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部调查的城乡间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

2018-08-22 12:37刘红光刘述良
统计与决策 2018年14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城镇城乡

刘红光,季 璐,刘述良,张 婕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

0 引言

城乡差异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地方政府实施的带有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也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渐凸显。城乡之间在经济结构、居民收入、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距也不断增大。城乡投入产出技术在定量分析城乡经济联系、解释城乡间经济问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城乡关系在国内外有关城乡经济关系研究当中是一个重要分支,不管是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方法,都在不断演进。

1 文献综述

1936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后,投入产出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很多学者利用分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将农业视为乡村,将非农业视为城镇,来分析城乡经济联系。Hazell和Haggblade(1991)[1]利用印度的投入产出分析了印度30年间的城乡经济联系,进而分析了印度非农经济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预测了农业增长对非农产品需求的增加。Vogel(1994)[2]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计算了美国农业部门的前向与后向联系,探讨了美国工业化下的农业需求转变及农业的结构转型问题。Leones等(1995)[3]在14个国家中使用投入产出模型来评估农业对经济的贡献,并讨论了农业的重要地位以及农业政策制定的必要性。

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农业和非农业的经济联系十分方便,但农业始终无法代替农村,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联系也无法真实反映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经济联系。要真实辨别城市与乡村地区的经济影响,需要构建多地区模型,即城市-乡村间投入产出模型。David和Vaneska(1996)[4]通过引入核心-外围的概念克服了上述困难。他们通过分析路易斯安那州的功能经济区,将它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并构建了核心-外围区域间的投入产出(I-O)模型,来估计核心经济与外围经济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外围地区农业活动对城市核心的贡献。同时,David和Bruce(1996)[5]还利用学者Maki(1989)[6]提出的建立围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即IMPLAN方法系统)构建了美国俄勒冈州城乡间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城市核心(美国俄勒冈州最大的城市波特兰)与外围农村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农村自然资源产业对城市核心经济的影响,从而对那些为实现城乡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二者之间的经济联系的政策有效性进行评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完成,关于城乡联系的话题开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研究方法也从多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发展为更复杂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

投入产出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传入中国以后,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出现了实物型投入产出、价值型投入产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多区域间投入产出、资源环境占用投入产出等多种类型。且投入产出表也成为我国法定的定期编制任务。特别是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投入产出技术在资源环境问题根源的追踪研究方面尤为重要。在城乡投入产出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基于1987年的一般投入产出数据编制了我国第一张城乡占用投入产出表,并对农村经济状况、农村与城市的经济联系、农村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工农业增长速度的最优配合比例、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7]。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进一步凸显,很多学者对城乡之间经济关系及其协调发展做了相关研究。但基于城乡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较少,大部分都是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如彭志龙(1990)[8]根据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资料,从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联系的角度,试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定量分析。邓军(1995)[9]从投入产出表的角度探讨了农业的基础地位。直到目前,仍然有很多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农业与非农业关联性的研究。如耿献辉和周应恒(2011)[10]利用投入产出表考察了我国农业关联产业,核算了农业关联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汪建丰和刘俊威(2011)[11]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差距进行了探讨。刘合光等(2012)[12]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对中美农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耿献辉(2010)[13]通过编制我国涉农产业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我国涉农产业的结构与关联状况。

当然国内也有少量学者编制了城乡投入产出表,并对我国的城乡间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如石俊敏等(2009)[14]基于城乡投入产出表,分析了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波动对城乡经济关系的重要影响。王妍等(2011)[15]基于城乡投入产出模型,利用生产诱发系数和需求影响报酬模型对部分内需政策如“家电下乡”、“投资规模达4万亿元”等对区域经济增长、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综上,从国际上看,投入产出技术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明显走出了一条路径,即从第一阶段分析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到第二阶段分析城市(核心)与乡村(边缘)之间的经济联系,再到目前的第三阶段,即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对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进行模拟。与国际研究相比,国内研究相对滞后,虽然有少数关于城乡投入产出表的研究成果,但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第一阶段,即分析农业的产业关联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编制城乡投入产出表不属于我国统计部门法定统计内容,一般都是研究人员自行编制,且编制过程需要大规模调查城乡间的物资流动数据,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专门编制城乡投入产出的文献并不多见,很多研究都是以农业和非农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来代替城乡投入产出关系。这成为制约城乡投入产出技术在分析城乡经济中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本文拟通过建立一种基于局部小规模调查基础上的新方法,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简单可行的城乡投入产出编制新途径。

2 城乡间投入产出表的研制方法

2.1 一般投入产出表形式

城乡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需要在一般投入产出表基础上进行,因此首先需要确定一般投入产出表的形式。表1为某区域一般投入产出表的形式。其中xij表示生产j行业产品需要投入的i行业产品表示i行业城镇最终消费表示i行业乡村最终消费,gi表示i行业固定资产形成,zi表示 i行业存货增加,ei表示 i行业出口/调出,fi表示 i行业最终使用合计,mi表示i行业进口/调入,xi表示i行业总产出,vj表示j部门增加值,xj表示j部门总投入。

表1 某区域一般投入产出表结构

根据一般的投入产出表,横向看,有以下公式:

其中:

令直接消耗系数为aij,则有:

纵向看,有:

令分配系数hij=xij/xi,有:

2.2 一般投入产出表的城乡拆分

2.2.1 中间使用部分的拆分

令i行业城镇总产出比重为βi,则农村i行业总产出比重为1-βi,假设中间使用在农村和城镇间按其总产出份额分配,并考虑城镇中间投入效率,则城镇i行业的中间使用可表示为:

δi为i行业城乡中间投入效率系数,以城镇行业增加值率与农村行业增加值率的比值来计算。则农村i行业的中间使用可表示为:

接下来拆分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中间投入,假设中间投入在农村和城镇间也按其总产出份额进行分配,则i行业在城镇地区生产并用于城镇地区中间投入的产品可表示为:

i行业在城镇地区生产并用于农村地区中间投入的产品可表示为:

i行业在农村地区生产并用于农村地区中间投入的产品可表示为:

i行业在农村地区生产并用于城镇地区中间投入的产品可表示为:

至此便将中间投入部分全部拆分完毕。

2.2.2 最终使用部分的拆分

(1)最终消费部分拆分

假设最终消费在城镇和农村间也按其总产出份额分配,并考虑城镇消费偏好,则i行业城镇最终消费中来自城镇的产品可表示为:为i行业城镇消费偏好系数,主要目的是对按总产出份额分配最终消费进行修正。一般情况下可设置为1,也可通过市场调查或专家咨询获取。则城镇对农村地区i行业的最终消费可表示为:

(2)资本形成部分拆分

令i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城镇地区比例为γi,且假设存货增加在城镇和乡村间的分配与其总产出呈正比。则城镇地区i行业的资本形成可表示为:

则农村地区i行业的资本形成可表示为:

方便起见,这里假设城镇和农村的固定资本形成均全部来自于自身投资和存货变化。

(3)进出口(调入调出)部分拆分

假设进出口(调出)在城镇和乡村间的分配与其总产出呈正比,且考虑进出口偏好。i行业城镇地区出口(调出)可表示为:

同理,i行业城镇和乡村地区进口(调入)可分别表示为:

至此便将最终使用部分全部拆分完毕。

2.2.3 增加值部分的拆分

则城镇地区j行业增加值为:

至此,便将一般投入产出表完全拆分为城乡间投入产出表,其一般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城乡间投入产出表的一般结构

但一般情况下,这里得到的只是初步的城乡间投入产出表,其很多平衡关系还不成立,因此还需进行平衡调整。平衡关系的调整主要是对直接消耗部分的调整,其原则是:将最终使用和增加值固定不变,总产出减去最终使用作为中间使用的不变控制数(设为UT)。将总投入减去中间投入作为中间投入的不变控制数(设为VT)。然后根据两组不变控制数运用RAS方法对直接消耗部分进行平衡调整。RAS法,也称适时修正法,是一种对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进行局部调整的常用方法,由英国经济计量学家Richard Stone首先提出。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于初始直接消耗矩阵,按行相加,得一个总调出列向量U1,它与各部门中间使用控制数UT不相等,为了先消除各行的差额,计算出第一次行乘数R1=UT/U1;

第二步:对初始矩阵的每行分别乘以第一次行乘数R1,再按列相加,得总调入行向量V1,它与各部门中间投入控制数VT也不行等,为了消除差额,计算第一次列乘数S1=VT/V1;

第三步:由第二步求出的直接消耗矩阵的每列分别乘以第一次列乘数,再按行相加,得到一个列向量U2,并与控制数UT相比较,计算第二次行乘数R2=UT/U2;

第四步:由第三步求出的直接消耗矩阵的每行分别乘以第二次行乘数R2,按列相加,得到一个行向量V2,并与实际调入量VT相比较,计算第二次列乘数S2=VT/V2;

……

当得出的直接消耗矩阵行列之和与不变控制数的误差达到0.001%以内时,就认为达到平衡,即得到最终直接消耗矩阵。至此便得到了最终的城乡间投入产出表。

3 实证:以江苏省为例

3.1 数据来源与说明

这里以编制江苏省2012年份城乡投入产出表为例,对上述模型的具体运用进行阐述。由于模型中涉及到城镇产出比例、城乡投入效率比等关键参数,对于这些参数的约束条件、计算方式及资料来源见表3。对表3几点补充说明:

表3 模型主要参数说明及数据来源

(1)城镇产出比例:由于江苏统计年鉴在2009年以前均统计分行业农村社会总产值,但2009年以后则不在统计此指标,而改为乡镇企业分行业主要指标。但本文发现201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总产出比重异常的高,制造业达70%以上。考虑到很多乡镇企业通过改制成立股份公司并搬迁至城市的现实情况。2012年农村总产出本文没有采用乡镇企业数据,而只是将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作为乡村非农经济的参考。城镇产出比例则是通过城乡分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和收入水平来估算,即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分行业乡村劳动力、城镇平均工资、乡镇企业平均工资(代替乡村从业人员工资)。

(2)城乡投入效率比:本文采用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率代替城镇增加值率,采用乡镇企业分行业增加值率代替乡村增加值率。

(3)城镇消费偏好系数:即城镇居民消费城镇产品的偏好。针对同一行业,如果哪个地区最终产品比重高,那么最终消费自然会偏向这个地区。因此,这里采用调研企业的最终产品比例来计算城镇居民消费偏好。具体方法为,选择若干典型城市工业区和乡镇工业区①受人力物力的限制,这里选择的典型调研区如下:城市工业区包括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泗洪常泗工业园。乡镇工业园包括泗洪双沟镇工业区、江宁区土桥镇工业区。,通过实地访谈或电话问卷,获取不同行业企业的产品销售类型及年销售额信息。然后将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并分别计算城市和乡镇工业区终端产品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并以城市工业区终端产品销售比重平均值/乡镇工业区终端产品销售比重平均值,作为城镇消费偏好系数。但同时需满足的约束条件。并以调研时间点的数据代替2012年的数据,下同。

(4)农村消费偏好系数:即i行业农村居民消费农村产品的偏好。一般来说,对于同一行业,如果这一行业的终端产品倾向于在城镇生产,那么相应的农村生产企业中终端产品比重则会偏小,即农村消费偏好系数与城镇消费偏好系数呈反比。因此,这里将城镇消费偏好系数的倒数作为农村消费偏好系数,但同时需满足的约束条件。

(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各地区按城乡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各地区按主要行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6)城镇进出口偏好系数:部分行业采用市场调查的方法。即选择若干典型城市工业区和乡镇工业区,通过实地访谈或电话问卷,获取不同行业企业产品出口(含调出)/进口(含调入)比例,并以城市工业区企业产品平均出口(进口)比例/乡镇工业区企业产品平均出口(进口)比例,作为城镇出口(进口)偏好系数,但同时需满足各自的约束条件。

3.2 行业划分

鉴于资料的可获取性,本文对原投入产出表的行业进行了归并。将国民经济划分为8个部门。各部门及其参数设置见表4。其中采选业、制造业、交通仓储邮政业的调研参数均采用上述调研方法。农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的城镇进口偏好系数,采用城乡消费者对进口水果的消费额比例代替,并根据南京与泗洪随机一家水果店进口水果日销售额的比值来估算。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的城镇出口偏好系数,采用城乡接纳游客的比例来代替,并依据城乡4A级以上景区数量的比值来估算。

表4 行业划分与参数设置

3.3 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最终得到了江苏省2012年城乡投入产出表(8部门),简化以后见表5。

表5 简化的江苏省城乡间投入产出表

根据表5,可以发现:

(1)农村仍然是城镇重要的销售市场。从物资流动来看,乡村购买城镇的商品总额为26743亿元,占城镇总产出的17.97%。而城镇购买农村的商品总额为24236亿元,占农村总产出的60.12%。从物资净流动看,城镇向乡村净输入商品总额为2507亿元,占城乡全部总产出的1.33%。因此,从物资输出规模来看,城镇向乡村输入的商品仍然大于乡村向城镇输入的商品,农村仍然充当着作为城镇非农产业消化市场的重要角色。但是从相对程度来看,城镇对农村的消费在农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要远高于农村对城镇的消费在城镇经济中的作用。

(2)乡村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城镇。根据表5可计算出城镇和乡村总产出的来源构成(见图1)。从图1中可以发现,2012年江苏省城镇总产出中来源于乡村最终使用的部分占比不大,为8.98%。而乡村总产出中来源于城镇最终使用的部分占比很大,为67.00%。也就是说乡村经济总量中有三分之二是由城镇拉动的,而城镇经济中仅不足十分之一由乡村拉动。因此,从依赖程度来看,乡村经济对城镇的依赖更强。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城镇出口/调出不管是在城镇经济中还是在乡村经济中都占据重要地位,2012年城镇总产出中有一半以上(57.12%)由城镇出口/调出拉动,而乡村总产出中也有41.84%的部分是由城镇出口/调出拉动的,因此城镇的对外贸易是江苏省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还可以发现,乡村消费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大。2012年乡村消费、乡村投资、乡村出口/调出对乡村总产出的贡献分别为5.74%、14.23%、13.02%。因此,促进乡村消费对乡村经济发展仍有较大潜力。

图1江苏省2012年城乡总产出来源构成

(3)江苏省经济发展处于城镇支持乡村阶段。如果定义城镇反哺乡村系数为,城镇最终使用引发的乡村净产出占乡村总产出的比重。那么可计算得2012年江苏省城镇反哺乡村系数为33.87%。也就是说,江苏省目前正处于城镇反哺乡村阶段,反哺程度占乡村经济活动总规模的三分之一。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局部调查的城镇(乡村)消费偏好系数及城镇进口(出口)偏好系数,配以基于统计资料的城乡总产出比重、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中间投入效率等参数,建立了一套简单便捷的城乡投入产出表编制新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对上述方法的具体运用进行了阐述。通过编制江苏省2012年城乡间投入产出表,发现江苏省乡村市场仍是城镇非农产业的重要市场地,但乡村对城镇的依赖程度很大。且江苏省已经处于城镇支持乡村发展阶段,城镇反哺乡村的规模占乡村经济活动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编制城乡间投入产出表的过程中,还发现以下需要讨论的问题:(1)统计数据对城乡界限的淡化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城镇与乡村的总产出、固定资产投资等城乡基础统计数据是编制城乡间投入产出表的关键支撑。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各级统计数据都在逐渐淡化城镇与乡村的界限,即逐渐不区别城镇与乡村。如国家层面曾经从1984年开始统计农村社会总产值,以利于反应乡村各部门发展水平和速度。但从1996年开始便不再统计这一指标,转而统计乡镇企业发展相关指标。地方层面如江苏省,2008年之前都在坚持统计农村各部门社会总产值,但2008年之后也不再统计了。这种逐渐淡化城乡界限的统计趋势,不仅不利于城乡经济联系的研究工作,也不利于城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反馈。(2)实际的城镇反哺乡村程度可能会低于本文得出的结果。因为本文采用的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无法体现工农业价格剪刀差带来的城乡间不平等经济关系,以及乡村储蓄净流出等隐含的乡村支持城镇部分。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并开始对农业实施补贴政策。但目前农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工业商品仍然偏低,这种隐含的乡村对城镇的支持依然存在。本文只是在不考虑价格因素下,仅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分析江苏省城乡经济关系。要准确判断江苏省目前是否处于城镇支持乡村阶段,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城镇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城乡涌动创业潮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高校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29所高校为例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