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评注式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2018-08-13 09:50孙渊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孙渊

摘 要: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评注式探究阅读教学,是实践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一种新阅读模式。它以网络环境为依托,整合经典文学阅读资源;利用交互性网络读写工具与功能,指导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开展评注式探究阅读学习活动。该模式以引领学生“读整本书”为主要方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引擎,以读写结合为基本原则,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撰写文学“评注”,欣赏与评价阅读文本,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训练,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和素养。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评注式探究阅读教学,实践网络环境下的读写联动发展路线,从本质上探索了“读写一体化”的最优化发展路径,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范例。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语文;评注探究;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0-0042-04

一、 研究背景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学习是基本的认知活动,是经验与知识的积累过程。阅读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是读者与文章(或作者)的交流“对话”过程,成功的阅读是一个阅读者和阅读材料相互交流创造意义的过程。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学会批注文本,随时记录自己读书的感悟和思考,是深化阅读、锤炼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阅读者深入文本、走进作者心灵、与文本展开积极意义对话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心理、情感与思想的成长期,也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发展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得阅读与写作的方法、技能,积淀思想素养与语言素养,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课程基本理念”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有具体而明确的论述和要求。其中,特别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是学生健康思想和健全人格形成的丰富的精神给养。

2016年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倡导并践行“立德树人”、发展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全新教育理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构建了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新阅读教学体系,提倡学生读整本书,经典文学名著阅读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应有的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同时实现名著阅读课程化,达成教材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实践模式与成果简析

1.基本模式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评注式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微观实践意义的教学探索。它是在网络环境下,创建并链接与教材文本相关的文学阅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阅读的一种创新读写模式。这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整合阅读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阅读教学模式,它不仅仅局限于整合阅读资源的研究和运用,更注重深入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以及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网络环境与课程整合实质意义的进一步探索。

此种教学模式,借助于整合网络阅读资源,依托交互性网络读写平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确立“主导-主体”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阅读电子文本,遵循“感知-理解-鉴赏-表达-创造”的层级式发展路线,指导学生运用网络读写工具批注文本,实践“读写一体化”训练。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交流、分享与评价的过程中协作学习,形成共享的学习场景和独立积极的意义建构,深化并达成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操作路径

(1)网络阅读资源建设。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师生合作分析和采集网络阅读资源,进行方向性资源建设。可运用网络搜索引擎检索阅读文本,利用免费优质阅读专题网站或购买电子书等,选择与教学、教材内容相匹配的资源对象,优选、优化阅读文本(包括优化文本素材、文本质量、文本与教材的有机联系等);运用“在线阅读”、“添加到收藏夹”、“分享”或“免费下载”等多种方式储存、转载、下载和保存资源。很多经典文学名著在360个人图书馆、百度阅读或专题性阅读网站都可免费获取或低价购买电子书。

(2)网络读写平台建设。根据阅读学习的需要,师生共同创建经济实用的共享性网络阅读平台——如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美篇等,并建立会话交流群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使用网络读写与交流的工具、功能,如“评论”、“回复”、“表情”、“涂鸦”、“传输文件”、“发送电子邮件”,等等,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互动交流与合作探究。

(3)确定阅读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需要,确定拓展阅读文本,并发表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包括由教材经典篇目拓展的相关文本、课外选读文本以及义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名著阅读的整本书等,都可以选择作为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内容。

(4)创设阅读情境。强化文本与网络阅读环境建设,美化页面背景,设置插图、配乐等,对文本进行修饰性表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突显文本内容重点。

(5)明确阅读目标。在阅读任务开始之前设置阅读学习核心性引领问题,使学生准确把握阅读探究方向,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6)设问导引。有效设问以引发质疑探究的头脑风暴,推动阅读训练的深度、广度与实际效果。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将预设问题与阅读文本同时发布在网络学习空间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答疑解难,使学生在新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桥梁,促进有意义学习。

(7)自主与合作阅读,探究并撰写“评注”。这是评注式探究阅读最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也是整个实践活动的核心。指导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里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运用网络交互性读写工具和功能,如QQ“空间日志”、博客、微博、360个人图书馆等网络读写空间灵活操作文本,独立撰写阅读“评注”,记录阅读感悟,表达观点和见解。从而深化阅读体验,浸染思想情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维能力,提升阅读质量。

(8)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运用跟帖“回复”、“评论”、“留言”等交流会话功能,积极发起对话,促进阅读过程中的合作探究与互动交流,促进深度阅读,促进阅读成果和意义的分享,形成协作学习与协同发展、共同学习与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交流与分享的过程,是促进阅读迁移与创造的重要过程,教师在此环节平等参与,促进对话聚焦,推动对话交流不断深化、细化,形成对话兴奋点,推动学生联想、想象与创造等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为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积累素养。

(9)成果展示。充分开放网络学习平台,推荐优秀作业成果进行展示。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与探究结果书写在网络读写平台上,记录自己的思想,并与同学分享这些阅读体验和感悟,以此习得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锻造性格和情感,完成学习意义的建构。

(10)评价总结。在网络环境下,将学生的阅读活动纳入过程性、诊断性、引导性与阶段性综合评价体系,检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态度、意志与学习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衡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反馈评价信息给全体学生共享,为后续阅读学习积累经验,促进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同时,反思教学,为教学积累经验。评价机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有效评估整合资源、创建文本的合理性,评估网络学习平台的技术性能,评估学习过程的有效性,等等。评价反馈环节的动态化,将学习评价的着眼点落到诊断性、过程性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基本操作模式如图1所示。

3.成果简析

网络环境下的评注式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方面具有强大的运用优势。其在学习者的读写方式、读写过程与读写成果的达成等诸多方面均有优于纸质文本的高成效性。

(1)丰富的评注形式为学生阅读提供思维发展的广阔舞台。网络环境下的评注式探究阅读模式,可實现三种圈点评注方式:一是利用网络平台上提供的专用工具可快捷圈画文本并直接批注,如“360个人图书馆”、“百度阅读”等网站都有相关功能,彩色画笔的视觉效果与批注的共享性极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二是利用word文档自带的“批注”功能圈画文本并撰写批注,使用电子邮件或网络群组会话功能可自由实现批注文本传输与共享,便于小组合作与群组作业交流;三是在电子文本中设置评注探究问题,以“批注式文本”方式上传网络阅读空间,学生阅读文本并将对问题的探究答案撰写在“评论”、“回复”里,此种方式最利于学生在网络空间的阅读交流与探究,将阅读推向更深远的境界。较之于智慧黑板、iPad、手机APP等新电子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评注式阅读具有痕迹保留的长久性与互动交流的多维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特点。

(2)问题引领下的圈点评注,将文本阅读与理解推向细致与深入。圈点批注式阅读是为一种传统的读书方式,纸质文本阅读的圈点批注,常带有自由化、随意性、无序性、文字书写空间的局限性等不利特点。特别是整本文学名著的阅读,在批注方面常常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批注内容或杂乱无章或空洞无味。以问题引领学生批注,既可以准确规划学生阅读的目标与方向,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促进学生深读与细读文本。

以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阅读为例。首先,制作电子书。用word文档编辑每一章节,设置“分栏”格式,一栏呈现文本,一栏设置问题并备留书写空间。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阅读圈画文本,依据设问问题撰写评注。

设问问题分三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和感悟文本的问题,置于文本前面;二是设置能够引领和推动学生细读文本的问题,置于文本之中;三是设置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的问题,放在文本之后。包括词语运用、句子含义、修辞手法、描写手法、人物形象分析、情节推断、情感揣摩、故事改编与续写、作品赏评、文化追索、撰写读后随笔,等等,涵盖了语文知识积累与读写能力提升的多层级问题。问题设置能够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发散思维撰写评注,使学生将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与局部细读相结合,将全景欣赏与特写镜头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小说的阅读、理解、感悟、思考、品析、鉴赏与评价的层级思维发展与提升,达成文本阅读的精细化、深度化、意义化,使学生真正读懂一本书,学会阅读与思考的方式方法,锻造学生的情感与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小说第三章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风俗初探】到这一章为止,小说一共写了几个端午节?作者为什么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定位在端午节呢?请结合前面几个章节加以分析。

学生经过自读、查阅资料、小组交流、群组讨论等多个阅读探究的环节,归纳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a.作者在故事开端部分就交代:“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可见端午节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一个重大的节日。特别是水边山城,端午龙船竞渡,更具特色和风情,也会给小说增添更加浓烈的节日喜庆氛围,内容上会更丰富,更有观赏性。

b.中华民族的许多节日,都与年轻人的爱情密切相关。如中秋节、元宵节等,多是恋人相会的日子,有很多经典诗文为证。而很多少数民族的节日更能说明这一特点。如彝族的泼水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以及毛杉树歌节、瑶族的龙舟节、苗族的采花节,等等,节日或是因爱情缘起,或是青年对歌谈情的美丽时日。把端午节作为翠翠与二老爱情故事的大背景,更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也更易于打动人心,唤起读者共鸣。

c.边城依山傍水,又是川湘黔三省水路交通要道。顺顺是个船总,两个儿子都是水路交通运输的能手,泅水渡船都是出色的人物。把故事安排在端午节,二老是端午竞渡的领头人,利于展现二老水上过人的本领和出众的才能,也利于多方面描写二老的人品和口碑。使翠翠的爱情更具光彩动人处。两个都是优秀的年轻人,这样的爱情更打动人心。

d.以故乡为背景叙写人与事,作家投放了更多的感情在故事里面。湘西是沈从文的故乡,湘西淳朴的民风民情深深刻印在作家心里,以端午节这个故乡的大节日烘托故事,也渗透了作者对故园家乡的深深眷恋、怀念和赞颂。

以此看来,引领评注的设问用得准确恰当,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深读与细读文本,催生学生的思维成果。这种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对学生阅读和理解整本小说的主旨与情感,具有高屋建瓴的意义和作用。

(3) 网络环境下的评注式探究阅读生成多种综合性阅读与写作活动,产生丰富的阅读成果。以问题引领的评注式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不仅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断推向深入,而且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在阅读文本和撰写作品评注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层层深入的探索以及对多种评注问题的解决,学生已经自觉进入到读写能力的提升过程中。例如在《边城》阅读中,引领问题明确指向各种读写训练:联想拓展、续写改写故事、创作民歌、创编与表演音乐剧、绘制连环画、制作情景沙盘、撰写小论文、做读书笔记、举办汇报会、展览成果等多种创意听、说、读、写、做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形成立体化、层次化、动态化的阅读场景;运用多种创新方式带动阅读,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力与创造力,实现了文学作品深度阅读与鉴赏的愿景,实践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个性创造力的全方位砥砺,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意义

运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评注式探究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充分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课堂结构形式的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参与学习过程的平等权利,赢得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其次,学习方式的创新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为坐标的评注式探究阅读教学模式,遵循读写互动的原则,创造了网络环境下的丰富化、层次化、立体化与人本化的读写训练,提升了阅读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此外,网络环境下的评注式探究阅读,是促进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境界的一种优势实践探索,它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创新与创造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知识与能力素养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教育本质上创造了语文教学的生命之美。其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创新,网络环境与课程整合的创新以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创新,将为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提供良好范例。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为了达到不需要教[M].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邹贤敏主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

[2]邹贤敏.科学精神人文情怀[A].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邹贤敏主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

[3]朱绍禹.以问题为纽带:现代教学方式的根基性理念[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4]项阳. 大阅读才有大视野——推进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整合阅读[J]. 语文教学通讯,2013,(6):4-9.

[5]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2(2).

[6]李世雄,洪仰峰.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对策研究[J]. 语數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4):6.

[7]孙晓芳.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写作教学研究[D].开封:河南师范大学,2012.

[8]高硕.网络阅读对初中生语文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9]胡岭.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0]蔡伟峰.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导刊,2011(1):84-86.

[11]戴盛才. 网络环境下应用写作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 铜仁学院学报,2012(1):118-122.

[12]沙凤林. 网络多媒体教室条件下中学语文整合课的教学张力[J]. 中国电化教育,2012(2):101-104.

[13]滕飞,李雪原. 依托网络进行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124-125.

[14]蒋小萼. 网络环境下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冷思考[J]. 中小学电教(下),2012(7):113-114.

[15]柴阳丽,卢强. 网络批注式阅读在Internet资源型学习中的应用初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48-50,67.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