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十堰助推脱贫攻坚

2018-08-11 08:32刘荣山
党员生活 2018年13期
关键词:十堰选派驻村

刘荣山

十堰是集老、少、山、边、穷、库于一体的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辖8个县市区均为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今年来,十堰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形成了以党建示范引领促进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抓谋划,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市委研究制发《关于在全市重点贫困村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将“红色引擎”工程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强力抓手。突出基层基础基本,打造红色阵地;突出选人育人管人,培育红色头雁;突出务心务实务事,开展红色活动;突出爱民为民利民,强化红色引领;突出主責主业主绩,落实红色保障,明确22条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创新举措,推进贫困乡村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抓核心,建强“两个班子”。严格标准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选拔84名“三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配备300多名专职党务干部,选派一批选调生、机关公务员到乡村工作,保持乡镇党政正职相对稳定,发挥乡镇党委“桥头堡”作用。及时补充47个空缺村书记,调整156名不合格不称职不胜任村书记,每年示范培训村书记400名,带动县、乡实现村干部培训全覆盖,发挥村级班子“火车头”作用。

抓活力,育好“三支队伍”。实施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全面提高村干部待遇;外引内训、公开招考储备3775名后备干部;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培养650名贫困村大学生。出台鼓励党员创业政策,培植“双带示范基地”,指导6700多名党员创业,带动5万余户群众增收致富,激励10.2万名党员包保17.7万户贫困户。坚持“硬抽人、抽硬人”,从市直单位选派82名第一书记、308名工作队员,带动市县选派3564名工作队员,实现选派全覆盖。加强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召回调整165名不能全脱产驻村或工作不力的第一书记,提拔重用71名表现优秀的第一书记。

抓短板,突出“四个重点”。实施集体经济空壳村“脱壳工程”,实行“一村一策”,分层分类推进实施,已有347个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要求,落实县级干部包保责任制,累计转化提升500余个村级党组织。整合资金3亿多元,新建改扩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326个,全面消除村级阵地空白点。办好“十堰基层党建”微信公众号,建管用好党建红微群、QQ群1.2万余个。

抓保障,健全“五大机制”。市级财政每年补助2200万元,带动县级投入1.8亿元,落实村干部工作报酬;市财政每年为每个市直驻村工作队补助5万元工作经费。对456个重点贫困村进行动态台账管理。落实市委常委同志联系点制度,带动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包保重点贫困村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市委书记带头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足印农家,决战贫困”活动,带动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沉入一线。把抓党建促脱贫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和履职尽责管理重要内容。2018年,对14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不力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笼子管理”,当年不得提拔。

(作者系十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猜你喜欢
十堰选派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童迷黑白秀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