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探析

2018-08-17 09:37张愉
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31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生态

张愉

[摘 要]校园建设中所创造的人工景观必须与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协调,形成完整的大景观构架,即天人合一。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不应是繁复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气比人工景观造型本身更有实用价值。大量供氧植物的配置令空气清新,“绿色生态设计”的应用可以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氛围。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1-0134-01

引言

大学校园总体布局及独立建筑等主体构造营造完成后,通过精心的环境景观布局,使校园环境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学校区域空间的延伸和发展。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一、环境协同

校园环境建设应该承担起平衡、过渡校园功能空间环境的正常使用和原有周边环境机制正常运转的重要功能。环境协同原则是指大学校园在建设过程当中应将周边的环境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纳入其规划设计的考量范围。这些环境要素不仅包括自然的山水格局、地质水文、动植物聚落等环境要素,还包括周边居民的文化认同、生产生活、社會特征等人文环境要素。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该校区位于广袤的农田之上,场地中地下水资源丰富,作物生长良好,且尤以盛产东北大稻而著称。为了延续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保证良田稻米的产量,最小化对环境要素的干扰,规划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场地原有的人文环境要素,建设稻田景观,使得周边居民的生产和校园内师生的学习生活得以共生。

为避免大单位用地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割裂,规划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系统布置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小不一的生物斑块,并以中央水体作为中心生态廊道将各个斑块串联,保证环境中生物生境的相对完整与各斑块之间的相互串联,使得校园景观与自然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其间构建出完整的动植物生物链。

二、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高校所在的环境也呈现多样化,所以生态景观构建的语言,包括山水格局关系、园林树种选择、绿地系统建设等需满足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如华中师范大学规划设计中较好的利用山的起伏形态使绿地系统富有垂直的层次变化。在植物种类选择上,设计对照武汉当地自然植被类型,使人工绿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微地形和周边景观环境的和谐。华中师范大学的主干道沿山而建,在路旁设置开阔空间的草坪或小灌木绿地,并利用山体的延续性,使各斑块之间产生动态的空间层次变化,利于视觉的欣赏,同时避免道路景观的单调。而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景观设计则将环境中“水”的要素进行组织、整合与提炼,将生活区和教学区连成一个完整的校园环境系统,流淌的湖水滋养着周边的生物群落生境斑块,而鱼类与水生植物的养殖又使得水体能够进行自组织的净化过程,从而达成生态的平衡,减少人工干预的额外支出。

三、功能实用

大学校园具有集教育、生活、科研、休憩于一体的特殊性质,以及物质构建与精神集散相契合的多重功能要求;大学校园优美的学习环境不仅让人心旷神怡,也能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大学校园的景观生态设计中,除了考虑周边的生态环境要素,也要把校园景观的功能主题对景观环境的使用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1)四时有景,彰显文化。校园景观除了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还应该反映校园文化内涵,体现特质空间。如初春三月的武汉大学中,古朴的教学楼与樱花漫天飞舞的景象融为一体、北大未名湖畔的博雅塔、清华园中的荷塘月色、厦门大学的凤凰木大道等等,经过时间和文化的沉淀,使校园景观的文化性与生态性交织为一体。

2)因需造景,空间多变。校园生态景观的建设应该通过景观材料的配合,以最小的付出满足而达到自组织状态下的平衡。如在蔽荫、杀菌、减噪、加湿、降温等方面,不一样的绿化结构表现出不一样的效果。从蔽荫成效上看,草本<乔木<灌草<乔草<乔灌草<灌木;从杀菌成效上看,草本<灌木<灌草<乔木<乔草<乔灌草;从减噪成效上看,草本<灌木<灌草<乔木<乔草<乔灌草;从加湿成效上看:草本<灌草<灌木<乔木<乔灌草<乔草;从降温成效上看,草本<灌草<乔草<灌木<乔木<乔灌草。

大学校园绿地一般需要各类遮阴度较弱、隔音效应较好的乔灌,以保证教学环境的安静与单一。从空间的角度来说,通过生态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三类景观空间:开放型的开敞空间,主要用于教学区与生活区的连接,便于人流集散和交往,大多选用草本层与灌木的结合;半开敞空间,在通向各教学楼的道路绿地中,需使交通具有较高的通达性,大多选用乔草结合,视线通透,且具有较好的蔽荫减噪效果;私密空间,校园内的生活区中,局部需要一些相对安静的环境,以便于学生晨读、早练,或休息的空间,因此需要基本满足人们视觉欣赏和交往的需求,在隔离上需进一步考虑植物的种类选取。如设置有隔离性的灌草层、乔灌草结合层。

3)教育与展示。大学校园内的景观除了承担游赏休息的日常生活功能外,作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空间环境,景观的教育意义也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作为运作中的“生态博物馆”,其最终能够促进社会各方人士对城市生态保护方面的认知。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规划中,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休憩和观赏的景观空间外,作为自然认知的教学基地,校园还承担着校内外人士的游览、展示、教育等功能,以此来提高学校师生、周边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反过来又提升了校园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共同参与

校园生态景观建设不是规划设计单位单方一蹴而就的成果,而是各方积极参与、共同维护的一个过程。生态建设不仅是校园生活的背景,而且应该是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哈佛大学的“哈佛大学绿色校园倡议”提出的可持续原则包括:1)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实践来提高可持续能力;2)通过良好的建筑设计和校园规划,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效率和安全性;3)提高大学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促进本地植被呈现多样性;4)制定政策和发展规划时,要同时兼顾资源、经济和环境;5)鼓励在全校范围内实行环境满意度调查和管理制度的学习;6)建立可持续性的检测、汇报和逐步改进的检测机制。可以看出,哈佛大学的绿色校园倡议中不仅仅将生态建设作为一个单边享用的成果,而是通过学校管理制度、行政工作的实施与完善,不断对生态建设的成果进行长期有效的维持与不断修正。而早在1994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就与美国环境保护署合作,共同确立了绿色大学计划的基本原则,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了量化指标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与运作的评估计量机制。

五、结束语

大学校园的“绿色生态设计”是高等教育与文化艺术结合的象征,校园景观是多种因素重叠交错的设计艺术,而“绿色”将成为大学的标志。针对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提出校园绿化规划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绿化景点规划要赋予其文化内涵,体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绿色生态的环境景观布局,倾力创造一个以静为主,看似自然天成的可持续发展且引人入胜的校园绿色空间氛围。

参考文献

[1] 邓威,高莹,吕韦良.生态美学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6(02):83.

[2] 鲁敏,杨盼盼,闫红梅,张吉祥.高校生态校园植物配置概念设计——以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29(01):9-27.

[3] 陈岳堂,高志强.生态校园设计初探——以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建设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56-57.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生态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生态养生”娱晚年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