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基于图式理论的词义联想教学模式

2018-08-16 23:54DangQuynhDung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Dang Quynh Dung

【摘要】图式是人们大脑中存储知识的单元,是用以表征客观事物以及关系的某种知识或心理结构、组织、框架,是对一类事物的抽象概括。在外语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广泛,在词汇教学中较为突出的应用是词义联想教学法。本文从图式的性质、功能以及图式理论与词汇习得的关系出发,对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词义联想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图式理论;词义联想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早就被应用在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写作等,但将图式理论应用在词汇教学中,尤其是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极为鲜见。本文在图式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基于图式理论的词义联想教学模式。该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学习者对课本中新单词的记忆以及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单词?该方法是否有助于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这些都是我们所困惑与想深入了解的问题。

一、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1.图式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图式”(schema)一词来自希腊语,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和心理学著作中。18世纪1781年德国哲学家Kant首次提出认知图式(schema)的概念。他认为,概念并非孤立地储存在记忆中,而是相互联系,构成了反映现实中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认知结构图式。瑞士心理学家Piaget在1926年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时发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与顺应)构成了认知图式。图式指的是个体适应和组织环境的认知结构,使我们理解或创造经验之外的意义,从而促进我们对那些体验的认知适应。

现代图式理论以Piaget的图式概念为基础,指的是运用信息加工的分析方法发展起来的认知图式理论(Cognitive schema theory),其含义包含认知结构的不同方面和层次,因此,图式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

2.图式的内涵。图式的内涵,即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认知结构:空位(slots)和默认值(default values)。默认值是在正常情况下填充空位的事物、动作或事件。比如学校图式包括人物空位、物体空位、动作空位,其默认值为教师、学生、桌、椅子、黑板、教学、学习等。

有关图式的概念,研究界已从不同的角度对图式的定义进行讨论。Ross和Bower(1981)认为,“ 图式是一个存在于记忆中的庞大的概念体系。它把各种施事受事者、物体和属性联系在一起,并提供这些类目的一般信息和每一类目的变量值。它能通过对这些变量值的具体化而被应用到新的事例中。”Anderson和Pearson(1984)的定义为:“图式是一个抽象的知识体系。说其抽象是因为它把许多在某些地方不同的事例归总在一起,说其是一个体系是因为它体现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见,图式是一个理论性的心理结构,用来表征存在记忆中的概念。

二、图式的功能及其对词汇习得的作用

1.图式的功能。图式具有预期和推理作用。一旦图式被激活,它就要对当前的知识状态作出解释,进行解释必然包含着预测和推理。比如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文章的标题是熟悉的,我们就大致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关于文章的意义、可能有怎样的人物、可能发生什么情节等),这意味着我们对这篇语言材料的内容有了一个预期与推理。

其次,图式具有剪辑输入的作用。当大脑接受外部事物的某种作用,相应的认识图式就被激活,大脑开始对信息加以整理编码,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有选择性的加工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以保证记忆的有效“库容”,从而加速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最后,图式有迁移作用。如果我们能把系统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良好的图式就可以生产较强的迁移。建立良好的认识图式使人们更易获取新知识,因此,图式对学习的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2.图式理论对词汇习得的作用。

首先,图式理论给二语学习者一个认知框架,促进学习者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不仅知道二语的词语在母语里有什么意义,而且还深入了解生词与已学过的词之间的关系、或通过旧知识深入了解词在具体的情况中何用。这让学生对词的印象更深刻并且能够快速掌握生词。

其次,图式理论提高学习者的猜词能力。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猜测生词的意义时会不断收集被激活的图式构建自己新的认知图式。新的图式也会随着信息量而不断地变化。当几乎所有的细节都呈现在图式时,生词也能因为有充足的语境线索而正确猜测出来。这种语义联想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推测者的预测能力。

最后,图式理论有助于扩展学习者的词汇量。图式理论在二语习得的运用能够帮助学习者系统化已有的词汇量,学习者因掌握词与词之间的关联线而轻松背生词,提高自己对词汇的记忆力,所以图式是一个有效地扩展词汇量的办法之一。

三、基于图式理论的语义联想教学模式

词义联想指学习者在学习或者复习单词时能够掌握单词语义间的各种联系,包括近义联系、反义联系、上下义联系等,形成词义的有机联系网。

1.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联想。同义词、近义词联想,即通过联想到已学过的同义词、近义词来学习生词。面对一个生词,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学习者学过的同义词进行解释,将这些近义词安排成图式,这样可以淡化学习者的生疏感,建立起词语之间的成对关系,如“买”和“购买”、“遭到”和“遇到”、“看”和“观看”等。

反义词联想,即利用语法意义相同而词汇意义相反的一组词。如果学习者已知道一对反义词中的一个,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反义关系进行新词的说明。如“高贵”和“低贱”、“高雅”和“低俗”,其中语素“高”和“低”、“雅”和“俗”、“贵”和“贱”也分别构成反义关系。

2.多义教学模式。多义法即利用一个词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进行词义说明的教学方法。面对生词表中出现的一个多义词的新义项,如果已经学过其中的一个义项,可以联系起来一起讲解。再者,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多义词中义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设计树形圖式来梳理义项群。

3.类属词联想教学模式。类属联想模式可分为上下义法和整体部分法。

上下义联想是从某一表示总的概念词出发联想至少两个以上的从属概念词,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学习和记忆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词汇教学中大多数单词都可以按某种方式分类,尤其在语篇的学习中,同类词的出现机率非常高。我们也可以利用其中的某些规律,用联想策略对同类词进行学习和记忆,充分利用发散性思维。比如,“父母”可联想到“家庭、父亲、母亲、外婆、奶奶、女儿、儿子、姐姐”等;“季节”联想到“春天、夏天、冬天、秋天”等。

整体部分法,即教师可以利用一组词表示的事物的整体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一组词。如“手”包含“食指”、“中指”、“小指”、“手掌”、“手背”等,当然“手”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通过整体词“手”来得到解释。

四、結论

词汇教学中图式策略是一个激活—建构—巩固词汇的循环环节,其中激活与建构主要来源于学生大脑已存储的词汇网络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与教学工具的辅助来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和创立新的图式。图式理论的应用研究具有巨大的实际价值,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完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Anderson,R.C.and P.D.Pearson.“ A Schema 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New York: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2]J.Mandler.Categorical and schematic organization in memory.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

[3]Ross,B.H.and G.H.Bower.Comparisons of Models of Associative Recall.1981.

[4]刘晶晶.论联想法在海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3).

[5]宋洁琳.图式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J].河西学院学报,2010,26(3).

[6]徐曼菲.从词汇语义图式视角解读外语词汇使用中的问题[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8,31(4).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