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蝇种群动态研究综述

2018-08-21 02:41杜艳萍闫振华
新农村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蝇高峰期南亚

杜艳萍 闫振华

昆虫种群动态是指昆虫种群在时间上数量和空间格局的变化规律。昆虫种群的变动一般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昆虫个体的食源的短缺或者丰富、温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变动和生存环境的改变等。昆虫种群动态研究经历了田间种群动态研究、实验种群动态研究和种群系统研究的发展阶段。昆虫的生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以种群(Insectpopulation)的形式共同生存在自然环境中,昆虫的种群是特定空间内同种昆虫个体的集合体。作为群落的组成单位。种群具备了自己的特征,种群的密度和消长规律,个体的聚或散形成了种群的空间的格局,种群自身也具备调节功能。当种群密度过大时则会减少了个体的数量,以利于该物种的延续,当种群密度过低的时候又会促进了个体的繁殖,这种种群自身的调节机制同样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中。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又是群落的组成成分。种群一般具备四个共同特点:种群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动而动;种群具有遗传性,并可与生存条件相互作用而发展;种群是1个整体与环境因素发生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动是发展的过程。包括个体的出声、死亡和迁移等。一个种群的能否持续存在要看其中的个体死亡后是否有新的个体的加入。上述温度和湿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同样也会对种群产生影响。而且产生的影响是对整个种群起到毁灭性或者发展性的作用。门、纲、目、科、属等是分类学家根据物种的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划定的,只有种这个单位是真真实实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多个种群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中形成了群落,因此,群落是种群的集合。

昆虫种群数量及空间变动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由多种因素造就的过程,外界的或者自身的。昆虫种群生存的环境中的生物或者非生物因素。或者昆虫个体本身的原因都会引起昆虫种群的变动,并且周期性的环境的改变会引起种群的动态出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当然,人为干扰因素也会引起种群的变动。由于环境的改变或者时间的改变引起的种群变动可称为季节性消长变动规律和年变化规律。了解昆虫种群变动的规律,对农业发展或者人类的卫生健康的改善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蝇发生区有人做过实蠅种群动态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寄主果园内桔小实蝇的种群数量的变动有所不同。浙江台州柑橘园桔小实蝇的种群数量高峰期在8-10月,杨梅园在7~8月,梨园在8~9月。葡萄种植区在9月,枇杷园在6月;云南西双版纳芒果园桔小实蝇的种群高峰出现在5~7月;贵州兴义桔小实蝇的高发期在每年的7~9月:云南玉溪地区桔小实蝇的种群高峰出现在6~7月;云南怒江地区则出现在7~8月;云南蒙自枇杷园桔小实蝇的种群高峰在5~8月。综合看来,实蝇种群动态出现高峰的时间大多在6~8月,这与该时间段内温度和湿度均较适宜有关。桔小实蝇在云南景谷1年发生5代,红河州蒙自市和建水县1年可发生5个世代。分析研究在福建厦门和云南不同地区桔小实蝇一年可发生5~6代,以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桔小实蝇成虫每年发生代数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有所不同,寒带地区尚未见有关报道,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如热带和亚热带,桔小实蝇年发生5~7代,并且世代严重重叠,无严格的越冬现象。全年均可活动。尤其热带地区桔小实蝇的各虫态在冬季仍可发育;温带地区年发生l~5代,气温较低的冬季主要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3种虫态越冬。

对西双版纳州桔小实蝇、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发现种群数量发生高峰期集中在5月底至7月初。从5月初至6月中旬。田间种群数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并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9月以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瓜实蝇每年有2个高峰期,1~3月和7~11月,光、温湿因子对其种群的生殖力也有较大的影响,中长期光照条件下其生殖期长,产卵量大。研究认为瓜实蝇种群系统中的控制变量与扰动变量都对瓜实蝇的种群数量产生了影响;在杭州南亚实蝇的发生高峰期在7~9月,在黄岩地区其种群高峰期则在9-12月,三点棍腹实蝇和具条实蝇(Bactrocera)是山西的优势实蝇种群,各诱集点两种实蝇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每年的6月底7月初由南到北相继发生,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种群消退结束于9月底到10月上旬;研究发现。台州柑橘挂果期内4种实蝇的群落动态监测结果表明:6~8月期间。4种实蝇种群数量较低,9~11月期间。橘小实蝇种群数量分别在9月中旬和10月下旬出现2个高峰,南瓜实蝇种群数量则在10月下旬到达峰值。具条实蝇种群数量在9月下旬达到最高峰,瓜实蝇种群在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出现2个高峰。不同地域南亚实蝇的发生世代数有所不同,并有世代重叠的现象。在厦门可以年发生8代;杭州可年发生3~4世代;甘肃可年发生1个世代。南亚实蝇在适宜的地区无越冬现象,在次适宜地区则以蛹的形式或者以成虫躲藏在卷曲的枯叶中越冬,也有果蔬园周边的农户居住的房屋前后常发现南亚实蝇飞翔的现象,可能南亚实蝇取食或者寻找温度较高的地方以利于越冬,同时南亚实蝇有群居行为,田间调查时常发现南亚实蝇聚居于植株的枝叶上。

通过研究害虫的发生消长的规律。可较为准确的推测出害虫种群发生的高峰期,在发生高峰期前采取防治措施,即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研究昆虫的种群消长规律对生产实际中起到预测预报的作用。指导实际生产,可确保农林业的高产稳产和增产增收。

(作者单位:1,云南省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院

661199;2,云南省红河州植检植保站661199)

猜你喜欢
实蝇高峰期南亚
降降降!3月豆粕跌超450元/吨,大豆到港量将迎高峰期,后市还要再跌
南亚磷肥市场需东继续提升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南亚炼油化工市场一览
瓜实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南亚高压对西藏夏季降水的影响
实蝇虫果闷杀袋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柑橘实蝇防治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