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合村并组强化农村基层治理

2018-08-11 08:32
党员生活 2018年13期
关键词:改革工作

开展村组规模调整改革工作,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治理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加大乡村投入;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高农村发展质量,是开展基层党建“整县推进”工作的首要工程,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民心工程。

监利县拥有150万人、220万亩耕地,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一直是“三农”问题焦点。2017年8月初,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基层组织自治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监利县启动第二轮合村并组改革工作,全县638个村减至323个,减少315个,减幅49.4%。通过推进合村并组,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基层治理,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难题。

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调查研究,形成工作共识。坚持“调查研究接地气,政策规定接天线”的原则,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为合村并组改革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成立监利县村规模调整改革工作指挥部,成立改革工作指导组,负责进行全程指导。县主要领导带头示范,密集到乡镇调研,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县“四大家”领导深入各自联系乡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县合村并组指挥部先后组织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县老领导、村支部书记和“两代表一委员”等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精心策划方案。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广泛借助大众传媒,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向老党员、老干部和广大群众全方位讲解政策和形势,主动回应群众问题和忧虑,使广大群众在思想上认可、行动上支持。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引导村民充分发挥村民依法自治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村庄规划、整体布局和各村地缘关系、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自然条件、路网水系、资源状况等因素,确保合并调整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在村干部安置、村名确定、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选址、项目分配等问题上反复征求群众意愿,采取召开村民大会的方式开展民主协商。部分村支部书记因为带动致富能力强、能力素质过硬、群众口碑好,得到合并村群众的一致认可,当选为合并村支部书记。针对百姓最关心的用水、道路等民生问题,福田寺镇文台村通过协商将计划建设在原黄金村的泵站放在了条件较差的村,推进了合并村融合共进、服務共享、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依法依规,积极稳妥推进。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村规模调整改革工作,充分保障村民自治权力。把确保社会稳定放在首位,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抓住关键环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真正做到合财务、合工作、合心、合力。同时,县委主要领导召开现场会对合并后村名亲自把关,按照历史渊源、山川湖泊、突出正能量的原则,现场审核确定合并村村名。通过充分的准备和规范的工作,保障了改革工作无杂音、合并上无折扣、程序上无差错、验收上一次过,全县各乡镇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营造和谐氛围。合村并组改革中把困难想在前面,把问题考虑在前,想清楚、谋透彻、再行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始终强调把选准配强新合村并组支部书记作为此次改革的首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新合并村“两委”班子建设,确保队伍不散、人心不乱、待遇不减,实现合并村党组织的平稳过渡。亲兄弟也要明算帐,始终坚持严格监管集体“三资”,做好清产核资,锁定债权债务,封存账务,确保改革工作中村级资源资产关系不变,村民享受资源资产利益不变,负担标准暂时不变,承包土地经营权不变,政府及部门扶持项目不变,保证村级资产不少,农民利益不损,政府支持不降。

主要成效

(一)村庄布局合理,农村基层治理运行更加顺畅。为解决农村居住星罗棋布、“空心村”大量存在等问题,此次改革统筹考虑了合并村的历史渊源、水系自然、地理位置和资源配置等实际,通过规划整合,全县村庄布局将更加合理,有效提高公共设施的共享度和利用率,节约建设资金和建设用地。例如:福田寺镇福田村由项杨、福田、苏尹三个村合并,共享一条幸福河。合并前,三个村各自在河上修闸拦水建泵站,抗洪排涝摩擦不断;合并后,村里在幸福河上下游各修一座泵站,解决了排水抗旱矛盾。

(二)干部职数减少,农村基层治理成本不断降低。从长期来看,通过合并微型村,降低了村“两委”官民比例,避免了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提高了运行效率,行政成本大大降低。以红城乡沙洪村为例,该村由炉火村等5个村合成,村干部由原来19名减少14人。每名干部年均收入2万多元,减少14人就可减少工资开支约30万元;每个村每年办公经费5万元,减少4个村就减少办公支出20万元;减少4个村就少建4个村部,可节省近500万元。据监利县委初步测算,本轮改革,监利全县合村315个,仅村部建设资金,可节省3.78亿元;大约减少1500名村干部,减少工资性开支3000万元,两者共计约4亿元。同时,减少了审批程序,改善了民生。福田寺镇原付家村和红光村合并后,项目申报很快报批落户,通村公路贯穿三个村,既减少了审批程序和开支,又方便了百姓。

(三)资源要素整合,农村基层治理实力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合村并组打破了资源要素的管理界限,促进了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实现了土地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减少了村际博弈和内耗,提高了村组织的市场竞争力。白螺镇杨林山占地600亩,过去周边6个村都有份,看到山上天妃庙香火旺,各村派人守庙分钱。由于每个村都坚持“不能整好你的田,挖坏了我的沟”,高产农田整理项目难以落地。六村合一以后,杨林新村统一资源,“美丽乡村建设”加速,目前50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地,900万元高产农田示范田获批,杨林山整体开发也获得客商青睐,土地流转矛盾得到解决。周老嘴镇滩河口村由曾王、赵港、金光村合并。原先,三个村都有低洼湖田,分散经营,没有规模效益。招商引资没人来,因为老板们租田动辄成千上万亩,一个村根本满足不了。三村合并后,村里统一发包,流转价格由每亩平均300元涨到600元,村集体收入增加,村民也因此受益。

(四)选人范围扩大,农村基层治理队伍更加优化。通过合村并组,人力资源得到整合,解决了村“两委”班子难选、难留、难用的问题,扩大了基层干部的选用范围。另外,由于行政村规模扩大,干事成就感提高,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竞选热情。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威信高、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优秀支部书记走上了“领头雁”行列,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呈现出了崭新面貌。如三洲镇便根据实际,选用有多年村副职经历的90后担任新村支部书记,新班子带来了新气象,迸发出了新活力。

问题及对策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合村并组后,随着原有行政村合并减少、村组面积增大、人口增多、村干部职数减少,出现了一些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服务管理难度加大、干部待遇仍然偏低、债务化解更难、政策跟进不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规范管理促进融合。合村容易,融合难,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通过开展好党内活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合并村党员群众融合。

二是健全待遇保障机制。在统筹考虑财政实力、村级规模、当地劳动力人均收入、物价指数等情况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比较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

三是逐步化解村级债务。合村工作重点在人,关键在钱,对债权债务要整体打包合并,建立台账,公开账务,制定具体偿还计划,按照理清关系、多方筹资、分期偿还的方式逐年化解。

四是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要妥善处理好扶持项目和资金的衔接工作,原来以村个数核拨的相关经费可以适当调整到以人口为基数核拨,确保合村并组后对镇村各类惠民政策、以奖代补、转移支付等资金不会减少。

猜你喜欢
改革工作
改革之路
不工作,爽飞了?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选工作
瞧,那些改革推手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