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图

2018-08-09 01:39张鸣张晓艳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构图格局对比

张鸣 张晓艳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不同画家的作品,浅诉不同的构图形成的画面的效果,以及不同的绘画因素对构图的影响。

【关键词】:构图 ;格局;对比

构图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画面开始至最后一笔,贯穿画面始终的重要因素。“构图”是舶来语,源于拉丁文compasitio,原意为“组成”。在《辞海》中的释义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画面效果和美感,在一定的空间里安排和处理人、物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好的构图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呈现出主体想表现的情感或画面,去除一切不必要的细枝末节,一切为了烘托主题。在此基础之上,作品的美感,色彩的运用,才能得以最好的体现。

在绘画创作最初开始之时,根据画面内容要求,在画面中呈现的事物场面大小,远近效果,从而形成作品构图的格局。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运用全景式构图,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手法,咫尺千里。连绵的群山峻岭,浩渺的江河湖水,亭台楼阁、茅居村舍,百姓生活、点缀其中,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气韵生动,表现了异常秀美的自然风光。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将画面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听琴、观舞、休闲、赏乐、调笑,这五个章节既相互联系又可独立成一幅画,即片段式构图。此外还有,场面式构图、特写式构图等。这是从整体上区分绘画构图的不同。

除此之外,影响绘画构图的因素还有很多。对比是绘画构图的起点,也是我在研究绘画作品时的主要观察方向。对比有很多形式,例如点,线和点、线的组合(几何形)所形成的对比;黑白调子和色彩所形成的对比;人们的概念所形成的对比:静与动,虚与实等。这些对比若运用的得当,即使是初学者的构图画面也不会显得无聊,呆板。

荷兰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的油画作品《吃马铃薯的人》(图1),采用近距离的观察方法,使观者与人物之间形成互动,进而产生观看的欲望。画面中间是一盏灯光,逼欠晦暗的空间,五个人物,处于阴暗的调子中,画面构图稳定却又不死板。正中间背对而坐的人,以及头顶的灯光处于画面中心,使整个画面显的稳定,与画家所要表现的人物坚强有力的性格契合。周围的四个人两两形成对称,增加画面的动感。惨白的灯光与稍绿的昏暗背景形成强烈的对比,沉闷,压抑的空气扑面而来,异常幽暗的环境使人物的神情 动作,桌面上的土豆以及土豆散发出的阵阵热气成为画面亮点,将观者的视线聚焦于此,同时夸张的手部比例,变形的手指关节与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相呼应,面部的神情又显得人物安稳祥和,正如梵高所说“我要努力学会的,不是画一个比例正确的头像,而是画出生动的表情。简单地说,不是描摹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画鲜活的生活。”画面中一系列巧妙的对比安排,夸张变形,使画中人物以及画家想要表达的感情自然流露,不显得生硬,让观者不由置身其中,引起共鸣。

对比德加的《洗衣女工》(图2)与《熨衣女工》(图3)。两幅画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是相同的,左边的人物手放在头侧,抬头打着哈欠,搭配不甚明亮的色调,有种困乏的感觉。右边人物低着头在熨(或洗)衣服,上身弯曲,双臂用力视线集中于手上,十分认真。两个人物一抬头,一低头形成对比,表现了画面的动感。图1中,从左至右的倾斜桌面与背景笔直的竖线交叉构成画面,倾斜的线条自身变带着不平衡感,而垂直的矩形墙面与桌面上碗,均衡了这种不稳定感,同时,深色的碗减少了画面右下角大块白色所带来的膨胀感。在图2中,画家用深色的玻璃瓶,熨斗,以及深红色的地面来稳定大块面的白色带来的视觉上的“飘”,同时,横向的桌面构图更显稳定。德加的绘画构图新颖,多是偏离画面中心的视觉构图,借用当时摄影技术,画面多是运动中的人。大胆运用被剪切过的人物形象,同时结合古典绘画的构图方法,于传统之中有创新。德加的构图方法于后世影响深远。

构图是一门学问,经过前人无数次的总结,形成一套又一套的规范,原则。这些规范原则,适合初学者,但也不要生搬硬套,容易东施效颦。我个人认为,无论什么形式的构图,画面均衡是必要的,任何构图形式都要使观者眼睛感到舒适,要与画面内容,画家的感情表达完美契合,传达给观者的是浑然天成的感觉,这,便是好的构圖。

【参考文献】:常锐伦;《绘画构图学》: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晓艳(1993.5-),女,汉族,籍贯:山西吕梁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专业:素描,研究方向:素描研究

猜你喜欢
构图格局对比
格局与结局
以天地为格局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