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2018-08-12 16:00周维琴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名著课外阅读

周维琴

很早以前,《教师报》曾转登新华社电(訾红旗)“600字作文有72个‘死了”。具体报道是这样的:一篇600字的学生作文,其中使用了72個“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闷死了”……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教师报》在同篇文章中还报道:郑州八中初一的一位语文教师曾对三十篇题目为《我爱我家》的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用的词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很少见,更不用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对学生语言如此贫乏的现象,有的语言学专家和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分析原因时共同认为:学生读书太少。因此,提出改进措施:学校应当淡化篇章教学和考试评价,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一是重视课外阅读的过程,强调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二是对课外阅读的对象作出了规定,要求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和“名著”;三是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作为农村初中的一个语文教师,更深感学生的确语言贫乏,在教学中更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现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必要加以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

一、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正在受到现代通俗文化的挑战,主要是影视、流行音乐、网络等,这些越来越多地吞噬着现代中学生本应在书桌前度过的宝贵年华。如何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书本上来,这是当代语文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教师应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外读物上来,使学生真正以读书为乐。

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1)教师经常向学生讲述一些著名的文学家、作家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文学素养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如,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冰心,她的作品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当有人请她传授成功的秘诀时,她的回答发人深省:是书籍,是广泛的阅读。(2)举行各种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如,“故事会”“古诗文背诵”“名言警句集锦”“我谈名人”等,这些活动能推动学生阅读名人传记、历史、诗歌散文等风气的形成,并逐渐养成学生读报看新闻的习惯。(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练笔,如,“每日一句名言”“每周一篇好文章”“每周一篇读书笔记”,既自己积累,又与大家分享,向大家推荐,给学生阅读后展示的机会,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现在的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各式各样,良莠不齐,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所阅读的书籍,尽量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的课外读物。(1)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就有课外读物的推荐,并且大都是中外名著,这些作品字字凝聚着大师们的心血,句句蕴涵着巨匠们的智慧。这些作品对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益处。(2)读当今的一些散文大家和著名诗人的作品,如,冰心、余秋雨、舒婷、毕淑敏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感情细腻,语言优美,也是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3)对于一些杂志上的精品,也要读一读,如,《读者》。这些作品与学生的生活最贴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读书要讲究方法,才会有效果,这是课外阅读中最重要的一点。不同的阅读内容,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1)对于偏重情节的文章,可用浏览法,即不要求咬文嚼字,只了解一个大概,领会要旨即可。(2)对于名著佳作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要精读,要采用品读法,要咬文嚼字,深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3)读书还要“眼到”“心到”,即身临其境,不能游离于文章之外。(4)要帮助学生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尽量安排在课外阅读,且不可不分课内外,最终本末倒置。(5)教育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迷信于古人,也不迷信于名人,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把书读活,为我所用。这样,学生不仅写文章时能信手拈来,文辞优美,而且语文素养也会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名著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