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奶牛和香蕉”,西方不懂中国

2018-08-18 04:14
环球时报 2018-08-18
关键词:新世界奶牛香蕉

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16日文章,原题:理解中国文化:西方面临的挑战 过去30年来,世界目睹中国社会、经济、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发生重大转变,这个国家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全球玩家。但西方未能认识到,这些并不意味着中国已被西化,而是正创造有别于西方的选项。西方没有努力理解中国视角,(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体会到另一种认知的存在。正在形成的新世界秩序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西方由于未能理解中国,正把自身置于风险中。

我们正从西方媒体的大字新闻标题中看到这种无知——那些描述有关中国负面印象和误导现实的选择性报道。比如,去年末一名新西兰学者题为“神奇武器:中国的政治影响活动”的文章占据许多新闻头条。但在美国举行的所谓“中国全球影响力侵蚀民主”的会议上现身的这篇文章,充斥大量错误陈述、臆测和对事实的歪曲。

一家新西兰报纸近来称中国正向某太平洋岛屿派遣120名医生帮助当地社区。这是积极行动,人们或许觉得。然而,该报道焦点却是质问中国正在太平洋意欲何为、中国人在“我们的地盘”上干什么?这种报道关注正损害公众了解中国的立场,并给读者留下负面印象。

中国崛起在西方引发敬畏情绪——这是只让中国受益的对现有(国际)关系的威胁,还是在现有全球秩序遭受威胁之际中国提供机遇并使全球受益?中国先贤认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因此目前(西方眼中的)这种破坏或将是向新世界秩序——北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转变的必要部分。危机正成为机遇,不利于今天的将有利于明天和未来。

西方如今面临的挑战,是提高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笔者喜欢向人们提问,“在猴子、奶牛和香蕉中,哪个不同?”多数中国人会选奶牛,因为他们认为猴子和香蕉之间有关联:前者吃后者,后者为前者提供营养。但西方人却认为香蕉不同,因为猴子和奶牛都是动物。这两种反应的背后逻辑,凸显中西方思想之间的差异:与西方个人主义相比,中国人拥有更强烈的集体感和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感。

中国思想家墨子提倡有利于人、国家和大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大爱”。拥抱生态文明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这种例证。该是西方允许听到中国声音的时候了。对认识中国正在其中发挥日益关键作用的这个复杂世界来说,理解中国文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要务。▲

(作者为新西兰中国友协主席荣大伟,王会聪译)

猜你喜欢
新世界奶牛香蕉
小奶牛便签夹
快手香蕉饼
神话新世界
奶牛吃草
瓶里有香蕉
香蕉
“P”出个新世界
数字猎人
《奶牛的家》
美味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