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18-08-21 02:41李静
新农村 2018年6期
关键词:吸浆虫黏虫辛硫磷

李静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为小麦的种植与生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说,小麦种植是河南省农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但随着小麦生产与种植发展的步伐加快,以及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的进步,小麦病虫害的侵害也随之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导致小麦产量、质量的下降和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1小麦病虫害发生与现状分析

1,1小麦各生长阶段所涉及的主要病虫害

1,1,1小麦播种前。选用抗病、耐病的优良品种,注意种传的可能性。一些病害均通过小麦种子进行传播。例如:白粉病、黑胚病、腥黑穗病、全蚀病、吸浆虫等。

1,1,2小麦播种期。在此期间,各种疾病可通过土壤、植物残体和田间杂草携带病虫源进行传播。例如:纹枯病、根腐病、赤霉病、蚜虫等。

1,1,3小麦苗期。小麦苗期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地下害虫及传播病毒病的蚜虫和灰飞虱。

1,1,4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注意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黏虫、麦叶蜂、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1,2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现状

因田间各种病虫种类与发生现状及防治方法各有差异,本文主要列举如下。

1,2,1白粉病。小麦白粉病菌易在高海拔地带发生,随着气温逐渐的升高,平原各麦区开始出现发病现象。4月中下旬扩展增大,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孕穗至抽穗期)病茎率、病叶率、严重度的增长速度达到最大值。

1,2,2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主要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该病流行频率高,危害严重,在高温、高湿地区非常适宜病菌侵染。形成流行趁势后。对小麦叶片的叶绿素造成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大量病菌的菌丝和孢子附着会“掠夺”小麦营养。造成小麦减产。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初发生的部位都在小麦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发病初期均呈褐绿斑点,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后期时,前者长出黑色、狭长形条状疱斑。后者出现红褐色粉疱。小麦秆锈病主要危害小麦茎秆和叶鞘、穗部。呈长椭圆形和红褐色,大小不规则。

1,2,3吸浆虫。小麦吸浆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亚洲、欧美的主要小麦栽培国家均有分布。小麦吸浆虫1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后。越夏越冬,在第二年春季从土层深处破茧而出,化蛹。在小麦抽穗时。成虫开始吸食麦粒浆液,造成小麦秕粒、空壳,导致小麦减产,影响小麦产量。

1,2,4黏虫。黏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成虫昼伏夜出,黄昏时觅食,繁殖能力极强。具有趋光性和远距离迁飞的习性。适合在温暖湿润的麦田中产卵。

2防治方法

小麦病虫害防治可以从植物检疫开始。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合理选用抗病虫品种。农业防治时,以清洁田园、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的调整来进行防治。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对小麦无侵害性的生物和天敌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化学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的科学配比来直接杀死小麦病虫害。

2,1小麦白粉病药物防治

应大力科学推广种子包衣、精量播种、增施有机肥、化肥控氮增磷补钾等栽培措施,进行防治,同时示范推广抗菌灵、三唑酮等高效药剂,以取得效果明显。在药剂防治方面,三唑酮对防治小麦白粉病有一定的作用。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在防治过程中,按lOOkz种子拌有效成分30g的配比量进行拌种。

2,2叶锈病防治方法

除了种植时选择抗病品种外。在栽培过程中,可适期播种,避免早播,减轻发病素和菌源的增加。化学防治时,可选在小麦拔节到抽穗阶段,做好监测工作,当病叶率达到1%时,需第一次施药,以后每隔7至10天再喷1次。药剂可选用选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g,或5%烯肟菌胺乳油20ml/亩,25%嘧菌酯5至lOml/畝,或12,5%烯唑醇30g/亩,或25%丙环唑30至50g/亩,加水喷雾。

2,3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

2,3,1蛹期防治。亩用45%毒死蜱乳油200ml、40%辛硫磷乳油250至300ml兑水2kg配成母液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kg或3%辛硫磷颗粒剂3kz,掺细土25kg,均匀撒于地表,撒在麦叶上的毒土要及时用树枝、扫帚等辅助扫落在地表上,随后及时浇水。

2,3,2成虫期防治。每亩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至50ml或40%辛硫磷乳油30ml或45%毒死蜱乳油40ml喷雾,兑水40kg喷雾,由于小麦吸浆虫成虫惧怕强光、高温和大风。在早晨和傍晚活动最盛,喷药时选择无风天气下午5点以后进行效果较好。

2,4黏虫防治方法

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1500至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农业的进步和种植产业高效生产的发展,应有效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抓好小麦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到的主要病虫害的习性与特点的同时,将小麦病虫害的危害性控制在经济可允许范围之内,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把防治小麦各种病与虫害协调起来,使小麦综合防治技术更具有高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农林水牧局455000)

猜你喜欢
吸浆虫黏虫辛硫磷
青海省小麦吸浆虫的分布、发生条件及防控策略
天津地区黏虫迁飞发生特征及监测预报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钆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及用于吸附辛硫磷的研究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吸浆虫幼虫试验
桑螟幼虫对辛硫磷抗性调查
一代多发区黏虫发生偏早,二代多发区需提前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