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落》的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

2018-08-11 10:22余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艺术处理声乐

余男

【摘要】歌剧《梦游女》中的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蕴含了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通过富有诗意的唱词,流畅美妙的旋律,展示出热情激昂的情韵,它的花腔艺术对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只有十分了解该作品的艺术处理,掌握娴熟的花腔技巧,清纯亮丽的音色,处理好快板的弹性,投入丰富的情感,才能真正演唱出这部作品的灵魂。

【关键词】《啊,满园鲜花凋落》 艺术处理 声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70-02

前言

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创作的歌剧《梦游女》,被誉为他最具特色的作品。《啊,满园鲜花凋落》是歌剧第三幕中的一首著名的女高音咏叹调,它比较全面的花腔技巧、优美流畅的旋律、生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富有诗意等特点深受听众和演唱者的深爱,其旋律的写作手法也对后世歌剧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将贝里尼的创作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笔者将从该曲目的艺术处理和声乐表现两大方面着手,研究过程中会以谱例加以来论证,这首作品中演唱的难点表现的要点,以及如何训练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声音实现音乐形象的塑造和音乐情感的表达。正文中将这两大方面切为各小点来分析,首先是作品的艺风格和特点,然后是曲式结构上的分析,结合以上的分析来了解每段落作品表达的音乐情感,这些是研究整个艺术处理的关键的地方。演绎好这首作品还需要了解演唱者需要掌握哪些演唱技巧,演唱技巧方面需要开展怎样的练习,结合其他演唱者不同版本的演绎来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艺术风格

温琴佐·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是19世纪初与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chinoRossini,1792-1868)和葛塔诺·多尼采蒂(Domenico Gaetano Maria Donizetti,1797-1848)齐名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贝里尼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11部歌剧,《梦游女》(1831)《诺尔玛》(1831)《清教徒》(1833)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贝里尼所处的时代正是音乐风格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时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看得到对古典歌剧传统的坚守,又听得出对浪漫抒情旋律的追求。他的歌剧创作风格与罗西尼和唐尼采蒂都不同。

《梦游女》创作于1830年底,于1831年3月6日首演于米兰的剧院。歌剧的脚本是罗曼尼根据法国著名的剧作家和剧本作家斯科瑞波的同名芭蕾舞剧改编的。由于创作时间紧迫,歌剧《梦游女》只有两幕,每一幕又有两个场景。故事讲述了19世纪初期的瑞士村落,美丽的少女阿米娜和同村名叫埃尔维诺的男青年订婚,这使经营客栈的女店主莉萨大为伤心,因为她也爱上了年轻能干的埃尔维诺。就在婚礼前一天,在莉萨的旅馆住进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莉萨知道他就是附近城堡的主人鲁道夫伯爵,于是深夜潜到鲁道夫房间里骚首弄姿的引诱他。就在此刻,阿米娜突然梦游走了进来,莉萨赶紧躲藏了起来,鲁道夫也离开自己的房间,以免引起误会。但是莉萨却趁此机会带着埃尔维诺与村里人来到鲁道夫房间,这时阿米娜困惑地醒过来了,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未婚夫坚决要取消婚约。虽然鲁道夫帮忙解释着阿米娜的清白,埃尔维诺仍然不为所动,并决定娶莉萨为妻。鲁道夫向村人和埃尔维诺解释说明阿米娜是患有梦游病,但是没有人相信。此时,因疲倦已经睡去阿米娜又开始了梦游,在梦中她面对村人悲痛地诉说着自己的不幸,最终误会解除,埃尔维诺也重新接纳了阿米娜。

《啊,满园鲜花凋落》是这部歌剧第二幕中,阿米娜痛失爱人的信任和承诺、倍感伤心绝望,梦游症再度发作时唱的一首经典咏叹调。在这段咏叹调中,阿米娜尽情地表白了心中那份真挚而热烈的感情,旋律轻柔凄美,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脆弱、美丽、善良的乡村姑娘的形象,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贝里尼运用完美的旋律线条表现人物复杂内心情感的卓越才华。作为演唱者和学习者,必须要了解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才能理解主人公情绪跌宕起伏的原因所在,从而更为深入地把握该唱段的悲伤基调,合理运用演唱技巧塑造出生动地人物形象。

二、作品的结构及各段的音乐形象

《啊,满园鲜花凋落》这首咏叹调全曲共114个小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2小节)是抒情的单二部曲式,速度为如歌的行板。这个部分是阿米娜在梦游的状态下对自己像花儿一样短暂的爱情的哀诉,具有温柔的、弱不禁风的特性。在这一部分中,作曲家运用了四分附点音符、八分附点音符、三连音和休止符等音乐素材构成该段的音乐动机,并将此动机延伸和扩充。这段最有特点的写作方式是,利用大量的休止符来增加乐句内部和乐句之间的联系,把小的旋律线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悠长宽广、连绵不断的旋律。这个部分的旋律走向采用级进的上行或同音反复后再下行,使其具有一种迂回的走向,目的是为了表现阿米娜在梦中恍惚的精神状态。这段旋律非常质朴优美但又充满着无限的悲伤,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用音乐刻画人物心理和表现内心情感的杰出才能。

第4小节和第6小节贝里尼采用了他特有的回音写法来表现阿米娜的柔弱特性。在第4小节及后面的旋律中作曲家运用了附点四分音符,这种音符拖长并且进行延伸,表现了阿米娜心碎的情绪。第6小节的歌词中有连续四次的重复,其中三次旋律的走向都采用了下行并且音符位置一次比一次低,演唱此处时要感到语气一次比一次绝望。在第二次重复中的二连音连续下行运用,有着内心压抑渴望的心理表达,在演唱时如将强拍位置往后拖会加强这种压抑的情绪。而在第二次的重复中二连音变成有休止符的三连音,这样的处理有抽泣的效果,作曲家这样处理这段歌词“只持续了一天,——啊”强调了失去的爱情对阿米娜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也使得阿米娜的情绪得以层层递进,更加贴切地表现了阿米娜不愿相信这样的事实,在绝望中又渴望爱情的心理状态。最后一次重复与埃尔维诺的声音穿插在一起,旋律的落点上采用了与前面不同的手法,使用了五度下行音程,好似阿米娜内心中哀叹般的哭泣。旋律中歌词的起伏与音乐語言非常贴切地融合在一起,赋予旋律内在的灵魂(见谱例1)。

谱例1:

全曲的第二个部分(43-114小节)是一个回旋式的终曲,降B大调,速度采用有节制的快板。这部分是阿米娜被艾尔维诺唤醒后又重新戴上戒指后所演唱的,表现了阿米娜脆弱的心灵在忧愁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爱情的巨大喜悦,曲调轻快华丽。这种重生的爱情所带给阿米娜的冲击力是非常强的,在她感叹出没有人能拥有她所感受到的幸福时,眼中充满了激动而幸福的泪花。在演唱这段时要联想到脚本作家罗曼尼曾经提到的阿米娜能为悲伤而掉泪同时又能喜极而泣的要求。贝里尼在这里的创作可以称得上是华丽演唱的成功典范,但是其中的花饰部分并不是单纯用来给歌唱家表现声音的,在正确的速度演唱时,歌唱中的花饰部分是构成整体所必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阿米娜的情绪和心理刻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歌唱的高超技巧与情感表现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第二部分在速度上与第一部分如歌的行板形成对比,速度的明显变化是为了显示人物内心由悲伤转为喜悦的心理巨变。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旋律的发展是用固定的短小节奏型不断重复变化来实现发展的需要。伴奏用简单的左右手交替的八分音符连续进行来表现跳跃弹性的感觉,歌唱部分采用了弱起节奏型把重拍放在了下一小节的第二拍上,这样特殊的重音设计造成一种与切分音相类似的效果,增强了旋律的动感。并且这一部分运用了具有明亮色彩的大六度,使旋律更具有弹性。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句与句的换气要从容。作曲家在第二部分中同第一部分一样,也采用了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和三连音,但在这里同样的节奏型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差异是由于速度的变化造成的。在较快的速度下,这些音乐素材有着愉悦、欢快,充满活力的感觉。

第二部分的第二乐段极为华丽,作曲家运用了一连串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来表现阿米娜内心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幸福,在第二次重复部分中更是给歌唱家以充分发挥个人特点的空间,歌唱者可以竭尽所能來增加华彩部分,但前提是必须符合角色内心情感的需要。第二乐段第五小节级进的跳音的花饰,这些跳音、装饰音与前一段相比较更具有活力与激情。在华彩部分的颤音又如阿米娜在倾听内心深处的喜悦之情,最后全曲结束在一片热烈的气氛当中。(见谱例2)

谱例2:

三、《啊,满园鲜花凋落》的声乐表现

1.演唱技巧的训练分析

《啊,满园鲜花凋落》这首咏叹调是阿米娜为了失去心爱的人而伤心,同时在梦游状态下所唱的一首咏叹调。设想一下,当一个人处在一个奇妙、不清醒的状态下所发出的声音应该是微弱的、似断非断的。所以演唱时要特别注意声音的控制,尽量将音色与人物的性格和处境相关联,要够抒情、够哀伤、够内敛。另外,演唱者还要注意贝里尼的音乐语言和风格,要在一个感觉、一个呼吸状态上唱,线条不要断,元音要跟着走,语言重点要出来,把唱腔、朗诵和旋律结合起来,既要流畅,又要有语音的重音,用弹性的声音来表达连绵不尽的悲伤旋律。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1、整体上要保持一种戏剧张力,运用恰当、平衡的美声演唱风格。2、补充乐段使用花腔音阶模进,华彩部分每个音必须交代清楚,这种感觉是在掌握平稳气息,打通歌唱通道前将气息大量饱满地储存在腰部周围横膈膜小腹的支点上。横膈膜的支持持续有力、像缓慢的长音练习一样,想要唱好它离不开横膈膜的支持和喉咙的打开。3、在高难度的花腔走句时,横膈膜的支持持续有力、声带得薄而轻,泛音色彩鲜明;4、演唱整首作品时加强声音的流动感,气息支点深而稳,模进长乐句要求气息支点保持住,作品中虽然很多休止符、八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看似断断续续的旋律,都应该通过气息连接在一起,调音部分都要求断中有连,这对气息的运用和保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与其他声部相比较,气息运用更有弹性。所以该作品对于气息要求很高,连贯的大线条贯穿整个曲目。在平时练声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连贯音阶的训练,是自己的气息保持的更长、更稳定。

2.作品不同演唱版本的演绎

《啊,满园鲜花凋落》这首作品,不管是花腔女高音还是抒情女高音都喜欢在音乐会上演唱。笔者收集了萨瑟兰、丽莉·庞斯、安娜·奈瑞贝科、迪丽拜尔和伊娃·梅几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的不同演唱版本加以比较,通过对比她们的演绎,使学习者更加广泛地了解这段咏叹调的表演方式,从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和借鉴。

每个歌唱家对于作品的理解和处理受到时代的影响都会各有不同,我们无法评论谁唱的最好,只能从他们的演唱中来分析谁的演唱更加贴近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但是只要他们的表演感动了观众,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就可以说她的演唱是完美的。至于声乐学习者在演唱这些歌曲时,认真分析了作品的风格和演唱方法,理解了人物的内心情感,那么他的演唱也可以说是成功的。

四、总结

通过本次对《啊,满园鲜花凋落》的研究,使我深刻体会:作为表演者,首先要对作品有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演唱作品、演绎角色。这样的作品研究也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有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康健,《贝利尼歌剧〈诺尔玛〉〈梦游女〉〈清教徒〉中塑造女主角形象的艺术手段及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10.

[2]赵静,王冬弘.《论贝利尼歌剧〈梦游女〉的特征及演唱方法——以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为例》[A].黄河之声,2014,8.

[3]杨莉.《贝利尼歌剧〈梦游女〉中阿米娜主要唱段的演唱与教学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艺术处理声乐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怎样在声乐演唱中做到“以情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