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晚报救条命

2018-08-10 08:33
做人与处世 2018年14期
关键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回老家晚报

一个10多岁的男孩刚刚经历了母亲病故的重创,家里已经是一贫如洗,便跟着父亲来到北京靠卖晚报谋生。每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原主任陈旭岩,都会在孩子那儿买一份晚报。一天,一个顾客要买最后一份晚报,男孩不賣。父亲说:“那不是还有一份吗?”孩子说:“那是留给陈主任的。”又一次陈主任来拿报时,一摸口袋,没零钱了,孩子说:“不要钱。”

一天,男孩突然病倒,父亲把他送到了陈主任所在的医院。入院时,父亲身上仅有200元钱。按规定,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但是陈主任说:“算我的。”就这样,他对男孩进行了全面检查,诊断出男孩患的是吉兰-巴雷综合征,要靠呼吸机才能维持生命。

要保命,钱是关键。父亲便回老家借钱,三天两夜后带来了12000元,可孩子已经花掉了5万多元。父亲再也借不到钱了,决定带孩子出院,可出去就是死。陈主任很痛心,可这位父亲说:“我们已经没钱治了,趁孩子还有口气,我要把他拉回老家。”陈主任的心像刀割一样,看着男孩的气管插管被拔出来,氧合从100%降到92%,再降到85%……看着父亲的眼泪、男孩的眼泪……陈主任说:“抢救!”另一医生说:“钱呢?”“我担保。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父子享受着特别优待,他俩跟医院签署了一份长达30年的还款协议,每月还200元。3周后,男孩顺利出院。

男孩出院后,每天会给陈主任送两份当天的晚报。此后陈主任每天又订了10份,再后来孩子每月都能还上欠款。

(编辑/北原)

猜你喜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回老家晚报
我要回老家
回老家的路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受国外机构认证的回溯与思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招收神经电生理专业进修人员
回老家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