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建筑师讲述“自由空间”

2018-08-10 04:29韩硕邢晓婧罗云舟
环球时报 2018-08-10
关键词:中国馆双年展策展

本报驻意大利特派记者 韩硕 本报记者 邢晓婧 罗云舟

两年一届的世界建筑盛会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正在水城威尼斯举行,将持续到11月25日。这一1895年问世的世界艺术盛会如同节日,受邀的全球知名建筑师们如约而至,给这座小岛带来了关于建筑的无数可能。今年建筑展的主题是“自由空间”。“建筑师是空间的创造者,我们要做的是构筑出人与自然交融的立体空间,让建筑使用者能在精神上得到休憩。”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麦克纳马拉说。

爱丽丝的神秘房间

《环球时报》记者问及展馆工作人员推荐何处展览,工作人员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定要去瑞士馆看看”。在本届建筑双年展获奖名单中,瑞士馆当仁不让拿下“最佳国家馆金狮奖”。瑞士馆的主体是一个简洁、未加修饰的典型当代住宅,并无任何特别之处。何以获得评委的青睐?入门后方知别有洞天。房子内部简单复制了门窗、橱柜等日常场景,没有任何家具。奇妙之处在于,每个房间配件的尺寸都发生了变化,以不同比例的建造空间、大大小小的内部场景彼此拼接,一扇大门通往一间极高的房间,房间里有巨型窗户和厨房;一扇小门将观众带入一个迷你空间,直不起身。在迷宫般的家居场景中,记者时而误入小人国,时而置身巨人世界。

“有时需要踮起脚去拉比自己还高的把手,有时要弯下腰去穿过一扇扇越来越小的门,这一系列空间体验真是太神奇了,怪不得很多人都说它是‘爱丽丝房屋之旅。”前来瑞士馆参观的意大利学生瑞法娜兴致颇浓,来回走了好几趟。给不同空间以最大化自由,这一神来之笔出自瑞士的五位年轻建筑师。“我们希望瑞士馆呈现给大家的不是一套房子,而是一个段不折不扣的奇妙旅行。”瑞士建筑师亚历山德罗·博斯哈德说。

岛、海平面、水下世界

英国国家馆用什么样的建筑来表现“自由空间”?见到建筑后,记者目瞪口呆。英国馆被原始粗糙的脚手架完全覆盖,并在展馆屋顶处支起了一方可供游客鸟瞰展场的公共平台。在策展人所诠释的概念中,公共平台象征着海平面,平台中央凸起的英国馆屋顶就如同海上小岛——“岛”穿破“ 海平面” 而出,“岛”下有一个精彩的“ 水下世界”。所谓的“水下世界”实则象征展馆内部。与往年摆满琳琅满目的展品不同,今年整个展馆空旷虚无,从另一维度回应了自由和空间的概念。它只被用来举办诗歌、表演、电影和建筑交流等活动,参观者拥有的是一个开阔、无遮挡、随意的自由空间。英国馆拿到了今年建筑展的荣誉提名。

我们的乡村

回应“自由空间”,中国馆给出的解答是“我们的乡村”。“如果想谈自由空间,那就要先参与到自由空间的建设过程中去,中国的乡村是可以实践的地方。”中国馆策展人、同济大学教授李翔宁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由空间与当代中国乡村的多元发展形态紧密相连。面对城市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乡村开始被重新认识,以此来挖掘新的可能性。”

中国馆以“业、旅、社、文、居、拓”六个关键词构成“诗意栖居、乡土制造、文化实践、自在游憩、社区营造、开拓创新”六大板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乡村建设的现场和未来。在中国馆外的草坪上,一件由轻盈通透的材料制成的展亭引人注目,形似展翅的飞鸟立于其中,洁灵动。这件既带观赏价值、又具休息遮阳功能的小建筑名为“云市”,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袁烽运用新型环保材料以及结构性能化设计方法搭建的展亭。走入展馆,“丙丁柴窑”“山居、水居、林居”“竹里”等富有中国乡村浓郁气息的作品让观展人目不暇接,傍着耳畔动听的水声,眼前如若缓缓展开了一片内心对田园牧歌的诗意画面。

“没想到中国的乡村有如此之多精妙神奇的建筑,自由、清新、梦幻,让人动心和向往。”来自奥地利的观展人诺依尔赞不绝口。作为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议题,本届中国国家馆展览也受到诸多国际知名媒体的好评。意大利文化期刊《读书》称,中国馆将目光投向乡村,在这一度被遗忘的土地上寻求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中国馆也被意大利设计媒体Domus及《名利场》意大利版选为必看的五大国家馆之一。乡村发展关乎人类的未来。中国策展人及工作团队所呈现的,是中国乡村及乡村实践如何能在中国农耕文化中汲取养分,回应当下,兼收并蓄,并为世界所面临的乡村发展的诸多议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无独有偶,不久前,知名建筑设计杂志《Dezeen》公布了十佳建筑名单,两位来自香港大学的建筑师林君翰和Joshua Bolchover的金台村重建项目赫然在列。相较于其他作品展示的精美别墅,这个在中国汶川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小山村在两位建筑师的改造下重新焕发生机。“这是当地公益机构支持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关帼盈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在中国40 余年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乡村的概念及乡土建筑形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巨变。“我们不仅希望留住乡村的原始风貌,更希望把这里变成可以自给自足,邻里和谐的大家庭,把阳光、空气和美景都融入设计中,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秉持这样的理念,设计师们摒弃了传统的方形建筑结构,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牢固的材质和形状。为满足人们耕作的需求,设计师们在屋顶开辟了梯田,设计了环保的太阳能供暖及雨水收集功能。以前满街留下粪便的家禽家畜,也被统一规划到一个“公共厕所”,其粪便则转化成沼气等清洁能源供人们使用。在社区中心,建筑师为村民们搭建了一组沟通的“桥梁”,在楼与楼的连接处,人们可集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据李翔宁观察,此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建筑和艺术的边界被打破”,有些展馆依然在认真努力地做建筑本体,还有一些展馆可以看成是一种艺术行为或者艺术宣言。比如英国馆和瑞士馆,就是用轻松愉快的方法展出,同时带有一点游戏性的空间互动。“虽说打破建筑和艺术的边界是个好现象,但也使很多真正想看建筑的人有些失望。在威尼斯双年展里,建筑越来越少了。”李翔宁说,著名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的主创人员就曾批评威尼斯双年展已经变成“自负策展人们的游戏场”,可看的建筑变少了,反而成为策展人个性的自我展现。▲

猜你喜欢
中国馆双年展策展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有中国办展经验的,才能算国际化策展人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小八腊子游中国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亮相
海宝带你游世博(一)中国馆、香港馆、澳门馆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