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2018-08-11 09:13周文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一题多解解题能力

周文彬

【摘要】数学作为教学体系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解题能力是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解题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一般是指综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逻辑思维规律,整体发挥数学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水平,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解题能力 培养思维 一题多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068-01

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从几个方面进行的,不仅仅只有教师方面的指导还有学生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教师用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法、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等各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抓住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外,更重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解题实践,就是遵循科学的解题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的解题实践过程中,学会解题,从中获得能力,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教育所要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而是给予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最有用的东西——敏锐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传授这一层面上,而是应该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着重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将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培养思维灵活性,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突破旧有思想框架,产生新思想,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客观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差异现象,而相反现象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可逆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去分析数学中的可逆因素,认识这些因素间的可逆联系,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其应用知识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整式时,在这一章节里学生感受了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互逆关系。逆向思维方式在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过程中贯穿始终。学生学习整式乘法时所受到的教育基本都为正向思维,而在学习因式分解时,却要用到逆向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先给出定理或公式再证明或举例说明,这种演绎法教学只重视收敛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沿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并不是教师把多种解法演示给学生看,而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想、敢做、认真、自信和求实的素质。例如:知道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出这两个数。例题展示出来后,我让学生自己动脑,找出这道题不同的解法。有的学生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列出方程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但是也有学生设较大的奇数为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有:x-323/x=2,解方程得:x1=19,x2=-1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一题多解,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想敢做、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引导分类讨论,提高解题的能力

初中课本中有不少定理、法则、公式、习题,都需要分类讨论,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应不断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分类讨论后,得到的结论才是完整的、正确的,如不分类讨论,就很容易出现错误。在解题教学中,通过分类讨论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加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

例如:已知△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CD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ABC和△ACD拼成一个凸四边形ABCD.(1)画出四边形AB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ACD中我们可以把AC作为斜边、AC作为直角边两类情况来研究。以AC为斜边和等边三角形ABC拼成的四边形ABCD(DAC=30°和DAC=60°这两种图形算出的四边形ABCD面积相同的,故归纳为同一类)。AC为直角边时,S四边形ABCD=S△ABC+S△ACD;可算得S四边形ABCD=3.

又如:解函数y=x6–x5+x4-x3+x2–x+1,求证:y的值恒为正数。

分析:将y的表达式分解因式,虽可证得结论但较难。分析可发现,若将变量x在实数范围内适当分类,则问题容易解决。

证明:⑴当x≤0时

∵x5-x3-x≥0,∴y≥1恒成立;

⑵当0

y=x6+(x4–x5)+(x2–x3)+(x–1)

∵x4>x5,x2>x3,1>x

∴y>0成立;

⑶当x=1时,y=1>0成立;

⑷当x>1时

y=(x6–x5)+(x4–x3)+(x2–x)+1

∵x6>x5,x4>x3,x2>x

∴y>1成立

综上可知,y>0成立。

由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分类讨论往往能使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变得异常简单,解题思路非常的清晰,步骤非常的明了。另一方面在討论当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从发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生的解题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萍芳.在初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J].人生十六七,2018(11):39.

[2]李华钢.浅谈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8(02):28.

[3]霍达.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策略探讨[J].人生十六七,2018(11):94.

猜你喜欢
一题多解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在培养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年轻教师如何利用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