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2018-08-22 11:24黄金红陈承红
东方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机制研究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黄金红 陈承红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培养方法和现代职业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充分凸显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各自优势,构建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仅是校企深入合作的主要途径,同時也是高职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探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应对策略,旨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强校企间的持续深入合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现代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培养方法和现代职业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充分凸显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各自优势,构建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仅是校企深入合作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高职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的职业教育体制均属于现代学徒制范畴,如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等,这些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提供了充足的参考价值,在参考上述经验基础上有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学徒制,为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一、研究背景

1现代学徒制

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现代学徒制是一项旨在深化产学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创新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同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制订了工作方案,标志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 2015年8月5日,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笔者所在学校被选为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同时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2013年度国家教育部唯一的一家试点现代学徒制的商科专业,这些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

2校企合作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由此可见,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要谋求自身发展,跟上时代步伐,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的为企业输送有专门技能的人才,同时注重学生在校知识学习与企业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具有实用性与实效性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校企合作不仅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学校通过企业的实时反馈与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育人方式,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且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多赢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享资源,学校利用企业为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机会,企业也不必担心培养人才的场地、师资等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真正相结合,让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节约了双方的育人成本;同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供需。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没有转变

首先,从社会层面,不少地方的“普高热”仍然制约着职教的发展,“学而优则仕”,上一个好大学等观念仍然是整个社会公认的理想目标;而在人才使用过程中,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技能劳动者得不到合理的应用,其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也相对偏低,这些都制约着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推进。

其次,从学校层面,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设置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学徒培养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建设等方面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大部分专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大众化的教学模式,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职业特色不浓,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需要;并且高职院校自身的研发能力不强,无法真正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这些都导致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培养的热情不高。

最后,从企业层面,大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思考,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合作意识淡薄,没有把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纳入企业的价值链中,因而对人才培养过程不予关注,最终导致校企合作时企业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校企合作成为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公益性支持或功利性投资,使校企合作陷于或有或无的状态,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2利益驱动机制不够完善

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下,需要企业全面深入参与培养人才,承担较多的培养责任和成本,但是由于利益驱动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的参与意愿不强。企业作为一个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行的主体,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企业在此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进而导致企业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造成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注投入太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成本高,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中,企业要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大多数高职学生不具备真正去企业做学徒的能力,生产效率低,学徒的操作不规范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这些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第二,周期长,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中,学校与企业要把学徒从招生到培养为一名合格的员工,要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导致企业认为投入付出多,见效慢。第三,风险大,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中,由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佳,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而企业不愿意为学徒承担潜在的风险;学徒在生产中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影响企业声誉。

3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根据对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到,此模式的培养过程有学校教育、企业培训、学徒就业等多方面内容,我国针对此现象相继出台了《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并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但是,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完整、权威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且已有的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的规定相当简单轻柔,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缺失必要的约束,对各自的利益保护还不够,尤其是企业的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虽然目前有一些法律法规来保障校企合作的进行,但实际实施情况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有:(1)强制性不足,现行的法律法规仅仅是提倡鼓励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而不是以法律条款的方式规定必须要进行校企合作,加之现有的法律法规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2)责任和义务不明确。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职责和权力,仅对职业教育后期的培训做出规定,且以企业利益为依归,使得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不自觉地将学徒视为廉价劳动力,而在学徒的培养阶段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去约束企业的行为,这就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合作意愿高而实际合作低的情况。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亟需国家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的应对策略

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正在各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如火如荼的进行,这种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在校企合作机制下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单单能充分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发展需求,同时也是现代学徒制能否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的关键所在。

1 发挥政府的行政功能

为了实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发挥有效的行政功能,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规划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发展,统筹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1)改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认识,需要政府的行政功能,在社会上打破旧的教育观念,提高技能型职业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并以一定的法律法规形式体现出来。(2)校企合作机制的规范化构建。首先积极成立现代学徒制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针对学校、企业等主体制定严格化约束标准,只有充分满足标准要求方可具体开展人才培养,并且还要对真正参与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双方合作展开全面化监督管理,确保人才培养整个过程得以高效顺利完成。同时还需参考现代学徒制模式提出相对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对不同岗位制定统一化标准,将其看作是人才培养切实可行参考依据,防止校企合作一味用企业标准对人才培养进行约束,促使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校企合作机制还需针对招生制度改革展开进一步探索了解,构建符合当前现代学徒制要求的招生制度,建立以学校和企业为主导地位的新型招生模式,充分凸显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动性优势,为校企合作更深层次推进提供良好帮助作用。(3)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政府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学校应有政策、奖金等方面的鼓励与支持,促进高职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的培养;对积极参与现在学徒培养的企业应给予实际利益(如减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4)构建较完善保障制度。首先需构建较为健全资金保障机制,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学校都要积极参与其中,保证资金成本投入到位,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有效维护当事人实际利益、企业用工权利和学徒就业机会等,实现校企合作机制应用的最佳成效,比如在企业和学校的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和学徒签订的培养协议中,应对违规惩罚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对当事人拥有法律约束力,促使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各参与方合法权益得到最佳维护 。

通过政府的有效运作,帮助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相应的政策法律调节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使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

2.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

高职院校要有战略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胸中要有大格局,校方应积极地寻求联姻单位,把学校的建设和地区的发展联系起来,带动本校相关专业的发展,走出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道路。(1)高职院校应做好宣传工作,在社会上营造重视技能的氛围,来实现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2)高职院校应该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科研观念,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难题攻关、员工培训,能切实可行的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生产及劳动问题,甚至能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创造可观的社会效益,使企业感受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促使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比如,可以定期将现代学徒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为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完善专业建设等相关方面提供了实践性的指导作用。(3)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学校应加大力度建设重点专业,努力提高专业教师中的“双师”比例,制定专业教师下企业的计划,使教师熟悉培养现代学徒的实际需求,培养出和学校专业设置相匹配的适合学校发展的真正能动手的“双师”型教师,从而为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练就本领;学校应科学调整基础课、专业课、实训实习课三者之间的课时比例,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依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补充职业教育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适时改革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

3发挥企业的行业主导功能

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力军,他们最了解在市场环境下人力资源的发展需求,对职业院校的培养水平有较高的期望,因此,在培养现代学徒的过程中应该让企业发挥行业主导功能。(1)让企业全面参与现代学徒的培养过程,从招生、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教学条件建设、实习实训等,到最后由企业来制定学徒培养的能力要求,以此提升企业的参与感。(2)邀请企业参与专业指导,倾听企业的真正需求,按照企业的要求,结合學校的实际情况,让行业文化走进校园,让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专业建设融合;通过此种方式,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更多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厂当学徒的机会。(3)让企业参与学徒的质量考评和职业技能鉴定,根据行业技术标准,考核学徒的技能,有效的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

结束语

总之,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应用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为确保校企合作机制的深入贯彻落实,需积极发挥政府、学校、企业各自的功能,帮助企业、学校及学徒等主体进一步明确自身权利义务,从而能更好落实各项工作步骤,实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实践的最佳成果。

参考文献:

[1]詹华山.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冲突与平衡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23):17-23.

[2]杨好丽.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机制的相关文献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1):177-179.

[3]韩学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18-121.

[4]李晶华,李海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1): 81-83.

[5]阿拉坦巴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办学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0):1504-1504.

[6]李春杰.基于成果导向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开发核心技能课程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31):452.

[7]董怡辰,刘震,李亚彬, 等.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研究——以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践为例[J].考试周刊,2018(5):193.

[8]张硕.基于成果导向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31):454.

作者简介:

1.黄金红(1982.9—)湖北黄冈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陈承红(1968.1— ),男,江苏无锡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课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校级职教类重点立项课题(批准号:SYKJ16A01)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机制研究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等职业教育的高教性及实现机制研究
领导—成员交换的理论阶段、维度划分和机制分析
独立学院实习实训暨创新创业基地的运作机制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