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全力提升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等10则

2018-08-11 08:32
党员生活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东湖村级集体经济

武汉黄陂

全力提升微信公众号影响力

武汉市黄陂区委组织部以项目化管理模式,力推“黄陂组工”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快速提升。组织部抽调专人,成立专班,配备办公设备,负责微信公众号管理、撰稿、编辑、把关审核;整合部内6个科室3个对外宣传的微信公众号为一个,集中力量,构建微信公众号前沿阵地;制定相关写稿、用稿把关制度、审核制度,将用稿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指标。各科室着力培养一名信息报送员,结合各科室的工作特性,积极写稿投稿,构建外宣大中心格局。 (杨明)

十堰郧阳

着力打造“四为”帮扶干部

十堰市郧阳区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着力打造一批“愿作为、能作为、真作为、善作为”的“四为”帮扶干部。全区精准选派800余名区乡干部组成341支专职驻村帮扶工作队,在保证原有工作待遇的基础上,给予生活补贴、乡镇工作补贴、交通补助,定期免费体检,统一购买商业保险,让驻村帮扶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孔涛)

丹江口

人才接地气 扶贫有活力

今年来,丹江口市围绕脱贫摘帽,通过认定农村实用人才,组建实用人才技术小分队进村入户培训技术等有效形式,持续稳步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脱贫攻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该市按照“基层申报、立足农技、务实管用、择优认定”的原则,先后2次共认定农村实用人才304名,基本实现了每村都有农村实用人才。“土专家”“田秀才”进村入户为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帮助群众提升致富技能,极大地增强了贫困户的致富信心。 (高飞 李正刚)

汉川

党建大讲堂 讲出新名堂

6月19日晚,汉川市委组织部“年轻干部夜学暨汉川党建大讲堂”正式开讲。夜学大讲堂每月两次,以业务知识主题讲学为主,研讨交流为辅,为年轻组工干部送上“成长干货”。近几年,汉川市委组织部着力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多方位培养年轻干部,在机关开展年轻干部“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帮扶、青年微讲堂等活动,建立完善组工干部党校跟班学习和实践锻炼培养制度,有效提升了年轻干部的思维层次,营造了勤于思考、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郑鉴 江婉)

孝昌

建立“党支部月度工作提示”制度

孝昌县依托每月25日支部主题党日,建立“党支部月度工作提示”制度,每月对照省、市、县党建工作安排和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内容、要求,分类梳理党支部当月应落实的工作,形成工作提示下发基层党组织。工作提示紧盯“三会一课”、突出重点工作、注重督促落实,有效推动了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 (王毅)

保康

严把四关选配 “领头雁”

保康县早谋划、早调研、早准备,严把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四个关口,选优配强“领头雁”。“青苗工程”在每个村培养1-2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后备干部,全县精选257名优秀青年提前进入村干部岗位“实习”,在乡村振兴一线磨砺,38名表现优异的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提前为村级换届选举蓄足量、用好才。 (边强 覃峰)

宜都

微调研把脉“两新”党建

宜都市委“两新”组织工委密集调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深入项目一线、生产一线,访谈企业法人、支部书记、“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调研“两新”组织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情况,了解“两新”组织、党员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征询“两新”组织对工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共调研走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78家,反馈问题34个,收集建议45条,为推进全市“两新”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成龙)

宜城

实施“破五进十”工程

今年来,宜城市积极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活动,通过“给予、盘活、递增”方式,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破五进十”(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达到10万元)工程。该市拿出100万元资金奖补“争星夺旗”优胜党支部, 建立统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护机制,形成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综合运用湖北省唯一的农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试点县市比较优势,积极释放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土地红利,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递增。 (张志克)

随州曾都

开展庆“七一”系列活动

为庆祝建党97周年,随州市曾都区组织开展一次专题“支部主题党日”、上好一次专题党课、组织一次走访慰问活动、联系一次流动党员、过一次集体政治生日、进行一次党员积分管理总评、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等“七个一”活动。活动旨在凝聚人心、增进团结、联系群众、推进工作,使全区党员接受一次党性洗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叶正冬)

黄州东湖街道

举办公益金点子大赛

6月13日上午,黄冈市黄州区东湖街道举行首届社区大家“益”起来·公益金点子大赛决赛。历经3个月的金点子大赛,吸引1300多位党员群众参加,内容涉及便民服务、居民自治和为老服务三大类。经过层层筛选,13个金点子脱颖而出同台竞演。本次大赛从征集阶段的党群同座议事到决赛现场居民演讲、社区书记点评的同台献计,东湖街道探索出创新社区治理的“双同模式”。下一步,东湖街道将继续加大力度培育社会组织、挖掘社团领袖、发展志愿者,探索居民自治的东湖模式。 (袁谦)

猜你喜欢
东湖村级集体经济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东湖一角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游东湖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东湖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