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区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防情况现状与对策

2018-08-21 02:41吴海燕
新农村 2018年6期
关键词:民居抗震建筑工程

摘要:农村民居是当前防震抗震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辖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补齐抗震设防短板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建筑;住房;地震;防灾

咸阳市秦都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地势从北部黄土台塬向南部渭河平原呈阶梯状倾斜。最大高差147米。本区地处新生代渭河断陷盆地。城区周边有纵横切割的断裂带环绕,历史上无破坏性强震记载,却屡受邻地强震波及致灾,并对辖区农村民居、中小学校舍、乡镇卫生院所和农业种植养殖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经济损失比较严重。为此。区住建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严加防范地震灾害。为全面掌握辖区农村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地震灾害对策措施。区抗震办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会同部分镇办驻村干部及村干部成立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对辖区建筑工程重点是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1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农村现有的居民房屋构建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砖瓦结构的起脊房。现存量已经非常少,居住者多为生活困难户。这类房屋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前所建,都没有考虑抗震设防要求,无地梁和圈梁,且都是沙土砌墙,房屋抗震性能差。根本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二是砖混结构的平房。这类房屋约占到全区农村现存总量80%,建房时也较少考虑抗震设防要求。虽然有的做有地梁,但其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抗震,而是为解决地面不均匀沉降问题。圈梁和结构柱也不够完整,大部分使用预制楼板。这类平房一般是由农村土工匠所建,既不做工程地质勘探也没有施工图纸,完全凭经验,这类平房一般整体性能较差,无法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三是砖混结构楼房和框架结构楼房。主要是在全区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进程中建成。大部分是镇办开发建设的村组整体征迁的安置房及农村社区保障房。这类住房一般都按建筑规范设计,工程场地做了地质勘探,有设计图纸,应该说是可以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但有些房屋施工质量令人担忧,承建这类楼房的建筑队大都是没资质或挂靠资质的建筑队,懂建筑工程技术规范的较少,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抗震性能存在一定的隐患。

总体来讲,辖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情况不容乐观。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比例占到总量的六成以上,如发生中强度的地震灾害,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能力普遍脆弱。设防形势比较严峻。现有房屋除保障安置房外基本都没有通过抗震设防审批确认和地震安全评估。其中二十世纪以前建造的建筑物还占相当比例,抗震能力脆弱。大多数农村房屋未经正规设计、施工,自行建造。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

2,2建筑工程设防宣传教育基础薄弱。全区尚无固定的地震应急知识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科普教育场地和场所。不少农民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地震应急知识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知识匮乏,认为建房设防会增加成本,存在侥幸心理。

3工作对策

在目前世界地震无法准确预报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抗震设防措施。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成为了减轻地震灾害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根据这次调查情况,建议本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当前农村严峻的抗震设防形势。

3,1开展农村抗震设防宣传教育。区住建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地震科普知识和民居抗震知识。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农民培训基地的载体作用。全面加强农村抗震防灾教育。广泛普及抗震防灾知识。要联合镇办利用科普知识“三下乡”、“安全生产宣传月”、防灾减灾日、城乡住房情况普查等活动,在村委会办公场所、村民文化娱乐广场等人员集中的地方,集中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抗震安全意识。

3,2搞好建筑抗震技术指导和服务。区住建部门要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抗震技术推广应用,推介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辖区农村居住习惯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组织开展农村民居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抗震施工技术培训,逐步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管理。能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抗震施工力量。区抗震办要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现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抽查和技术指导服务力度,确保新建工程抗震设防通过达标验收。

3,3推进农村抗震达标住房建设与危房改建。对有地震地質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庄,以及农村民居建筑70%以上达不到抗震要求的改建村庄,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实施改建;对符合条件的中心村优先安排改建:对现有住房抗震性能达不到抗震要求且农民自愿改建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集中新建或在原有宅基地上有计划地实行改建;对村庄内连片的危旧房,鼓励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居住地人口集聚,生活功能完善,住房抗震安全可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作者简介:吴海燕(1976-),女,陕西成阳市人,建筑抗震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抗震设防检测与质量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大海,钟锡根,农村建筑的抗震,《建筑知识》,1982(2)

[2]陈伟,孟丽军,段树金,农村建筑抗震调查的综合分析,《山西建筑》,2005(31)

(作者单位:秦都区抗震防灾办公室,陕西成阳712000)

猜你喜欢
民居抗震建筑工程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古建抗震有绝招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奇趣民居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