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8-09 09:53林文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东北亚吉林省贸易

林文杰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从地缘角度来讲,主要是指亚洲东北部区域;从经济体系构成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指区域内不同经济制度和发展程度的国家所形成的经济合作体系。目前,国际学术界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所包含的国家的具体定义,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就我国学者的主流观点来看,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涵盖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韩国及蒙古。纵观整个区域范围,吉林省所处地理方位可以看作是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中心,这就奠定了吉林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虽然目前吉林省通过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效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贸易规模局限且产品结构不合理、投资环境与金融服务环境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只有有效地破解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地促进吉林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一、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一)吉林省经济发展总体现状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足。近年来,围绕着各项基础建设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其经济总体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发展空间日益扩大。依照吉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吉林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达14886.23亿元,人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54266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263.76亿元,同比增长了2.8%。全省进出口总额达1216.91亿元,折合美元为190.74亿。

(二)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的现状

吉林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中所呈现的地位和作用,可以通过吉林省与东北亚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数额以及吉林省与东北亚各国贸易总额占吉林省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进行反映。表1具体反映了2013-2016年间吉林省与东北亚各国进出口贸易的总体情况。

由表1可知,吉林地区与东北亚五国进出口贸易来往较为密切。虽然近年来与东北亚五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50%以上。从与东北亚五国进出口贸易的具体情况来看,日本是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贸易的首要合作对象,其贸易总额远超其他四个国家。依据近四年的情况来看,吉林省与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合作程度基本没有变化,依次分别为日本、俄罗斯、韩国、朝鲜、蒙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吉林省具有一定的贸易合作条件基础,这对其进一步深度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规模局限且产品结构不合理

对于东北亚贸易区域经济整体而言,吉林省的贸易规模有些局限。到2016年年末,整个吉林省对东北亚经济区域所有国家的贸易总额只是全国对其贸易总额的2.31%,占整个吉林省出口总额的1/2不到,尽管获得的贸易总而几乎是整个省的近50%,然而对吉林省来说,并未将它的有利形势和突出地理位置优势充分施展出来。在整个经贸交往期间,农产品、服装、日常用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是吉林地区重点也是主要的出口货物。主要还是农产品作为出口的主导产品占了大部分份额,其余产品比例比较小。销售出去的货物通常都是附加值不高的产品,而购进的货物除了资源类商品以外,主要是从日本以及韩国购进的高科技产品。因此,吉林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中所处的层次相对较低。

表1吉林省近四年与东北亚各国进出口贸易的总体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美元

(二)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虽然最近几年吉林省对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善,但整体投资环境还是不够完善。对于吉林省而言,不管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还是管理效果以及金融服务领域,同东部经济先进地区对比依然具有相当大的距离。吉林地区自然气候因素制约了对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同时城乡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同样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改进和完善,这也是导致外商在教育资源问题上不能获得很好支持的原因,进而限制了外商进行投资。

(三)金融服务环境不完善

目前,虽然吉林省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服务体系,而且在支持经济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结构性和功能性问题仍然长期存在。第一,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间的结构不均衡,银行融资比例总体上偏低,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第二,金融市场垄断现象严重,资金融通功能出现结构性失衡,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许多出口型中小民企无法有效地获得资金支持,其参与东北亚一体化经济活动受到抑制。第三,债券市场较为滞后,尤其是企业债市场严重落伍,很多不满足上市条件的出口型企业很难依靠发行债券取得融资。第四,金融市场的价格管制过于严格,进一步造成了出口型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三、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提升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策略

(一)构建合作的基础平台

总的来说,信息不但是国际合作的主要载体,而且还是对生产加工进行掌控、决策、组织以及指挥的主要依据,市场需求应该通过相关信息技术延伸到经济合作的每一个环节,然而信息的不畅通是限制吉林省与东北亚各国进行合作的主要障碍。因为信息不畅,致使企业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市场信息而丢失机会,甚至企业的产品不能被其他国家所了解或者是与市场的需求不符,而且吉林省所实行的诸多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使别其他国家所获得。所以,及时建立一个完整而又有效的经济合作交流平台,使吉林省以更多的形式参与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当中。吉林省全面实行资源整合,建立公用信息层、政府层以及应用层相互结合的信息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吉林省与各个国家的企业以及有关政府部门之间正常交流。利用信息化推动经济合作的稳定发展,在东北亚区域的范围内,通过召开带有一定国际性质的经济贸易洽谈会、研讨活动以及贸易论坛,在更大范畴内宣传吉林省的优质产品,全面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吉林省与东北亚各国经贸的合作以及交流。建立一个完整而又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各个国家的企业提供贸易及投资合作的相关信息,对区域内的资源配置进行完善。

(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从现有的投资环境能够看出,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就是不断吸引外资能力的主要因素。总的来说,良好的投资环境就是吸引投资的主要条件。投资环境其实就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其中涉及到了行业、产业与区域等诸多对生产以及生活有一定影响的“硬”投资环境要素,同时还包含了风土人情、律法条规等诸多潜在的具有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软”投资环境要素。从吉林省的实际状况来看,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全面稳定社会整体的和谐氛围,为外商投资供应有利的社会条件;第二,持续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革新,为外商投资供应充分的生产经营土壤;第三,逐步完善律法条规体系,为外商投资营造优越的法律环境;第四,全面发挥出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种植与养殖业十分发达,煤炭储量巨大等诸多资源环境优势,通过资源禀赋全面吸引外商投资;第五,全面完善交通、通讯等诸多基础设施,为外商投资生产经营供应有利的外部条件;第六,逐步提升人们的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语言交流及文化习俗的差异,供应大量受教程度相对较高的劳动人员来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外商投资的各种需求,同时为外商投资提供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第七,持续出台吸引大量外商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大幅降低关税,逐渐放宽外汇管理限定以及逐渐废除许可证管理等。

(三)完善金融服务环境

吉林省应该增加同国际金融组织之间的协作,利用每段时间同其会谈,针对协作等事项展开磋商。比如韩国银行以及投资证券这些机构就曾经亲临本省开展过具体调查,也曾表示期望同本省金融组织之间建立投资方面的想法。吉林省大可紧紧抓住类似时机,为今后深入合作探索出一条光明之路。从那些比较小的项目开始入手,积累大量合作经验,全面开拓合作思路,搭建融洽的合作关系。不仅如此,还可通过大力帮助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吉林省内设立分支机构,进而方便与其进行接触与沟通。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全面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加大对吉林省与其他国家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合作的支持力度,帮助那些比较优势的企业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为相关企业或是金融机构出面进行担保,对接及协调国内、国外以及区域内的交流合作,积极培养吉林省各大企业朝着国际化发展,为强化国际间的金融合作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东北亚吉林省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女真从兴起到脱离明朝东北亚封贡体系的策略选择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国家标准委率团参加第十八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