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之造型景墙设计探讨

2018-08-09 01:39周爱菊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景观

周爱菊

【摘要】:随着城市和城市公共空间的产生,景墙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的参与者之一,与其他公共空间要素产生了密不可分的互动及联系。在现代化的今天,设计师赋予了景墙更多功能性和艺术性,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演绎和表达,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设计元素本文首先分析了造型景墙在城市空间中的现代意义,强调了造型景墙不仅拥有永恒的创造空间的能力,又具备重要的文化艺术属性;其次,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来阐述造型景墙如何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并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积极意义;最后,提出了公共空间造型景墙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加强人与城市公共空间互动关系的愿景。因此,通过本论文的探讨,可以更加明确景墙设计尤为重要,并作为一种设计语汇渗透至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每个角落。

【关键词】:造型景墙;公共空间;景观

1. 景墙发展概述

景墙作为古典园林景观构成的元素之一,是空间组织、分隔、联系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一种秩序和规范的体现。墙体最初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元素存在,主要承担抵御和保护的功能。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出现,从宫墙到园墙再到景墙,其防御功能逐渐式微,墙体逐渐展现其独特的空间魅力,甚至从建筑中解放出来,独立存在于城市空间中。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墙,我们可以称之为“景观墙”或是“景墙”。景墙可以直接的表达空间的存在感,而不是只通过围合或者分割来营造空间;墙体的非承重功能,使得墙体在造型变化上的多样性,以一种形式美展现在大众面前。现代城市景观中的造型景墙可以看作是多种材料、形式以及构成手法的凝练,可以成为一个空间的主导,他划分了各种类型的空间物质要素,使活动于其中的人的行为更加丰富、有序,并富有戏剧性的变化,甚至能够使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得以调动[1]。设计师采用多样类似于墙的“衍化造型”元素融入空间,形成妙趣横生的城市公共空间。

2. 造型景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现代意义

2.1城市公共艺术性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景墙不仅只具备实用的功能,同时也是以公共艺术的形式介入到城市公共空间中。这就要求景墙在公共空间中不仅要具有实用功能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美学艺术价值。通过精心设计的景墙以其优美的造型、丰富的内容成为装点环境的景观要素,营造了艺术化的生活空间,增添了艺术气息。景墙以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内容,装扮了周边的公共环境,塑造了具有艺术气息的生活空间。它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融入到空间中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还引起了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内心的共鸣。公共艺术是可以通过调动最广泛的参与性来实现其中所表达的深邃的思想、情感、内涵的传递。在罗斯福纪念公园中的景墙,设计师哈普林运用一系列花岗岩景墙,与喷泉跌水、植物和雕塑相结合,形成一个个令人静穆的空间环境,让人们在每一个空间中体会到不同的环境氛围。

2.2城市文脉延续性

城市文脉,可以理解为文化上的承启关系,也就是文化脉络,并赋予这种关系以符号化的表征。城市文脉其承载了城市的历史并且彰显了地域特色,对于城市中的景墙,它传承了城市的文化基因、彰显地域特色。在一些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城市中,从其中找寻独特的造型元素,并将之于现代的审美观和现代的造型手法融合在一起,从中提炼出新的,与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的景墙造型形式。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应该具备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历史积淀。对城市文化的了解与周边环境的观察,可以展现出城市内在的气质和文化底蕴,让城市特色蕴藏在每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细节中。

2.3城市活动的创造性

心理学家DerkdeoJngc提出的边界效应理论,他指出若能够在公园中适宜添加绿地边界空间,这样会使公众的参与度变高。据调查,人们在公共空间中活动休憩的时间所占的比重较大约为85%,在空间中行走的时间约为15%。瞭望庇护理论指出,人们一般很少愿意暴露在开阔的没有庇护的空间中,常常选择树池、柱子、构筑等有所依靠、庇护的空间中。造型景墙作为一种能够创造出边界空间并且能够与地形紧密相结合的景观元素,正为不同性质人群提供了穿梭、逗留的空间。城市不同性质空间的交界又使这个空间有着异质包容性,在此的营造能更多激发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同人群的交流机会增加,人的活动也将会更丰富多彩[2]。

3. 七莘路黎安路路口景观改造设计

3.1 项目设计背景

本案位于莘庄商务区内七莘路一侧,是莘庄商务区的重要门户入口。东面紧邻七莘路一侧,西面被黎安路分割,南面通向莘庄镇中心,北部靠近顾戴路七莘路区域交通核心,西面紧挨莘庄商务区核心区域。基地现状基本为市政綠化以及园路的简单分隔,没有任何特点。作为商务区的门户空间,此处景观不仅承担着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性功能,同时也是该区域重要的城市名片。正是基于不仅仅只是创造出具有美感的空间要求,设计还需要考虑交通、文化等多方面的要求。

3.2. 设计重点分析

3.2.1空间序列构成分析

设计通过高低变化的、有延续性的造型墙体形成一个线形界面,形成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连续性,继而形成一个连续的空间序列。(图1)

景墙作为线形界面,在此处成为联通已有园区内部园路和外部市政人行道路的重要枢纽。道路两侧各由两组造型景墙组合而成。起点处从人行道开始由平面向三围空间发展,经过转折后,形成第一组小型景墙,末端收在园路开口处。第二组景墙从园路开始,经过两次转折直至达到高潮的视觉焦点部分,形成放大的广场区域,提供了车行道上的最佳观赏距离。整个序列中,通过看似重复但又有变化的元素使得线性空间的印象得以加强,再加上人行观赏和车行观赏视觉焦点的营造,形成了更为丰富的立面天际线变化。

3.2.2景观构成元素与景墙的组织分析

景观除了墙体本身具有独特的设计之外,其与铺装、灯光和植物的综合设计也是重要的部分。景墙与铺装采用相似的颜色和材质,让铺装和景墙融为一体,扩大了空间视觉效果。以绿化作为前景和背景,衬托出作为中间层次的景墙,既增加了空间的层次,也达到了刚柔相结合的效果。LED灯带的运用一方面从功能性角度出发,为人们提供适当的夜间照明,同时也由于灯光的渲染,让此处展现出了与白天完全不一样的景观效果。而正因为有了景墙的设置,才提供了其他要素的配置的空间(图2)。

3.2.3 城市文化的表达分析

设计以园区识别度的体现以及园区文化的渲染作为出发点,提取了商务区LOGO钻石星形几何图形,运用在精神堡垒上,既增加了莘庄商务区的可识别度,也提供设计的无限可能。精神堡垒结合折面与镂空造型的处理,经过高度、厚度与折角角度的推敲保证其在各个观赏面上的最佳视觉效果(图3)。

在本案的设计中,设计师将景墙与城市公共空间其他环境要素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在设计中整体性的考虑每个环境要素与景墙之间的关系,力图营造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依托,有着鲜明特点、层次丰富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公共空间。

4. 造型景墙的设计发展展望

4.1 主题化

主题化的景墙是加强空间环境可识别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在空间中多个竖向界面中,景墙的主题化可以整合其他子空间的景观小品元素,形成空间环境的整体性和景观多样性。如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是以爱情为主题,在公园中放置了许多有关爱情故事的景观墙,让人们一目了然直达其主题[3]。

4.2智能科技化

随着科技的发达和文化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中出现了将智能化、高科技融合的墙体元素。如Nike公园的LED屏幕墙,虽然作为耐克公司的一种营销手段,但巧妙的通过科技手段将运动精神注入到城市开放空间中,不仅可以深刻地诠释了运动的力量,也让人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改变。

从最原始的防御功能和空间界定功能,景墙作为一种设计语汇已经渗透至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每个角落,无论造型景墙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方式展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中,都应该本着营造城市生活、分享城市空间、创造城市文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向岚麟,园林中的边缘空间探析——以城市公共绿地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06;

[2] 何小青、高贺,都市中的屏风:城市景观墙的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陈斯敏,城市景墙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城市更生的公共空间:香港旧城华人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经验
关于汉画像石图形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摭谈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