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路上“讲习”忙

2018-08-09 12:24杨刚曹洪刚
当代贵州 2018年25期
关键词:德江讲习所天麻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杨刚 曹洪刚

铜仁市德江县在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讲习工作中,全面推行微讲习。把讲习所建在产业基地上,以品牌化打造助推农村产业升级,“讲”出了新动能新状态,“习”出了新作为新成效。

讲习得法,脱贫有方。

德江县创新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开办方式,紧扣“春风行动”“产业革命八要素”“五步工作法”“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等主题,全面推行无处不在的“微讲习”,把讲习所建在产业基地上,以品牌化打造助推农村产业升级,群众致富本领得到增强,干群关系更加融洽,“讲”出了新动能新状态,“习”出了新作为新成效。

截至目前,德江已建立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334所,开展讲习3000余场次,受益干部群众50000余人次。真正把宣讲深入到小区院落、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每一个干部群众的心坎里,坚定了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微讲习:群众点菜专家配菜

5月21日,记者走进德江县桶井乡场坝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一处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

文化墙设有“群众心语”“群众点题”等栏目,栏目下方则贴满了群众在便利纸上书写的“心语”。

“我想学习山羊养殖技术。”“养牛能致富,我想学习养牛技术。”“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

场坝村代理主任安宜宾告诉记者,群众有什么不懂的、想学的技术或技能,只要通过小纸条递到讲习所,村委就会第一时间联系政府对接专家点对点开展培训。

村民安仕明、何正义是村里种植大户,去年接手管理群众种植的400多亩脐橙、红心柚,但没有技术是两人最担心的问题。于是,安仕明向村委会讲习所“点餐”:“我们想学习脐橙、红心柚管护技术。”

随后,乡党委政府与省农科院对接,省农科院专家来到安仕明的产业基地,现场指导种植管理技术。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安仕明学会了防虫病害、剪枝疏果等管护技术。今年初,已经掌握种植技术的他,又新增种植脐橙70多亩。

场坝村“点餐式”讲习模式很快在全乡铺开、全县推广。德江县合兴镇龙溪村村民杨通刚,年初规划发展茶叶340亩。由于近期降水较多,基地的杂草长势凶猛,处理杂草成了杨通刚最头疼的问题。

通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平台,杨通刚递上茶叶管护技术指导的“菜单”。讲习所农业专家针对杨通刚的具体情况,建议他在发展茶叶种植的同时,配套发展肉牛养殖,割草喂牛、牛粪施肥、变废为宝。杨通刚采纳建议养殖了15头肉牛,每天还请村民在基地帮他收割杂草。

“微讲习”也有大名堂。截至目前,德江县累计收到群众“点餐”次数1万余次。与此同时,德江县还组织各级讲习员不定期不定时在各农户家中、村头街边、田间地头等进行宣讲,讲习队伍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用通俗易懂的土家话语,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押韵风趣的打油诗、诙谐幽默的三句半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农民送知识,讲技术,普法律,说新风。

实训式:示范带动连片发展

看着眼前长势良好的西瓜,刘先高面露喜色。

21日下午,在德江县长堡镇大宅头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产业实训基地,54岁的村民刘先高顶着烈日,向记者介绍他所管理范围内的产业情况。

“西瓜是套种在油茶树下的,这一眼望去有150多亩。”刘先高说,大宅头村分成三个片区管理,采取“以短养长”的方式,在花椒、油茶、红心柚种植基地分别套种金丝皇菊和西瓜。

刘先高早年外出务工,2017年返乡加入创业者行业,与村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自从讲习所开办到村后,我们在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方面有了农业专家专业的指导,发展信心和干劲也更足了。”

大宅头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基地于2018年1月创办,有农技专家3名,本地“土教授”3名。基地内发展的产业,全部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德江新时代农民讲习基地已成为专家讲科技,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田间大课堂。图为讲习专家现场进行天麻种植培训。(德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定期邀请农科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土教授’为农民现场讲解花椒、油茶、果蔬、中医材等栽培、管护实用技术,组织农民现场参观学习实践,现已先后培训农民1200余人次。”大宅头村脱贫攻坚指挥所所长郑静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讲习基地已带动全村585户农户科学种植西瓜、中药材、黄豆、芝麻等“以短养长”作物1200亩,讲习所为全村1350亩花椒和1200多亩油茶科学化管理保驾护航。

村民在合作社打工的同时,讲习专家在一旁手把手作技术指导,这样的场景在长堡镇随处可见。讲习基地已成为专家讲科技,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田间大课堂”。

品牌化:美了新时代的“麻农”

一提到德江,自然会想到傩戏和奇石,但德江天麻同样名气不小。

德江天麻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以盛产天麻闻名。德江天麻产地气候温和,光、热、雨同期,雨量充沛,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德江天麻形成了独特品质。其产品畅销内地,远销港、澳、台,供不应求。

在德江高山镇,目前有七个村(其中5个深度贫困村)发展天麻产业,覆盖1243户贫困户,当地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种植天麻5万平方米。

高山镇鸟溪村小李组贫困户田茂飞在当地讲习所培训后,种植了天麻1000余平方米,年收入2万余元。当地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有223名农户参与合作社分红,其中贫困户165人,金额达10.632万元。

同样,在高山镇阡丰村龙洞湾,贫困户冉师林和老伴陈书桃也成为了新时代的“麻农”,两口子都在当地天麻公司务工,每人每天收入80元,两人月收入达4800元。

“根据天麻生长特性,我们统一规划森林给贫困户种植天麻,由合作社提供幼苗,并对‘麻农’进行定期培训。”高山镇党委副书记姜明告诉记者。

德江把天麻列为“五大扶贫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和开发。目前,全县天麻种植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涉及11个乡镇14万余人,有38个天麻专业合作社、技术协会。按照《德江县天麻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到2019年,德江县天麻生产将新增发展面积100万平方米,带动3800户贫困户脱贫。

“用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关键之战。”德江县委书记商友江表示,德江将进一步深化讲习工作内涵,提高讲习水平,切实把讲习所办成群众内生动力的“孵化器”和“致富礼包”的配送站,形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强大合力,为加快建成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德江讲习所天麻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缺钱的“警察”男友
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运行考究
大革命时期苍梧农民运动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的“警察”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出精气神“习”出好日子
吃天麻后别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