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比锐特:一颗冉冉升起的汽车智能装备制造新星

2018-08-13 11:15黄海清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8年8期
关键词:汽车模具宁海吉林大学

■ 黄海清

集聚高端人才 加强产学研合作 打通创新链条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大多采取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模式,上游是机电设备、电气组件、机器人本体等行业,下游是主机厂和配件厂。项目中标后,企业要与客户充分沟通,分析消化上游行业相关学科技术,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因此,对研发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而伴随着当前我国智能装备产业突飞猛进,该领域无论是机械工程师还是电气工程师都人才奇缺。

这家企业目前仅有员工近40人,却相继获得县级工程技术中心、优秀创新团队、市专家工作站、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等荣誉。

企业集聚了一批国内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专业人员,大多来自于长春、重庆、陕西、湖北等装备制造业中心,普遍拥有高学历,并且有多年的产品研发经验。企业专职研发人员占比接近70%,联合研发团队中有5年以上设计师21人、硕士以上项目成员近30人、中级以上工程师15人。

企业创立之初有60余项专利产品,运行以来共申报自主知识产权60项 (已授权25项),其中软件著作权1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2015年研发的全液压转向器检测平台被认定为浙江省首台套产品,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强大的创新能力背后是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与考比锐特形成紧密合作关系的有以吉林大学机械科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为代表的高校技术研发力量;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江淮汽车工程技术中心为代表的行业研发力量;以及以兴利汽车模具、金达汽车部件为代表的宁海本地制造业力量。

“我们现在是大学生的实习基地,高校为我们提供人员的培训和输送,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尤其是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国发在企业创办之初就加入了公司,他的团队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裴东良认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竞争核心在于人才,他计划在江苏、长春、重庆等传统装备制造重地设立研发中心。

为了把吉林大学的更多先进技术资源引进宁海,支撑更多宁海本地的制造企业发展,2015年,在考比锐特与兴利汽车模具的共同推动下,宁海县政府与吉林大学联合签署协议成立了吉林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目前,该中心已为多家宁海企业提供技术对接;2016年9月,总投资5000万元的吉林大学汽车学院汽车油气分离器项目落地县科技园区东方蓝色慧谷。

立足汽车产业 整合上下游资源 补足行业短板

在创办考比锐特之前,裴东良有20余年的汽车相关行业从业经历。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一汽配套的一家德资公司从事技术研发与管理工作。2003年,他来到宁海,成为宁海最早引进的一批职业经理人,先后在县内外担任过汽车零部件、汽车模具、汽车自动化装备企业的高管和顾问。对于宁海乃至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非常了解,也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宁海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非常发达,有非常成熟的模具产业链,但是汽车自动化装备生产基本是个空白。”他感觉到整合这三大环节,为相关的整车和零配件生产企业提供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将巩固宁海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地位,也蕴含着很大的商业机会。 “国外车企进入中国市场,第一阶段是靠整车技术盈利,第二阶段是靠核心零部件技术盈利,第三阶段是靠工艺装备和核心控制技术盈利。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三阶段。”

长期以来,与我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一直很高,高端装备严重依赖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部分本土装备虽可满足汽车工业制造的基本需求,但在成套性、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以考比锐特创办的2014年为例,当年我国在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类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的固定资产投资为777亿元,其中超过400亿元来自进口。

考比锐特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的自动化装配和检测装备。这部分设备过去大多向发达国家的车企进口,或者部分由汽车行业的主机厂和配件厂自行开发,现在则大多由专业的智能装备生产企业消化国际国内需求和技术自行开发。考比锐特是我市较早从事这项业务的企业之一,2015年,企业被评为宁波市首批 (12家)智能制造工业工程服务公司之一。

谈及公司的业务,裴东良认为自动化装备是未来汽车工业的主角。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我们必然要经历发达国家曾经遭遇的发展困境;此外智能化生产也能满足汽车工业对生产精度和产品质量的要求。目前我国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已进入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阶段,对外技术依存度逐年降低是个明显的趋势。”

公司创办以来,先后开发了转向器、水泵、油泵、涡轮增压器、卡钳、灯具等汽车零部件的自动化装配线和自动测试台,形成单体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装备供应体系。目前,数条自动化装配线已在五菱、奇瑞、江淮等汽车企业的生产车间落成,客户反馈良好。

把握行业风向 开发高端零部件 打造发展多引擎

汽车助力转向器智能装检线、新能源汽车电子水泵装配智能检测线、汽车铝合金制品智能生产车间、汽车油气分离器智能装检线、光电产品智能装检线……在考比锐特的客户名单里,既有均胜电子、圣龙集团等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有舜宇集团等光电巨头。

在企业创立之初,考比锐特的定位是立足于宁海成熟的模具产业链,一端切入先进装备,一端切入先进产品,聚焦于汽车零部件自动装配和检测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产品及汽车模具三大领域。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我们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务基本上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在增长,已经不仅限于汽车产业了。同时,企业在高端智能控制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上取得的进展非常顺利。”裴东良告诉记者。

2016年1月1日始,国家第四阶段燃油限值标准开始实施,要求到2020年所有车企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必须从百公里6.9升降至百公里5.0升。这将促使整车企业向涡轮增压发动机和新能源汽车方向寻求突破。考比锐特则早在2015年就协同国内外行业专家开展项目合作,突破原先掌握在国外同行手中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出电子控制类产品。该产品能够以低能耗产生巨大的工作效率,极大降低整车油耗,可同时应用于涡轮增压发动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该产品正在中试阶段。 “我国自动化生产装配行业正处于发展开端,未来将进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同时,随着汽车电子应用不断拓展,智能控制零部件需求将大增。应该说,企业的几个关键步点都没有踩错。”对于企业的未来,裴东良非常乐观。■

猜你喜欢
汽车模具宁海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汽车模具开发过程的应用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我国汽车模具行业现状及趋势
校企协同构建卓越汽车模具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汽车模具拐角加工铣削力建模及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