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幸福课堂

2018-08-10 05:54王平
教师·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幸福课堂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王平

摘 要: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基础,尤其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阶段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教材在教学任务安排中的侧重点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探讨小学语文幸福课堂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幸福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1

作者简介:王 平(1971—),男,福建福清人,一级教师(专技八级),本科,专业方向:小学教育。

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实现语文学习长效性的需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都处在一个塑造和形成的过程中,因此,从此时入手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能使学生从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初步了解,促进其在特定的成长阶段对学习的目的有一个更加客观清晰的认识,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难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探索欲高,但相应地存在对事物的专注力比較差的问题,因此,更需要学生长期保持一种充足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1]。

2.全面把握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的小学课堂构建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过程,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应加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比例,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考查。这也有助于教师从各个方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1.注重教师作用的发挥,活跃课堂气氛

这里所指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与传统意义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领导作用不同,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对言传身教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教师在这个学习阶段的辅助作用非常重要。核心素养的培养又强调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2]。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当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弱化对学生的控制,而转变为引导式教学。

一方面,力求将相对枯燥和模式化的语文知识通过个人的丰富与完善,以一种更加丰富和具有趣味性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也能起到引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中有一篇《树和喜鹊》的课文,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将课文内容的讲解过程转化为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过程,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通过不同的语音、语调,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生动性,然后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制作生动的图片或动态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情节和场景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几乎占据整个的课堂时间,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其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消化一般只能留到课后自行完成,这一方面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及时的检验;另一方面,学生如果在课程消化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也会造成拖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无法得到解决[3]。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和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出问题,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有一个口语交际单元是“请你帮个忙”,这本身就是以锻炼学生大胆提问的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留出一部分模拟训练的时间,鼓励学生从学习的角度、生活的角度提出其遇到的困难,因为在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中,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其主要内容,而寻求帮助的对话与交流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渠道。

除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索,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自行讨论,给学生们创造充足的交流空间。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接近,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相同的,这会使学生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是《咕咚》,这篇课文最早是作为一个寓言故事出现的,并且有相关的动画电影,因此,学生在幼儿时代可能已经接触到了课文内容。所以,学生在对此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如果遇到个人认知与课文内容不一致的地方,也会随之产生一定的疑问。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整体讨论过程,将他们集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按照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的方式逐步为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则为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3.注重基础知识学习,提升应用能力

其一,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是学好语文课程的关键,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应当从基础知识的学习抓起,而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作为整个语文学习历程中的基础阶段,其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语文知识中最基础的词汇、语句元素入手,在讲解整篇课文时,抓住最有代表性的词汇或语句,从这方面入手开展课堂教学。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关于《姓氏歌》《猜字谜》课文内容的学习就是对语文最基础的元素——汉字的集中学习。汉字作为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元素,其学习内容也比较单一,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中汉字规律的寻找,将意思比较相近或相反的字进行整理,便于学生对比学习,而对于《猜字谜》的学习,教师则可以选取比较有趣味性的字谜内容,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微课视频,实施整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其二,在语文知识点的教学中注意结合实际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各个地区结合实际采用了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而所有的教材在课程安排上,都更加注重了对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福建省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关于口语交际的课文《一起做游戏》为例,课程内容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游戏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而且游戏的形式也是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实施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等方式,将游戏的整个过程按照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提问的程序制作出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前材料的收集和准备中,并注意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精彩性,最后,在课后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游戏实践,促进其对知识的充分理解。

总之,教师在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下要提高小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教学体验幸福感,需要结合小学语文知识本身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实施,而学生只有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要求下的学习任务要求和课程安排。二者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教学工作,教师一方面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和思想特点,寻找合适的方法和路径将核心素养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以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为提升学生的课堂幸福感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祁 越.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构建幸福小学课堂[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8):29.

[2]杨云彬.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语文优质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2):81-82.

[3]黄秋霞.立足核心素养打造“幸福课堂”[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110.

猜你喜欢
幸福课堂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