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探究

2018-08-22 07:49李佳莉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问题对策

李佳莉

摘要:作为企业内部治理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治理的关键,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安全与有效,防止企业重大财务风险与舞弊的发生,提高公司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为企业所有者权益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利于企业进行自我约束与控制。而在内部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作为最根本、最有效的因素之一,亟待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去突破。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影响因素;问题;对策

随着20世纪90年代巴林银行倒闭、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和世通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反观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整体状况,形式也不容乐观。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尤其是我们国内的济南轻骑案件、三鹿奶粉、中航油事件等一系列明星企业的陨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案例以及其他经济案例,都是由于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性与健全性。因此我们要改善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度,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维护企业所有者权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本文试图从管理学角度分析,进一步对企业内、外部控制环境进行挖掘、发现。期望通过本论文探究,发现内部期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为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供理论支持,为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内部控制环境含义

我们从系统论学角度,将内部控制比作一个系统,所有系统之外对系统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是内部控制环境,且随着内控理论不断成熟与完善。COSO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内涵描述目前最为权威,新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环境定义为“内部控制环境是指董事会,经理层等管理部门和员工共同参与其中,被用来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内部各个管理部门依据内部控制环境来识别一个事项是否对企业产生影响,保证企业合理目标实现的过程。我国借鉴COSO对内控环境理论探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内控环境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一个部分为内部环境,一个部分为外部环境。

企业内控环境包括:企业决策计划机制部门、企业组织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董事会及其监督委员会、预算生产与财务部门、企业合伙文化、创新部门等方面的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相关会计法律法規、政府政策行为、市场完善程度以及相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来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探究。

同时内控环境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内部控制的优化有至关重要意义,它是其它要素能否发挥作用的前提,影响企业内控有效性的实施,保证企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是企业内控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关键所在,与内部控制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关系。作为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发挥作用的载体,内部控制环境也是内部控制强有力的保证,是内部控制研究核心与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应加强其内、外环境研究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与管理治理结构。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决定了其他要素在企业内控中有效性的发挥。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常常被忽视,在企业内控环境的建设方面未引起足够重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不符合现代企业的规范,企业内部机构各自为政,权责不明,沟通不畅。现阶段,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名存实亡,尤其是董事会没有充分参与到企业治理中来。经理层既参与企业内部领导又进入公司董事会,在企业中权力过大,增大了企业财务舞弊案件发生的概率,企业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控制。企业治理结构的权力制约不平衡,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企业遵循国家相关法律规范与监管要求,更不用说企业的战略目标。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优化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体系,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有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二)管理者的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与企业现代治理理念不相符

有些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的胜任能力,缺乏管理经验,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自律意识差,不以身作则,自身凌驾于内部控制系统之上,只重视政治表现,而忽略业绩表现。管理者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工作胜任能力、风险偏好等对与企业现代治理理念不相符,对企业的经营效果、工作效率与内部治理结构产生直接影响。

(三)人力资源政策与管理相关的行业规范不健全

由于企业不合理、不健全的人力资源激励、晋升政策,人才招聘机制不健全,相关招聘部门缺乏专业训练,招聘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完善,薪酬体系吸引力不强,相关人力资源与业务部门配合不默契,无法保障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要。而对于招聘的职员,后续发展中的继续教育没有保障,导致公司效益不佳,人员流动加大,又导致企业效益下降,长久以往恶性循环。

(四)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从企业长期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往往不受重视,殊不知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更多体现在企业文化之中,企业文化是管理层的治理理念的体现,是激励公司员工努力工作的前进动力,我国企业常常只是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重视他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利于企业文化发挥主导作用,造成内部控制失效。

三、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处于企业内部的最高层次与首位,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要首先完善对董事会的建设,使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与挖掘其自身潜能,真正切实保护股东的权益,切实保证企业其他人员的合法权益。首先完善相适应的规范机制来激励董事会不断朝着企业目标努力,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对董事会行为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与相应权利的发挥;其次建立规章制度,实行独立董事会制度,提升独立董事会监督力度,保证其在内部控制中监督管理职能。最后成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准则委员会,对企业内控环境制度的实施情况加以监督管理,保证公司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设立审计准则委员会,加强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实施,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控制、服务的职责。

(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

一个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框架,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是通过内柔外刚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的变化,有效凝聚新的组织资源协调好自助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是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权利和应付责任,有效保证企业目标实现,权责分派除了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还需要企业内部机构之间、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规范具体的行为准则与具体的工作流程,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实务

完善人力资源政策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保证企业内控合理有效实施。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科学的人员管理政策,再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也会落空。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实务首先要关注在员工录用培训、提升、薪酬方面的政策和实务哪些是恰当的,哪些是必须更新的;最后,企业员工要制定自身发展的目标,为企业尽职尽责,不辜负管理者对他们的期望;实施岗位责任制,传统意义上的的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企业应针对具体岗位建立具体人员责任制。公司管理人员要时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明白员工内心的真实想法,听取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建立一套符合企业道德规范的規章制度,以此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工作考核,提升员工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

(四)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行政府与企业权责明确,分工合理,严格区分政府与各企业职责。政府在社会中发挥行政职能,负责宏观调控,制定相适应的政策,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作为实体经营法人主体和市场主体,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企业公益事业,推动企业前进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尽企业所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商誉,公共影响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为企业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翠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及其优化 [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8).

[2]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工业会计,2001(02).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