

(一)路面材料选择

目前,海绵道路对雨水的处理包括控制与利用两方面,传统的排水方法只能单纯实现排水的目的,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还大幅降低了绿化带的蓄水能力,使环卫人员需定期对其浇水,加大了环卫人员的工作强度,浪费了大量水资源。由于传统的路面材料为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这使路面的渗水能力大幅降低,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应加强对路面材料的选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提升,透水沥青路面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应用,其主要是通过引导雨水流入基层或附近的排水系统,有效缓解积水问题,大幅降低路面径流、交通拥堵等问题,但其对于雨水的利用效率还相对较低。为有效提升雨水的利用效率,生物滞留系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其能通过大量的化学与物理反应,实现对雨水的净化与利用。

(二)道路设计

在雨季,若道路的排水效果较差,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积水现象,同时,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直接将雨水排人河流、湖泊中,使雨水无法得到一定的积蓄与利用,导致地下水严重匮乏。另外,雨季路面径流系数的增加会导致雨水冲刷污染物,从而对湖泊、河流的生态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应加强对道路的优化设计,从而进一步实现道路的蓄水与排水功能。对人行道而言,由于其承载能力相对较小,所以可选择具有较强透水性的材料进行铺设,地基可使用透水混凝土。另外,为避免对路基的影响,需设置必要的隔离层与碎石盲沟,其深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定,同时还需将路基渗透的雨水与人行道上的雨水进行必要连接,从而实现对雨水的共同处理。对于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可根据绿化带雨水的处理方式加以利用。此外,根据我国对人行道基层渗透性的规定,其土壤渗透系数每秒应高于1×10-4cm,而渗透面与地下水位的高度差應大于1m。

(三)横坡与绿化带的设计

以往的道路主要通过将路面倾斜1.5%~2%将雨水引到道路两侧,并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口,从而达到排水目的,绿化带的设置则略高于路面20~40cm。在海绵城市中,为有效实现雨水的良好渗透、滞留、净化、积蓄及排水等处理工作,一般可将道路横坡向中间倾斜,将绿化带置于道路中心,同时将绿化带的高度设置为略低道路5~10cm,从而实现对雨水的积蓄与利用。此外,设计人员还应在绿化带下设置必要的碎石层,从而在满足绿化带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对雨水的积蓄、利用与排出。最后,为有效缩小排水管道的直径,可在排水系统中设置智能雨水篦子,当雨水量相对较多时,其可自动开关,进一步对雨水加以收集与排放。

(四)边坡支护设计

在山区,边坡支护的设计工作对道路功能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有效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进一步降低道路使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边坡支护设计主要包括冲刷支护与坡面支护两大类型,另外,植物支护、挡土墙等也具有一定的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边坡支护在建设工作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包括植树、种草等手段,通过种植特定的植物,实现对水资源的吸收与储蓄,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此外,对于边坡支护,常采取窗式种草、网格种草等手段。设计人员应最大程度地避免使用喷浆、抹面等手段,这会对土壤的渗透性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产生一定的阻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对城市自然灾害的预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有效补给地下水,降低路面径流污染对江河、湖泊的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需要城市建设的各参与方多方面的配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建立完善的雨水循环系统,设置可靠目标,将国家政策有效落实到具体方案中,进一步提升设计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此外,当雨水量相对较大时,道路可实现对水资源的吸收与积蓄,进入干旱季节时,则可对其进行利用,实现雨水资源化,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排水压力,防止洪涝、积水灾害的产生,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温小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3):105-105.

[2]钟南川.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45-45.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海绵城市
基于海绵理念的道路设计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低碳生活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公路桥梁不同计价模式下道路设计的应用分析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