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8-08-10 05:54方煜
教师·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数学教学

方煜

摘 要:对积极的学科情感的教育教学功能的深度认知,可以促使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的学科情感,重新定义教学中的师生双边关系,并以此为起点,积极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使教学视角不断向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态转变,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实现沿着生态高效的轨迹自主、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4

作者简介:方 煜(1979—),男,湖南岳阳人,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情感教育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套新的教育理论,正在影响着各基础学科的教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摸索一条学科情感教育之路。我认为要实施好情感教育,就要处理好下面五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良好的师生双边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与前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而又常被教师忽视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的情感教育法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

体会比较深刻的是2004届的高三,那是我第一次担任毕业班的教学。由于班级任课教师的调整,我没有教原来的班级了。我了解到新接手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大多数学生不太喜欢学数学。我当时是比较困惑的,感觉压力很大。经过思考,我觉得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喜欢数学。接下来,我采取了两项策略:一是就当年的高考试题,认真研究,从中精选两道试题与学生一起分析,有一道试题我和学生一起想到了八种方法去解决。我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所以解题思路清晰流畅,方法巧妙。这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似乎一下子学生的嘴巴动起来了,课堂氛围也活起来了。我知道,我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是很认真地备课了,而且“有两把刷子”。这也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第一步,那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第二个策略是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如介绍数学史。我记得复习集合的时候,我就给学生介绍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格奥尔格·康托尔,英国数学家韦恩等。这些数学家的故事给了学生一些激励,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慢慢的,我和学生的师生关系很融洽了,学生们真的开始有点喜欢数学了,学习也主动起来了,数学成绩也在逐渐进步。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情感较明显的两点是凭感觉和易动摇,学生对一些事物的感知和了解通常是仅仅靠他们自己的感觉,却没有通过理智的思考。如果学生们认为老师与他们的期望、喜好相差较大,便会觉得没意思,更有甚者会产生一种逆反情绪。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成为“生动”的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科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以往在数学教学时,我们更多侧重从认识事物的角度考虑教学策略问题,重视怎样把一些数学公式、概念和定理说明白,仅仅在意教学过程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计算演示中的正确性,却极少考虑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新课改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以往更加的主动,并学会自我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将授课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性加工,或者编排好让学生探究的程序,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探索的学习环境。

一堂课有个好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教师如果能够在新课导入、问题呈现时创设好问题情境,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激情、主动地投入学习。

具体操作起来时,教师要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集生活教学实例,重组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使教材富有活力和生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3.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成为“收获”的课堂

恰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过程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同一堂课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只是单一的接受式,而应该灵活整合多种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达成课堂的生态高效性。

例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课就比较适合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总结规律和方法;《解析几何》中的部分内容就适合接受式教学,讲练结合;而《导数的概念》一课则需要情境体验式、探究发现式、自主合作式、接受式学习等形式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恰当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和情感体验。

4.营造生态环境,赋予课堂生命活力,使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成为“发展”的课堂

回归“原生态”,这是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的宗旨,即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赋予生命的价值,广泛应用在生活中,使他们在实践中实现知识“再发现”“再创造”。

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数学生态高效课堂环境,就必须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数学知识与能力三者之间真正平等对话。只有这样,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才能形成一种畅通、有效的信息交换,系统才会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和稳定的结构,和谐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例如,《三角函数恒等变换》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几何、向量等多种方式来探究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体现了公式的一种自然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和相关数学知识就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当公式形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公式进行变形、推广等再探究,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结论多。我在教学中就尝试了这种做法,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几乎所有的三角公式都由学生们推导出来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三角公式,如“万能公式”等也都成了他们的推导成果。

5.教师的“爱”是优化学科情感教育的根本所在

真正的情感教育必须融入教师的“爱”,这个“爱”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师对于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就没有纯粹的教育动机与教育情感,就会不知不觉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淖;没有对学科的热爱,就没有能够传授给学生的一桶水,想要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然是天方夜谭。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是一个真正高举“爱心教育”鲜明旗帜且身体力行的教育工作者,他把教育浓缩为八个字:“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自古而今,爱心教育是教育良性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和支撑力。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一定很善言辞,但是我们可以尽力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们可以理解、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老师喜欢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师应该理解学生这一简单而纯真的愿望。当教师们真心关爱学生时,学生就会觉得有一种亲切感,从而有一种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情感,这种感觉非常有利于师生的互动,这样学生也就会主动地学习数学。

同时,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数学专业充满喜爱。这种喜爱之情会让我们在自己的专业上不断进步,教学功底越来越扎实。更重要的就是教师对专业这种情感能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中传递到很多学生的心中,这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在和一些喜欢数学的学生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对数学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初中、高中数学老师的影响。我平时很喜欢编几个题目给学生们练习,常常和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起命题或改编试题,这也使得部分学生很乐意去研究数学问题。学生们如果主动去研究一些数学问題了,就不怕学不好数学。

如何在教学中优化学科情感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没有标准答案,我们都还处在探索当中。更新教育观念,落实生本理念、情感教育,打造生态高效课堂应该就是我们今后展开相关研究的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兴毅.浅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150.

[2]许 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Z1):3.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高中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