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游戏中培养3—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2018-08-15 10:50黄宁娜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游戏规则自控

黄宁娜

【摘要】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也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工具。本文论述影响3—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创设游戏区域,引导幼儿参与或自主制定游戏规则,加强教师言语指导和发挥榜样作用等策略,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游戏 3—6岁幼儿 自我控制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151-02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的标志。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一味地从物质、行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孩子形成严重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能被他人制约自我的意愿与行为,得不到满足时就大吵大闹,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幼儿期是自我控制开始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班级区域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更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笔者在幼儿园持续性地对3—6岁幼儿进行观察与引导,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归纳总结了在提供丰富的游戏空间基础上施以教育影响,有效促进3—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策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影响3—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基本因素

影响3—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四点。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特点会影响幼儿的自控能力发展。皮亚杰理论认为,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当面对充满诱惑的糖、玩具、游戏时,幼儿首先想到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特点容易使幼儿行动快于思考,所呈现的行为缺乏自控能力,这一行为在初入园的小班幼儿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二是同伴的榜样作用会影响幼儿的自控表现行为。受年龄特点和前期经验的影响,有的小中班幼儿自控能力较强,当他们看到同伴控制不住去拿糖或玩具时,会出言相劝,告诉同伴老师要回来了。个别幼儿听了之后就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延长等待的时间。大班幼儿明显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意识,当他们不想再拼图又看到同伴仍在继续时,他们懂得留下来并等待,但注意力已转移,或东张西望,或半天拼不出一块图。三是性别差异影响着幼儿的自控行为。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小、中班幼儿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差异行为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尤其是小班男孩随意行为较多,他们往往不受控制地拿糖吃、拿玩具玩;而大班幼儿性别差异对自控行为的影响要少一些,对于感兴趣的拼图,男孩和女孩都相对更能持续操作。四是游戏规则是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因素。幼儿喜欢玩游戏,由于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要加强自我控制,进行自我调节,通过等待、协商等方法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满足双方的游戏愿望,共同开展游戏。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3—6岁幼儿自控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符合年龄特征的游戏区域策略

小班幼儿能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但不能自觉遵守,具有情绪易于外显的特点。中、大班幼儿对集体荣誉重视和对规则严格遵守,他们逐渐开始喜欢竞赛类的游戏[1]。我们通过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了解幼儿的兴趣,分别在各年段班级重点创设与生活相关的,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游戏区域,有针对性地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中班幼儿的自觉性能力和大班幼儿的坚持性能力。

1.创设“娃娃家”,发展小班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教师重点创设与生活贴近的“娃娃家”区域,让小班幼儿在“家”的模拟游戏中获得心理满足,形成安全感。教师布置厨房、客厅、卧室并准备相应的材料,如厨房里提供真实的锅、炉、碗、勺、蔬菜,幼儿可以扮演洗菜者、烹饪者、品尝者等,模仿家庭中父母的生活行为,在游戏中学习等待,轮流使用材料,共同分享食物,与同伴一起感受快乐。教师注重发挥材料所蕴含的隐性教育元素,培养小班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例如,教师在“娃娃家”增添了一台自制的“微波炉”,并制定了数数加热的规则,海海每次都会抢先加热许多“饭菜”,总是等不及让别人先来。一次,海海排在后面看到妤妤刚放入食物,立刻说“热好了”,一边说着,一边要打开柜门拿出食物,妤妤说:“还没加热好,要从1数到10。”说完,妤妤就开始数数。海海见状只好停下来,等妤妤说“叮咚,好了,到你了”,才放进自己的食物,两人还一起数数,说完“叮咚”之后高兴地将食物取出。从案例可以看到,海海只满足于在微波炉取放食物的过程,还总是抢着玩,妤妤说明数数的规则之后,海海接受他人的建议并愿意一起等待,延迟了自我满足的时间,丰富了游戏的玩法。

2.创设表演游戏区,发展中班幼儿的自觉性能力

在自我控制过程中,幼儿的自觉性起着监督和提醒作用,表演游戏区为幼儿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幼儿自主选择要扮演的角色,运用相关材料与同伴共同完成游戏。这个过程需要他们互相协调,主动自觉地合作,使其能主动根据游戏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例如,有幼儿主动提出在表演区增加一个“播报台”,这个新鲜的主题立即吸引了其他孩子。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尝试做计划,每次提前一天报名做播报人员,并确定名单。一段时间后,幼儿能按照规则去报名,人人都能当播报员。幼儿主动搜罗播报内容,花尽心思进行播报,以使自己在游戏中获得高评价。幼儿在游戏中自觉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3.创设益智区,发展大班幼儿的坚持性能力

益智区游戏多以自编棋类游戏、操作探究游戏为主,更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龄特点。教师在益智区投放棋类、拼图、串珠、图片和接龙卡等材料,后期增加科学类的探究工具,如磁铁条玩具、钢珠等,有助于诱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抵抗诱惑及干扰的能力,促进坚持性能力的发展。姗姗在益智区找到了磁铁条玩具,她拿着磁铁条玩具和几颗钢珠随意吸磁、拼搭,不一会就有些意兴阑珊了。后来她走到教室的铁门前,试着把磁铁条玩具吸在教室的铁门上,体会到成功的姗姗高兴极了,她叫上萱萱、佳怡一起在铁门玩磁铁条玩具。她们先是随意地把磁铁条玩具吸在铁门上,后面开始把彩色的磁铁条玩具当成装饰物来点缀铁门,变化着各种造型,一直到游戏时间结束。

(二)关注幼儿的性别差异,以游戏规则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一文中的提到,女孩自控能力高于男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即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影响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2]。笔者主要就社会教育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1.引导幼儿从参与到自主制定游戏规则

受社会观念的影响,成人会对男女幼儿给予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榜样行为。为了弱化社会教育影响因素的作用,促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笔者从制定游戏规则入手,引导幼儿知晓规则。小班和中班前期的幼儿对于游戏规则还处于适应阶段,笔者以引导幼儿参与制定游戏规则为主,让幼儿了解各种游戏规则,学习在区域活动中遵守规则。中班后期和大班幼儿能够自觉地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与日常行为规则相联系,并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做出初步评价。教师主要指导幼儿自主设置区域游戏规则,逐渐内化为执行功能,进而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

2.加强教师的言语指导

幼儿在游戏中易受暗示,成人的语言指导对幼儿的影响很大。教师有针对性的言语指导,能对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3]。例如在“娃娃家”里,天天发现炒菜区和切菜区都站满了人,教师引导:“现在炒菜区已经满人了,你看看‘娃娃家里还有什么材料可以玩?”天天走回“娃娃家”转了转,停在蔬菜区前看了好一会,然后拿出几样蔬菜和一个碟子,走到餐桌坐下来摆放蔬菜。从案例中看到,在教师的言语指导下,幼儿能够自我转移注意力,运用其他材料在“娃娃家”游戏,促进了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巩固并内化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

3.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随着自主意识的逐渐发展,幼儿渴望得到旁人的认可和喜爱,会主动模仿身边熟悉人物的行为,想要成为教师、家长和同伴认可的人。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好模仿的这一特征,及时发现并鼓励幼儿实施自我控制行为。通过对幼儿熟悉的教师和同伴的榜样事件分析,引导幼儿知晓道理,为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发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自控行为。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师以游戏区域为载体,以游戏渠道为幼儿提供与教师、同伴互动的机会。幼儿在学习交往、懂得遵守游戏规则中,逐渐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愿意分享和等待,坚持达成游戏目标,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实验研究[J].早期教育,2001(9)

[2]楊丽珠.宋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 [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

[3]但菲,冯璐.教师态度与指导方式对幼儿坚持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游戏规则自控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成功来自于自控
游戏规则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游戏规则
固体清洁剂自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