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点

2018-08-10 01:17
中国记者 2018年7期
关键词:交流微信

P8 田舒斌 等

AI时代下的“深融”发展:新闻创新下一站

新闻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媒体生态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新闻创新更是与融合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融合发展推动新闻创新、以新闻创新深化融合发展,正成为媒体的生动实践——从报道主业的优化升级,到现象级融媒体产品的持续涌现,再到平台终端建设和组织架构的深刻调整,《中国记者》始终关注中国媒体的每一个创新脚印。本期杂志推出AI技术、智能化编辑部等在新闻实践中最新运用的一组文章,反映了业界和学界对新闻创新和融合发展前景方向的思考,实操性和前瞻性兼具。强力推荐!

版权声明:

若转载本刊文章,请务必注明转载自《中国记者》,包括期数、作者等要素。

《中国记者》微信公众号:京原路8号。微信号:zgjzzzs,敬请关注、评论!

P36 杨明松

短视频来了,传统广电怎么办?

短视频近来成为新媒体传播热点。短视频传播与传统电视的视频传播有何不同?短视频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面临哪些伦理困境?如何在把握短视频传播优势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期推出一组讨论文章,欢迎作者继续来稿交流讨论。

P63 文卫华 等

世界那么大,如何去看看——公派访学 “个人指南”

出国访学对于职业生涯和学术生涯而言,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会成为一段难忘的时光。而要想成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顺利开展访学并有所收获,又可以说是一项耗时耗力,需要缜密规划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两次受到项目资助,成功完成访学的青年学者,作者给新闻传播界的候选者们提供了一份“个人指南”。

(张垒)

前期反馈·编读往来

“京原路8号”推送与评论反馈

2018年6月,《中国记者》微信公众号“京原路8号”推送的《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报告》《浙江大学教授吴飞:让知识成为社会的知识》等文章受到读者关注和欢迎。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报告》一文被6个微信公众号自媒体转载,读者“jenny”评论说:“好的新闻必须扎根于泥土,以事实为依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读者“五溪耕读”评论:“好文!如何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佳作;如何通过优秀的新闻作品履行好新闻记者的职责;如何让优秀作品感染人、激励人,以进一步彰显媒介价值,这是一门大课程。做好这门课程的舞台在广阔的实践天地,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只有学习,只有实践,才能让我们的作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富有时代内涵!”

欢迎您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提出您的观点、意见、建议。《中国记者》微信公众号:京原路8号,微信号:zgjzzzs,敬请关注!

会议

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好新闻交流研讨会举行

2018年5月,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好新闻交流研讨会成功举行,参与本年度好新闻交流的85篇优秀作品经过层层严格筛选,从164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交流研讨加大了对融媒报道的侧重与思考。

会议期间,新华社记者孟娜、《人民日报》记者谢雨、中央电视台记者陈丽、《中国青年报》记者王烨捷、《北京晚报》记者刘琳、《检察日报》记者杨柳分别与大家交流分享了新闻报道背后的艰辛故事,以及报道创新的心得体会。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张倩对本届优秀新闻作品进行了整体分析点评,并就传统媒体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融媒报道建言献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方洁老师在点评中说:“坚守的女性新闻工作者们是这个行业最美的风景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小琴、中国传媒大学的王琴等专家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优秀新闻作品和发言的女记者代表进行了点评。

书讯

厦门大学黄合水教授新作《全国各省市的媒体镜像》出版发行

2018年6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黄合水教授及其博士生彭丽霞共同撰写的《全国各省市的媒体镜像》一书由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网络新闻大数据为研究资料,对我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所属的334个地级行政区,近300万条网络新闻标题进行挖掘和分析,为读者描摹出了中国城市形象的媒介化图景,以期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辖区管理、相关学者的城市化及媒介形象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层面的借鉴。

该书创新性地将新闻大数据研究方法应用于社会热点话题的分析,重点在于从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10个方面22个维度对全国各省市的新闻数据进行了全面挖掘与深度探讨。不仅详细介绍了大数据方法与城市形象研究结合的可能性,并逐步引导读者进入这一新型研究方法的世界,为城市及媒介研究学者引入了不同以往的研究路径。

猜你喜欢
交流微信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イベ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