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2018-08-09 01:39王振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王振

【摘要】: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许多地方被播种,但是由于相关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这就使大部分高产大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太和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太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前言】:大豆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干豆又被称为黄豆,青鲜豆又被称为毛豆。大豆属于短日照,且喜温,需水量较多,但是对土壤的要求较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1、 栽培技术

1 .1选种

在实际播种之前,对种子的质量进行提高也属于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的高低,对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具有重要影响[1]。通常选择粒大且整齐的种子,可以使产量得以有效提高。因此,在播种之前,需要通过人工粒选,或者选种器对种子进行精选。主要选择具有较高蛋白、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品种进行选择,并对井渠配套进行相应完善。

1.2整地技术

通过对整地进行合理的耕翻,可以有效熟化土壤,以及蓄水保墒,并对杂草进行清除,以此减少病虫产生的危害,其属于大豆苗实现茁长成长的基础[2]。由于大豆属于直根系作物,且大豆的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的结构中就会呈现出上虚下实的现象,因此,土壤容量不能超过1.2g/cm3,且含水量需要达到20%以上,这样才能促使大豆的良好发育。

1.3播种

1.3.1精量点播法

这种播种方法需要在秋翻耙地或者是秋翻起垄的前提下,对土地中的茬子进行刨净,并在原垄上使用精量点播机或者是经过改良的耙单粒,耙双粒实施平播或者是实施垄上点播。这种播种方式最主要的优势就是播种均匀,且播种深度适宜,保墒、保苗,同时,还能对其实施集中施肥,且不需要间苗。

1.3.2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曾行、窄行密植属于国内外都比较通用的栽培方法[3]。其主要是指将种植行距宽为60-70cm改为行距宽为40-50cm,将行缩短,进行密度种植,这种方法通常可以使大豆的产量增加10%-20%。这种方法从播种、中耕管理直到收获都选用机械化作业。这种播种方式最主要的优势就是土地的耕翻状况好,且可以保持土壤墒情的良好,可以确保出苗的整齐以及均匀。

对于太和大豆的播种而言,主要通过造墒或者是抢墒,实施二垄靠播,进行合理稀播,在实际播种的时候,主要采用机械播种。其主要的播种时间为6月5日-6月15日期间,如果出现多雨、地湿状况,耽误播期,就可以根据种植的品种对播种量进行适当的增加。

1.4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低,主要受单位面积种植的株数,以及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确保植株种植良好的基础上,对单位面积种植株数尽可能的增加,并在确保其对地能以及光能充分使用的基础上,确保群体的增产。对于密植的原则,主要是根据品种所具有的特性,种植环境的温度,播种方式等进行确定。

1.5施肥

在对大豆种植进行施肥的時候,需要做到氮磷钾之间的有效配合,实际施肥量主要依据土方的测量进行施肥。而氮磷钾与微肥的配合比例,主要是通过大豆的需肥规律,种植区域土壤所具有的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等进行确定,以此对肥料的品种进行确定。在对施肥的品种以及复合肥量进行确定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土壤的条件、生产条件等进行确定。其根据施肥的位置以及时间,主要分为底肥、种肥、根际追肥等。对于太和县而言,如果种植大豆的前茬为小麦,且单产达到6000kg/hm2的地块,就需要施25%(氮10,磷7,钾8)复合肥750kg/hm2,或者是施磷酸二铵225kg/hm2,钾肥150kg/hm2。

2、病虫害的防治

2.1 根蛆的防治

大豆的根蛆又被称为大豆根潜绳,其只对大豆以及野生大豆产生危害。其幼虫主要是对大豆幼苗的根部进行咬食,并形成相应的蛆道,以便其排泄粪便,这就会使大豆出现根部腐烂以及豆株矮小的现象,如果危害严重就会出现豆苗枯死的现象。这种病虫一年指挥发生一次,其主要以蛹的形式在大豆的根皮肿瘤中进行越冬,并在第二年的5月中旬变成虫,并在大豆的根部进行产卵,孵出幼虫,并对大豆的根部产生危害。

防治方法,主要是用药剂进行拌,以此预防幼虫,在对大豆种子进行搅拌的时候,通常100千克的大豆种子,使用0.7千克的药剂,兑水4千克,使用喷雾器进行喷雾,边喷边进行搅拌,然后再摊开晾开。

2.2黑绒金龟子的防治

所谓黑绒金龟子又被称为瞎撞子,或者是大绒马褂。成虫金龟子主要是通过对大豆幼苗进行危害,对大豆的幼茎进行咬食或者是咬断,成虫危害严重的时候,就可能将幼苗吃光,并使大豆植株出现缺苗断条的现象。这种害虫一年只发生一次,成虫主要通过在土中进行越冬,特别上一年是豆茬地的发生最多。

防治方法,主要选用2.5%的敌百虫粉剂进行喷撒,通常667平方米需要2千克。或者是使用2.5%敌杀死、5%来福灵、2.5%功夫等药物,在667平方米需要15-20毫升的粉剂,兑水40千克,实施喷雾。

2.3 霜霉病的防治

大豆霜霉病主要对大豆的幼苗、叶子、子粒等产生危害,当大豆的第一片真叶在展开之后,其就是使叶脉的两侧产生褪绿斑块。成株的叶片表面就会出现圆形或者是不规则形状的黄绿色斑点,之后会逐渐褪色,大豆叶子的背部就会出现灰白色的霉层。该病粒的表面会粘附灰白色的菌丝层,且其中会具有大量的病菌卵子。其病菌主要通过卵孢子的形式在种子上或者是病叶中进行越冬,并形成第二年种植过程中的侵染菌源。这种病虫害疾病主要是在每年的6月下旬发生,并在7-8月发病最为旺盛,多雨时期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通常使用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根据种子实际重量的0.5%选药剂进行拌种。在田间发生该疾病的时候,主要使用乙磷铝300ml溶液,或者是甲霜灵800ml的液体进行喷撒,每667平方米使用药液为40千克。

总结

综上所述,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想要确保其高产,就需要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不断优化,通过对其合理的选种、整地、播种、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确保大豆的高产,并促进我国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光.大豆栽培技术与病害的防治措施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8):89..

[2]娄殿国.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7,(17):45.

[3]史艳明.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探析[J].农技服务,2017,34(14):39.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