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严重发生原因及绿色防控对策研究

2018-08-21 02:41高永慧
新农村 2018年6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高永慧

摘要:玉米是兴城市主要作物之一,玉米螟发生直接影响到兴城市玉米的高产、优质、高效。为此,对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及玉米螟绿色防控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玉米螟;发生原因;绿色防控;防治对策

玉米是兴城市主要作物之一,21世纪以来玉米螟在兴城市发生逐年加重。直接影响到兴城市玉米的高产、优质、高效。玉米螟是玉米生产的大敌,一般为害可造成减产1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20%以上。为此。针对玉米螟发生规律、严重发生原因及绿色防控对策进行了研究探讨。

1玉米螟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玉米螟在兴城市一年发生2代,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出现成虫,成虫羽化1-2天后开始产卵,6月下旬为一代卵盛期,8月上中旬为二代卵盛期。玉米心叶期初孵一代幼虫3龄前主要集中在心叶为害,造成花叶,三龄后从茎节问钻孔蛀茎造成茎折;玉米吐丝授粉期孵化的第二代的幼虫在玉米雌穗顶花丝基部为害花丝和子粒常造成秃尖。3龄后钻入穗柄、茎秆内为害。在秋收后就以老熟幼虫在秸秆、穗轴、根茬里越冬。

2玉米螟严重发生原因

2,1越冬场所厂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轮作倒茬项目的实施。玉米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适宜越冬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场所广泛,玉米螟冬后存活率很高。其次,早播田为玉米螟提供了选择适宜食料的条件,导致玉米螟严重为害。

2,2虫源基数大

由于一代玉米螟的为害常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个别农户在心叶末期采取了毒土、毒砂、颗粒剂灌心防治,但防治不全面;二代幼虫发生期由于植株高茂,投颗粒剂比较困难,因此防治面积比例很小。造成越冬虫源基数逐年加大。

2,3气候条件适宜

近些年来,冬季为暖冬,对玉米螟越冬非常有利。冬后越冬幼虫存活率明显提高。而近年来5-6月份气候条件利于幼虫化蛹、羽化及卵的孵化。适合一代玉米螟的发生;7-8月份田问隐蔽湿度适合,气候条件适合其发生时。就利于二代玉米螟发生。

3玉米螟绿色防治措施

兴城地区从2014年启动了玉米螟综合防控技术推广项目,防治策略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统防统治模式实施绿色防控。

3,1农业防治

在春季越冬幼蟲化蛹前,采用烧柴、饲料、沤肥、沼气化等方法处理玉米秸秆,减少田间地头堆放。降低越冬幼虫基数。对于秸秆还田,要从减少越冬虫源考虑。最好是粉碎,或采取喷施白僵菌、BT杀虫剂等方法,降低越冬虫源。针对玉米轴虫量大的特点,应对玉米轴采取合理处理措施,例如及早卖给化工厂处理或烧掉等。

3,2物理防治

3,2,1杀虫灯

根据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排开灯时间,从玉米螟羽化的初期开始,到羽化末期结束(5月上旬开始至9月份)。一般在晚上7:30开灯,第二天凌晨3:OO关灯;设专人管理,每天按时开关电源,每3-5天用刷子刷掉灯网上的死虫,将接虫袋里的虫子倒出,保证杀虫灯的正常使用。阴天或雨天不要开灯,以防止人、畜触电。

3,2,2性诱剂诱杀

选择玉米螟专用诱芯和诱捕器。

诱捕器放置场所选择:选择玉米螟成虫活动场所(如玉米垛、玉米田周边的豆田及杂草地等玉米螟栖息地)放置诱捕器。

诱捕器田问设置:诱捕器要均匀放置在玉米田周边、杂草地内,每2亩地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内放置1个诱芯。防治二代玉米螟,诱捕器要设置在玉米田内。

3,3生物防治

3,3,1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项先进生物防治技术,它利用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由于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不会污染环境,更不能在玉米秸杆和籽粒中形成农药残留。赤眼蜂防玉米螟操作简单,每亩地只别两块蜂卡,每人每天可放蜂150-200亩。应用蜂防技术每亩防治成本仅需2,5元。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治效果可达77,5-86,0%。亩增产30公斤玉米,增加产值60元。防治的投入产出比为1:30。

3,3,2利用BT乳剂和自僵菌防治玉米螟

每亩用每克含100以上孢子的乳剂200毫升,配成颗粒剂施撒或与药剂混合喷雾。也可用白僵菌防治封垛。每立方米秸秆垛用菌粉(每克含孢子500-100亿)100克,在玉米螟化蛹前喷在垛上。

3,4化学防治

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农药在玉米螟幼虫蛀茎之前进行喷雾防治。可用杀螟灵一号颗粒剂亩用量250克,加4-5公斤细河砂,混合均匀;辛施螟了颗粒剂300克加4-5公斤细沙。混合均匀;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10千克水稀释后拌入50千克过筛的煤渣或细砂制成的颗粒剂,每亩投4千克颗粒剂。上述颗粒剂制好后在玉米心叶中末期撒人玉米喇叭口内。

(作者单位:辽宁省兴城市农业广播学校,辽宁兴城125100)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