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OR模型下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思考

2018-08-18 11:06赵玲娜陈昊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2期
关键词:风险评估

赵玲娜 陈昊

摘 要: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能源需求不断扩大,新能源的开采和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在新能源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识别和评估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从计划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配送阶段、退货阶段等对供应链中的风险进行研究,继而从。

关键词:风险评估;指标确认;模糊判断矩阵;SCOR模型

引言:随着国家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开发新能源,并且将其全面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具有着一定的风险,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能够保证新能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传统汽车工业能耗过大,且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新时期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要引起重视,及时规避。

一、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识别

新能源汽车行业供应链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的不同阶段进行全面的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配送阶段、退货阶段,对这几个阶段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以此为风险评估奠定基础。

(一)计划采购阶段

对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生产方式各不相同,在计划制定上内容也各不相同,比如,如果是按照订单生产制进行生产,那么在计划阶段就会参考订单量,如果是市场销量预测制作为生产标准,那么计划阶段就会按照批量生产的方式进行计划[1]。计划制定准确,后续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随之降低。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还会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全面考虑当地的产业政策、文化、技术等因素,因此可知,在计划阶段会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可知,在计划阶段影响供应链的风险因素有四点,第一,订单生产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果计划采购不够完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那么供应链的最终环节会受到破坏,出现无效库存。

第二,预测市场销量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果对供应链终端用户需求量的制定不够准确,也会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造成影响。第三,订单生产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果没有考虑到政策上的变化,也会对供应链造成影响,最终导致库存不足或者过剩。第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如果对需求量理解错误,就会导致预期目标无法满足,供应链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采购阶段是为了获取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而存在,这个环节中的不确定来自于供应商、运输过程、以及库存管理等方面,在这阶段中库存管理尤为重要,如果库存管理存在分享,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也会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因此针对零部件的价格浮动以及供应商的选择、交货时间、物料库存、数量、生产柔性等,提出了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

(三)生产配送退货阶段

在生产环节中可以从两个环节进行研究,生产线流程设计环节以及整车制造环节都会对供应链造成影响,其中生产线设计周期、资金投入、人才等原因都是造成供应链风险的因素[2]。此外,流水线中的机器、装配问题、工人问题、设备问题等也会给供应链带来风险,质量检测和原材料浪费等都会对汽车供应链造成影响。而在退货和配送阶段,物流配送的需求、网络设计、销售市场、政策力度等也是影响供应链风险。此外,订货方式、产品召回带来的不仅是供应链影响也会给其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风险。

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评估

(一)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指标确认

在上文中简单了解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的影响因素,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判断,采用专家判断法找出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并且剔除了专家认同率低于50% 的风险识别因素,最终确定了19个风险评估指标,并且对其进行评估。具体的评估指标如下:1.供应链的终端用户需求量、2.供应链的计划制定和政策变化是否适应、3.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供应链需求量的理解、4.供应商选择不合理或、评估不准确、5.供应商交货时间、6.供应商交货产品质量、7.采购物料库存、8.技术水平和技术发展、9.汽车产品召回过程、10.生产线设计资金、11汽車量产阶段装配问题、12流水线机器故障、13流水线设计不合理、14生产制造弹性问题、15质量检测标准的才、严格执行、16物流配送服务无法匹配配送需求、17物流配送网络设计不合理、18国家优惠性购车政策力度、19按订金交付后进行订单配送的订货方式。

(二)构建模糊判断矩阵进行计算

在明确了具体步骤以后,确定评价指标所在范围,并且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性的评估。首先建立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的评判因素集,继而设定评语集,包括由评价结果组成的评语集、以及风险水平组成的维度变量包括风险损失程度和风险控制程度,具体的内容分别见表1-表2。

(三)评价分析模糊判断矩阵结果

在经过具体的计算分析后,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发现,五个不同供应链阶段风险有高到低依次是:计划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配送阶段、退货阶段,而在传统的汽车供应链中风险最大的为生产阶段。计划阶段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设计生产必须要符合市场需求,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在市场需求预估和设计上相对较弱。而采购阶段是因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质量要求较高,而一旦供应商出现在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就会供应链造成影响,也就是说,采购阶段和计划阶段分担了一部分生产阶段的风险,因此生产阶段的风险较低,而新能源汽车本身的订单数量有限,因此多汽车召回和退货属于小概率事件,因此对供应链整体造成影响较小,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在运用SCOR模型、问卷调查法以及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后,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3]。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SCOR模型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以此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科学全面的发展。经过具体的计算后发现,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将风险程度由高到低排列,最大的为计划阶段,最小的为退货阶段,中间的依次为采购阶段、生产阶段、配送阶段。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针对计划阶段和采购阶段进行科学的设置,以此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赛赛. 浅谈SCOR模型的供应链风险识别以及评估[J]. 商情, 2017(36).

[2]陈素. 基于SCOR模型的中药生产企业供应链风险的识别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3]杨洋, 何紫微. 基于SCOR模型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识别和评估[J]. 物流技术, 2015(19):186-191.

猜你喜欢
风险评估
创业公司及项目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供电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四川小额信贷公司风险评估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