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竞赛项目为依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2018-08-09 08:58穆娟
科技资讯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业大学生教育

穆娟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做了新的战略部署,其中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化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层出不穷,本文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大背景,以数据为基础,研究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期望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b)-0207-02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做了新的战略部署,其中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化改革,坚持把提高人才质量作为根本,创新教育方式,将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与实习教学结合起来,拓展出课外专业实践、创新实践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实践方式,在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本研究在参照基础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由收集数据的前期问卷入手,研究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期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并为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是以竞赛项目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解决方案。

2 调查分析

本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以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为前提,参与到此次调查中的学生共802人,其中男生所占比例为25.56%,女生所占比例为74.44%。由前期问卷调查得到以下结论:

(1)各参赛学生年级不均,参赛延续度低。被调查者中大二学生占比40.4%,是最大的调查受众,且在经贸大学内女同学的参赛积极性要远高于男同学,其参加的主要目的,多集中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丰富大学生活上,而以“为未来创业做打算”为目的参赛的大学生却少之又少。

(2)参赛学生无创业意向,不符举办目标。选择创业的同学中仅13.27%参与创新创业比赛,而参加考研或其他更高层次教育的同学中六成以上的同学选择参与创新创业比赛,使主办方意愿与学生参与目的背道而驰。在对本科应届生毕业去向调查中,53.74%的同学选择考研,仅4%的学生有创业意愿,可见现有创业比赛的受众不是创业的主力军,使得比赛失去了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3)创业赛事形式化严重,社会衔接度低。通过调查可知,在比赛准备阶段,超过60%的学生有提高综合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业精神等方面能力的意愿。在比赛中遇到的困难选项中成员意见不一致,团队协作能力差、自身能力不足,力不从心、专业知识缺乏,竞争力不足与缺乏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分别占据50.5%、57.98%、67.58%、30.55%。各项困难均有较高的比例。大学生在备赛阶段的准备工作与团队成员选择条件相对固定,没能做到根据参赛项目不同调整团队成员和行动方案。定式的备赛流程和成员与创业要求的创新性背道而驰,比赛形式固化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

(4)学校与社会缺少合作,高校重视程度低。被调查者对于创新创业训练的印象和了解程度不同,51.87%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训练没能引起他们的兴趣,56.11%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创新创业训练的支持力度不够,57.23%的学生认为宣传力度一般。对于创新创业比赛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意见也包含了各方各面:创新创业比赛的形式单一(53.24%)、创新创业理念滞后,与社会衔接不够(44.26%)、学校创新创业方面的师资力量较低(50.37%)、各学院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52%)。学生对于创业的需求在调查中各项均有较大的选择比例,而反观学校相对完善的创业课程可以得出,学校提供的资源无法匹配现有学生创业的要求。而存在创业意向的学生,因无法从学校获得资源,而更加看中自身发展,轻视学校课程、项目,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校无法发挥桥梁的衔接作用。

3 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对于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创新创业训练的激励回报。现如今创新创业训练的激励已成定式,皆是基于能够为参赛学生带来学校内的直接回报与奖励,多为学分奖励或现金奖励。如此的确可以调动参赛学生的积极性,将赛事影响能力逐步扩大,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参赛目的与赛事举办初衷的不统一,参赛学生“为获奖而参赛”。因此提高创新创业训练的激励回报,将社会资源引进高校比赛,吸引真正需要的学生参与比赛是今后创新创业赛事的主要改进方向。

(2)将优质的资源给到优质的创业学生。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的目的是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到社会、学业到工作搭建一个承接平台。反观现在参加各项比赛的各级学生,其目标却以丰富大学生活、提高自身素质为主观目的,当学生被问及将来打算时,也是将考研作为首要目标。若要发挥现今各创新创业比赛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引导性,不论是举办时间、举办方式、举办目的都需要符合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情况。在设置更加丰富的奖励吸引真正创业大学生的同时,提高参赛门槛,严格把关参赛学生的水平与目的,真正做到將优质的资源给到优质的创业学生。

(3)规范比赛形式适应社会发展。各创新创业比赛因具有连续性和特色性,不同比赛之间具有不同的差异性。但长时间的进行下去,各比赛的模式难免出现雷同的情况,且每年的比赛题目也同样使参赛学生有迹可循。形式化的比赛规则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钻了规则的空子,虚假性的比赛愈演愈烈。这一循环的形成使得竞赛效果与开设初衷存在偏差,加剧了“学生一套,学校一套,比赛一套,社会一套”的各方对峙。使得学生、学校、比赛、社会的衔接出现问题。为避免这一局面,需要竞赛举办各方相互协商,在题目选择、规则制定、参赛时间上达成协议,不能各自为主、各持一词。在规范比赛自身之后,再与社会进行联系,抓住时下热点,提出使学生思考、使学校满意、使社会认同的比赛规则与题目。

(4)注重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学校在积极响应比赛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诉求,在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意图。作为赛事方与学生的桥梁,在传达各比赛内容的同时更应当把现今学生的诉求反映给比赛方,使得赛事更加顺应学生的诉求,不能忽视“上传”,只做到“下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对创业的支持与热情。在开展创业课程时,严格要求教师的质量,使其能够应对不同学生对创业的疑惑,更要区分创业与就业的区别,能够做到“抓重点,跟主流”。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才更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

参考文献

[1] 阚峻岭,杨丽.大学生学科竞赛网络平台及管理模式的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3):89-91.

[2] 冷楠,李万强.高校竞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6(19):90.

[3] 林晓.基于创新竞赛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5(2):132-134.

猜你喜欢
创业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