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三裂绣线菊的天然分布与生态利用

2018-08-16 09:30刘立新
江西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植物区系灌丛立地条件

刘立新

1 三裂绣线菊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分布

三裂绣线菊(Form. Spiraea trilobata)系落叶阔叶灌木,高0.5~1.3 m,喜光,耐干旱,以种子或萌蘖方式繁殖,伞形花序,白色,鲜艳美丽,花期5月至6月,果期7月至8月,是辽西地区分布范围相对较广的灌丛类型,生于多向阳坡地或乔灌木丛中,在海拔700~1 100 m的山地均有分布,在自然环境中发挥重要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作用,也可栽培观赏。

2 灌丛调查

2017年6月,林业技术人员对天然三裂绣线菊灌丛进行样线和样地调查,标准地在大河北镇杨树沟门村东沟,海拔789 m、样地面积10 m×10 m,坡向北偏东20°,中坡位,坡度10°,土层厚度5~8 ㎝,郁闭度0.8,调查记录灌木名称、株数、盖度、平均高度等,整理结果详见三裂绣线菊灌丛调查统计表。

表1 三裂绣线菊群落主要种数量特征

3 灌丛特征

3.1 优势种和建群种作用 从调查的种群密度看出,三裂绣线菊为本群落的优势种,也是建群种,因为标准地的立地条件土层较薄,平均高度0.7 m。从灌丛的自然结构分布看,三裂绣线菊在以后较长时期内,都将对群落产生主要生态影响,经长期自然演替,榆叶梅也将逐渐生长更高,超过平均盖度,成为本群落中的小灌木。

3.2 植物区系的过渡性 从灌丛群落调查看出,本灌丛的植物品种的过渡性比较明显,如三裂绣线菊代表典型的华北植物区系特点,花木蓝更具有耐旱特性。同时,群落中有多年生草本长蕊丝石竹,是内蒙古植物区系的代表,胡枝子和苍术,具有一定的长白植物区系特征,从灌丛品种看,都具有较强的耐旱、抗贫瘠的特性,群落的整体抗逆性较强,保持水土等生态作用更大,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3.3 生物多样性 调查地块立地条件较差,与其他相似草丛或宜林地相比,三裂绣线菊群落内灌木品种更多,种群数量也比较大。另外,调查中,草本植物虽未进行系统调查记录,但也有防风、柴胡、黄芩、黄芪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草药材生长,其他草本也有20多种,充分体现出灌丛群落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4 生态应用技术

4.1 荒山造林 三裂绣线菊为本地乡土树,利用其耐干旱,适应性强的特性,在辽西地区适宜地块进行营造三裂绣线菊灌木,初植密度宜根据立地条件,株行距大于3 m,因其具有较强的萌蘖特性,经过一段时间后,每株都会自然萌生出片状灌丛,具有非常好的荒山绿化效果。为减少对地表原生植被的破坏,应采取“人工辅助天然更新”的措施,选取适宜地地块,用经过处理的种子直播造林,可降低造林成本,减小工程造林对地表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群落的完整性,发挥最大的生态功能。

4.2 生物多样性保护 辽西地区天然植被稀疏,生态系统脆弱,生物多样性较低,自然环境中新植三裂绣线菊后,加强了对原有植被的更新和保护,木本植物种群数量逐渐增多,促进了植被群落的天然演替进程。三裂绣线菊灌丛形成后,根系等水源涵养功能逐渐增大,地表枯枝落叶大幅增加,附着在灌丛地表,减小地表水分蒸发速度,枯落物腐烂后,改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大幅度增多,灌丛的整体生态功能得到加强。同时,包括草本植物在内的各种新萌生幼芽、叶、果实等都成为草食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灌丛也提供了动物良好的栖息环境。自然植被引进三裂绣线菊后,逐渐成为群落的主导因子,对植物和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4.3 园林应用 三裂绣线菊是本地原生树种,适应能力强,人工园林的立地条件、水肥管护等措施,相对优于自然环境,因此,园林生长效果会更加优秀,其灌丛花、叶、果等都具有独特性观赏性,灌丛也可发挥独特的生态和社会功能,作为园林配置品种,能取得独特园林效果。

猜你喜欢
植物区系灌丛立地条件
灌丛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
吉兰泰盐湖绿洲柽柳灌丛生长与沙堆形态特征的关系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概况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揭示云南被子植物区系形成原因
高山灌丛草地夏季开花植物的花部特征及对频繁降雨的适应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
接穗品种等因素对核桃嫁接改良主要影响
高黎贡山南段与邻近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