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2018-08-22 07:50于诗琪许诗辰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5期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模糊层次分析法

于诗琪 许诗辰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淮海经济区的现状及经济发展,然后建立评价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指标进行筛选,根据指标对淮海经济区的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引入经济联系度的概念,着重对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出的问题和不足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对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模糊层次分析法;经济联系度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也来到了辉煌发展的时代,个人与企业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国家也逐渐重视区域一体的发展前景,相比较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淮海经济区稍显薄弱,为了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要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淮海经济区的现状及经济发展,其次建立评价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再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建立数学模型对淮海经济区的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着重研究了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影响与作用,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与结论,给出建议。

二、研究模型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评价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可以粗略地从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科教文卫竞争力、开放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政府信任竞争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与比较。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指标进行筛选:

利用上述的权重结果,去除掉权重较小的指标,得到最终的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三、淮海经济区域竞争力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

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年鉴》和《徐州统计年鉴》的数据,结合上章介绍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各城市未来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排名。如表2所示。

对2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对比,作出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淮海经济区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偏低。首先,临沂、徐州、连云港处于淮海经济区综合竞争力的前三位的城市,排在第一的临沂市是 0.88,排在末位的是宿州市得分 为0.59,两个城市的差距还是很大;其次,相对来看,淮海经济区前三位城市之间得分差距很小,可见目前为止淮海经济区还没有中心城市,而较发达城市对区域的影响能力有限,排名靠后的城市之间得分相差并不是很大,可见落后城市并不是很少,这也就造成了淮海经济区一种既没有中心城市,而竞争力薄弱的城市很多的现状。

四、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竞争力分析

(一)徐州与其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

根据资料可知,经济联系强度可以用来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因此,经济隶属度可以用来确定城市经济作用的主要方向,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ij为经济作用强度;Ri为i城市经济作用总强度;Ii为i城市经济隶属度;Pi、Pj分别代表两个城市的总人口数;Vi、Vi分别是城市i,j的国内生产总值;D表示城市i、j间的距离。

代入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徐州与其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大小,如表3所示。

再根据公式:

可得到主要城市空间作用的总体强度,并据此将20个城市分为四类。如表4所示。

徐州空间作用总体强度最大,属于高经济联系强度的城市,这表明徐州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劲头较强。

(二)徐州的经济作用方向

根据公式

Ii=Rij/Ri

计算得出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的隶属度大小,并由此分析出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的主要作用方向。

由图2可以看出,徐州的首位联系城市是枣庄,其隶属度高达24.81%;淮北紧随其后,隶属度为17.70;周口的隶属度最低。而且从空间距離上看,徐州经济作用对距离较远城市也有联系,可以看出徐州的联系方向表现为“中心—外围”向外扩散。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核心,周围几个城市都与徐州有一定的经济联系,而且以枣庄为首的6个城市对徐州有极大的隶属度,也体现出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重要地位。

五、政策建议

(一)减小地区生产总值差异

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中,各地区的生产总值不同,且相差较大。2015年,徐州的生产总值为5319.88亿元,位列第一,而莱芜生产总值仅为665.83亿元,悬殊较大。所以各地区在发展的时候要合理利用财政资金,以求获得最大的生产总值。

(二)加强城市的创新科技能力

江苏的发展一直位列全国的前列,淮海经济区中的徐州、连云港、淮海等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值总和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的产业值。提高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就是在提高软实力。

(三)突出中心城市,起到带头作用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由于徐州处于苏北地区,属于江苏省相对贫穷的地区,苏北发展缓慢,徐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要突出徐州的中心地位,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发展结构及其系统学研究[D].东华大学,2003.

[2]徐康宁.“论城市竞争与城市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2(05).

[3]翟仁祥,沈正平,马晓冬.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定量评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03).

[4]兰继斌,徐扬,霍良安,刘家忠.模糊层次分析法权重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09).

[5]宁越敏,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J].现代城市研究,2001(03).

[6]王苏洁,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测度与评价研究[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04).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数理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竞争力模糊层次分析法
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竞争力分析和比较
美国经济金融化测度研究
公私合营模式下港口工程建设风险评价
基于AHP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绿色平衡计分卡
宁波与长三角洲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管制员班组资源管理分析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