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2018-08-21 02:41曾学梅
新农村 2018年6期
关键词:楚雄市层次分析法

曾学梅

摘要:为了解近5年来云南省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合楚雄市的实际情况,从聚集程度、资源支撑、人口发展、经济增长四个维度选取13个指标建立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模型对2010一2014年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5年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处于较好阶段,但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人均GDP是限制楚雄市发展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层次分析法:楚雄市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可将其定义为:在确保生态可恢复与可持续并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资源环境数量与质量能够承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能力。

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分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利于明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并找出限制区域发展的条件,进而提出制约条件下可持续发展措施。鉴此,本文以滇中楚雄市为研究对象,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楚雄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研究区位于楚雄州中西部,地处北纬24。30-25。15,东经100。35~101。48之间。东邻禄丰县,南连双柏县,西接南华县,北同牟定县毗邻。行政区域面积4433平方千米。年末有耕地面积23913hm2,其中:水田11767hm2,旱地12146hm2。林地21693 hm2,园地264hm2。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15年楚雄市年鉴、楚雄市门户网站、楚雄市统计局及中国信息网等。

2结果与分析

2,1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楚雄市的实际情况,从聚集程度、资源支撑、人口发展、经济增长四个维度选取13个指标建立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见表1)

2,2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于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依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首先,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阶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详见表1。

其次,按照指标的重要程度,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进行权重计算,此处用加和的方式计算其权重,之后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以上阐述,得到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矩阵中5个层次的CR值均小于0,1。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经过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之后。得到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见表3。

2,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过程

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后,按照综合评价法的计算步骤,对楚雄市2010-2014年每个年份的13个指标共65个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人口性别比为负向指标。其余均为正向指标。在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对负向指标进行正向处理,然后再进行全部标准化。得到的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公式(1)计算出每年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再进行加权得出每一年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并对楚雄市2010-2014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式中:E为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为评价指标权重;为评价指标数值。

2,4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划分

依据相关资料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结合楚雄市自身情况,对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进行等级标准划分,详见表4。

2,5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结果及原因

由表4得到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趋势图。图表明:2010-2014年楚雄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由低到高,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即从2010年的0,093增长至2014年的0,833,增幅达0,74。是2010年的7,96倍;结构上,图中间即:2011-2013年上升趋势比较明显,两端2010-2011年、2013~2014年上升趋势较缓。

究其原因,2010-2014年楚雄市的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人口总数、人均建成区面积、供水总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人均GDP是影响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八位因素。对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贡献较大:具体原因,在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维持稳态的条件下,供水总量年增长迅速,人口密度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具体表现为:2011-2013年。楚雄市供水总量从1722万立方米增长至2248万立方米。增长较明显,尤其是2012-2013年。增长率高达23,4%;2012年楚雄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与上一年相比下降近13,9%,即减少1050人;2011-2013年中,2012年人均GDP增幅最大,人均增长量为4362元:耕地面积,人均建城区面积虽然变化幅度不大但也逐年在增;此外2011-2012年楚雄市的人口密度以及人口总数也呈下降趋势,对资源环境承载力也有一定贡献。

对于折线图的两端2010-2011年以及2013-2014年。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变化趋势缓的原因是因为2010-2011、2013-2014年楚雄市的耕地面积以及森林覆盖率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为零。

综上所述。对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较大的因子有: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供水总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人均GDP占比。说明土地资源、人口数量、水资源、产业经济结构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楚雄市发展的重要性。

3楚雄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通过对楚雄市2010-2014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进行评价,得出:2010-2014年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表明楚雄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较好阶段,但为了避免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楚雄市应做到以下方面:

3,1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产业布局,坚守耕地红线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近几年楚雄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于此。导致楚雄市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要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产业布局。坚持集约利用每一寸土地,坚守耕地红线,科学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3,2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楚雄市处于云南省中部红河水系与金沙江水系分水嶺地带,水资源量相对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要解决楚雄市水资源问题,首先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根据人口数量和水资源的分布采取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如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其次要改变农业用水的方式,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如通过调节三大产业的比重。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从而达到降低农业用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彦英,樊笑英,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 (4):9—11,

[2]高湘昀,安海忠,刘红红,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评述[J],资源与产业,2012(6):116—120,

[3]利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研究[D],华东:中国石油大学,2012,

[4]李银富,劳洁英,张翊,玉溪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40-44,

[5]李佳,付保红,陈维治,云南省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4):61—64,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猜你喜欢
楚雄市层次分析法
云南民族地区“单独两孩”政策执行效果研究
楚雄市公益林管护现状及对策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