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蚜虫的危害及防治

2018-08-21 02:41李文地
新农村 2018年6期
关键词:桃蚜传毒蚜虫

李文地

本文介绍马铃薯常见害虫蚜虫的危害方式,并结合实际总结如何高效防治此类害虫对马铃薯的危害。

1蚜虫介绍及危害

在马铃薯的栽培种要受到很多种类的害危害。其中蚜虫以发生量大、繁殖快和传播病毒,作为必须常规防治的对象。在克山地区主要有三种蚜虫发生多,主要是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虫。这些蚜虫以刺吸的方式取食马铃薯叶片中的养分。然后以极大的繁殖力迅速布满叶片,使叶片严重失水和营养不良。造成叶片卷皱发黄。影响产量。蚜虫还是多种病毒的传播者。蚜虫传播病毒分为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根据病毒种类而分。即非长久性病毒及长久性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是长久性病毒,黃斑花叶病毒(PLMv)、A病毒、Y病毒等病毒为非长久性病毒。非长久性病毒传播通过蚜虫口针刺吸带毒马铃薯之后,进入口针的毒液。在口针顶端保存。蚜虫体内不留存,这些病毒无潜育期,并且不通过体内繁殖也可以可传毒。病毒传播和侵染时间段。一般也就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即可完成。蚜虫体内病毒一般可以保留1小时左右,不可以长时间保留毒。蚜虫体内病毒产生后同时向其他植株传播。它们的口针就可以脱毒。

长久性病毒在蚜虫体内产生和传播的时间需要十几分钟或更久,最多几个小时。危害取食时口针可以刺探进植物的韧皮部,当然这也是传播病毒的必要条件。病毒传播途径是口针、肠道、淋巴运和唾腺,蚜虫体内病毒扩大繁殖。一般情况下桃蚜在感染卷叶病毒的马铃薯上吸食30分钟后,停留60分钟才可以传毒。

蚜虫的取食习惯是先品尝确定符合后再吸食。但是传播长久性病毒的蚜虫取食时,先是产生唾液,一边把口针向植物组织穿刺,一边在口针外以唾液形成1个唾液啄鞘进行传播病毒。据专家学者研究。桃蚜是传播各种病毒的主流蚜虫。长久性病毒只能由桃蚜等少数取食马铃薯的蚜虫来传毒,但非长久性病毒是由多种蚜虫传毒。桃蚜在华北地区1年可发生10余代,在南方可多达30多代。在南方危害蔬菜能终年以孤雌生殖方式繁殖雌蚜。在北方地区,桃树的枝条芽腋问、树皮裂缝、粘在枝条上的干卷叶里以卵越冬;还可以孤雌生殖雌蚜在越冬菠菜或随下窖秋菜越冬。等第二年春天桃树芽苞膨大时,卵开始孵化。如果蚜脱次皮约一个月成长为干母,全为雌性且无翅。若是卷叶中蚜群多时。第3三代基本全部发育成有翅孤雌蚜。有翅蚜脱皮为成蚜后即迁飞。

2防治方法

蚜虫的发生会造成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下降、发生病毒病,从而造成产量降低。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2,1做好环境管控。外界温度达到23℃时桃蚜开始活动取食。外界温度达到25℃时桃蚜开始传播病毒。如果外界温度不适宜并且温度低,蚜虫繁殖受限,速度缓慢。数据显示气温在27℃条件下比22℃多繁殖1代。桃蚜起飞能力也与外界温度相关,一般气温15℃以下起飞受限。所以。要选择冷凉地区繁殖种薯。蚜虫的繁殖、取食、迁飞及传播病毒的能力收到温度的影响,掌握此关键便于保持马铃薯种性。除此之外,蚜虫飞翔收到风速影响,风速超过3,4米,秒的二级以上风力条件下蚜虫一般不会起飞和传毒。这是由于逆风飞翔的蚜虫降落时,风速太大难以沉降下来。因此风速大、风多的地区可以阻止蚜虫起飞和降落的作用。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或减轻其对马铃薯的危害。护田林旁、房屋墙边、高秆作物旁等背风处,风速减弱,有翅蚜易降落,这样的地块不适合于繁殖种薯。

2,2利用天然隔离条件。据研究,有翅桃蚜的处女飞翔在100米之内,田此,像海岛、草原、森林、高山、沙漠等地都有较好的隔离条件。

2,3合理栽培控制蚜虫。迁移桃蚜发生于春桃并且不带病毒。夏季的迁移侨蚜一般发生于茄科、十字花科等第二寄主上,同时大多数都持有病毒,并且夏季有翅侨蚜的发生高峰期一般与马铃薯花期相遇,造成病毒交叉传播。到了秋天天气变凉、风大传毒的蚜虫数量下降。所以在栽培上通过早春播提前收集清理上年寄主,选种中晚熟品种或秋天播种的方法减轻蚜虫危害。尤其是繁殖种薯,更需要通过取以上方法,同时,借助茭麦、小麦、谷子、玉米、大蒜等作物与马铃薯间作或套作。也能够大大减轻蚜虫的传毒危害。这是因为问、套作能丰增加农田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改善了天敌的生活和繁殖环境,从而形成天敌控制害虫的环境。除此之外。也能阻避其他类型的蚜虫危害,如对无翅蚜的爬迁传毒的阻挡。并且蚜虫对多种作物的取食刺吸。也能使蚜虫口针顶部所带的病毒减少或钝化。

2,4化学防治。传播病毒的蚜虫主要为有翅桃蚜。化学防治对此类蚜虫应重点防治。此外,无翅蚜由于其爬迁距离不足2米。化学防丰丙磷颗粒剂,公顷用量60公斤。这两种药剂的残效期都在60天。也可用3%乙拌磷颗粒剂。公顷用量19,5至60公斤。该药的残效期为70天。且有防治晚疫病的功效。此类药可穴施在种薯周围。喷雾杀蚜一般使用O,1%灭蚜松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至1500倍液;或用50%马拉硫磷乳油,或20%Z,嗪农乳油,或25%喹硫磷乳油各为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敌杀死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至4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至6000倍液喷雾。为防止蚜虫产生抗药性,上述各类药剂可交替使用。总之,无论使用何种药剂,都应本着提早防治的原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克山农场第三十一作业区1616211

猜你喜欢
桃蚜传毒蚜虫
桃树抗蚜材料中桃蚜取食行为的初步分析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缨翅目蓟马研究状况的文献计量分析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22%氟啶虫胺腈SC对桃蚜的防效
农药及空间大小对桃蚜翅型分化的影响
桃蚜防治小经验
探讨不同因素对白背飞虱在稻苗间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效率的影响
水稻新矮缩病的症状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