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2018-08-21 08:28张缤迎陈静曾茜茜江小玲宋胜伟
江西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二聚体变异

张缤迎,陈静,曾茜茜,江小玲,宋胜伟

(江西省万载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万载 336100)

TD是临床常见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 脑 卒 中 (erebral apoplexy,EA)、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等,许多患者为急症,致死率较高,需要快速诊断,实验室血液学诊断质量管理水平影响TD的诊断效用[1]。DD是交联的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裂解的产物,纤维蛋白原结构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共价二聚体,理论上随着血管内血栓的形成,纤维蛋白被凝血酶分解产生纤维蛋白分解产物(FDPs),其中相邻两“D区”相连即为DD,DD水平与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程度相关,可以反映血栓形成与溶解情况[2]。理论上,DD可以反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严重程度,但目前DD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仍然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7年10月-2018年6月医院进行DD检测的对象545例对象入组,评价DD水平的检验质量,同时分析不同TD的DD水平,为临床科室TD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0月-2018年3月,医院共对TD进行DD水平检测305例,其中男205例,女 100 例,年龄(51.4±10.5)岁。 TD 的类型:脑梗死1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2018年3月-6月,诊断TD240例,其中男 154 例、女 96 例,年龄(50.4±11.4)岁。纳入标准:⑴进行过DD检测;⑵最终诊断为TD;⑶TD的诊断,以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脑梗死的的诊断依据CT/MRI影像学检查,有栓子形成、血管闭塞的证据。排除标准:⑴大出血;⑵近2周使用了可以影响纤溶系统、凝血系统的药物,如华法林。

1.2 方法 DD水平的检测,急诊对象立即采血,非急诊或住院的对象,若需要进行检测,也需要立即采集空腹静脉血2ml,枸橼酸钠抗凝试管保存,送至化验室。采用美国IL-TOP仪乳胶比浊法检测。采血时,要求轻柔,尽量一针见血,避免溶血以及凝血。1h内送检,离心分离血浆,3000r/min离心10min去除血小板以及某些凝血因子。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不同送检时间、不同级别的变异指数,不同疾病诊断用(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评估用的水平,不同血栓疾病的参考区间。变异指数=标准差/均值×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DD 水平服从正态分布,采用()表示,不同科室来源比较采用t检验、F检验,重复采样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D在TD检验中的重复采样情况、变异指数门急诊来源重复采样(样本不合格再次采样)率2.9%(3/105)、住院来源 1.0%(2/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性检验对象,不同时间内送检的变异指数如下表1,在1h内送检的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变异指数最高,其次为脑梗死,最后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异指数呈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不同级别以及不同时间诊断用送检的样本DD 水平变异指数(,%)

表1 不同级别以及不同时间诊断用送检的样本DD 水平变异指数(,%)

送检时间1h内1-4h>4h脑梗死36.41(8.51±3.01)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4.82(4.67±2.56)----27.01(2.14±0.57)31.13(0.94±0.29)34.67(0.43±0.15)

2.2 二聚体水平以及变异指数 不同类型的TD诊断用、治疗评估用的变异指数如下表1,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评估用的变异指数显著下降、脑梗死显著上升,其它无显著的变化。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的TD诊断用、治疗评估用DD水平以及变异指数水平对比

2.3 不同类型的TD的DD单中心分布水平 不同类型的TD的DD单中心分布水平如下,在2018年1-5月诊断TD符合率87.9%(211/240)。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的TD的DD水平单中心分布水平

3 讨论

3.1 DD在TD检验中的质量 研究显示,DD在TD检验中的质量尚可,门急诊以及住院样本的重复采样率均分别为 2.9%(3/105)、1.0%(2/200)。送检的时间对DD水平的变异指数存在显著的差异,整体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异指数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时间推移,血液样本生物化学变化有关,有证据显示DD时间水平呈曲线分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速度趋缓,曲线越来越平滑[3]。因此若对检验的质量要求较高,提倡早期诊断,特别是那些诊断用、门急诊的对象,应立即送检。

3.2 二聚体水平以及变异指数 研究显示,诊断用以及治疗评估用的不同级别的变异指数、水平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评估用的变异指数显著下降为33.06%、脑梗死显著上升41.66%,反映了不同疾病的预后特征、疾病严重程度。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存在较大的差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DD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在进行血管开通、溶栓治疗后,DD水平显著下降,从而导致变异指数显著下降。脑梗死疾病严重程度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较大,在治疗后预后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部分患者会出现梗死扩大、缺血半暗带进展,从而导致变异指数上升。与此同时,不同疾病诊断用、治疗评估用的指标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反映了血栓形成机制、涉及血管、血栓范围差异。

3.3 检验价值分析以及检验质量管理 根据2017年不同类型的TD的单中心DD分布水平,在2018年3-6月诊断TD符合率87.9%(211/240),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结果类似,有报道显示DD在颅内静脉窦血栓等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5、0.92,ROC下曲线面积分别达到0.988、0.917,诊断肺栓塞敏感度达到0.98%,略高于本次研究,提示DD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完全,不同类型的TD采用DD鉴别诊断更为困难[4-6]。因此有必要与科室做好合作,进行DD水平统计学分析,为科室充分的发挥DD的价值提供依据。在递送检验报告时,根据拟诊的情况,给出诊断的建议,如对于怀疑为脑血栓的对象,根据DD水平的分布区间为5-11.5μg/ml,给出检验的结果[7]。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DD水平不仅与样本的质量有关,还与仪器设备的效用、检测的方法、操作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今后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重视质量管理,必要时将其纳入到检验科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之中,做好实验室内各个环节管理,如建立仪器校准标准以及检验质控图,提升DD水平检验质量,减少误差[8-10]。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二聚体变异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变异危机
变异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变异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