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视角下的移动商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8-22 07:49顾桢王志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互联网+高职院校

顾桢 王志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增长速远远高于PC端,甚至有人预言“移动互联网就是未来的一切”。而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移动商务专业,学生大多抱有热情的创业需求不断地凭借“互联网+”的平台进行探索。鉴于此,我们在“互联网+”的视角下对于移动商务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对目前的创业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在“互联网+”视角下创业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终给出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互联网+;移动商务

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变化巨大且影响深远的信息技术革命,可以说互联网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内众多高校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下,积极地开展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尤其是移动商务专业的学生,凭着自身专业优势和敏感性紧跟时代,在“互联网+”的时代新浪潮下热情投身于创新创业之中。显然,“互联网+”与各个行业间的跨界融合也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一)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政策鼓励

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意见”提出:“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降低全社会创业门槛和成本。”在校学习移动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更是结合“互联网+”进行创业创新的主要力量。为了扶持大学生加入到“双创”中来,我国政府不断颁布各类文件,要求大力发展新型的创业孵化器,做大做强众创空间,而这些新政对于大学生创业是非常有利的。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方也結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于大学生创业都给出了优厚的扶持、帮助政策:设立创业基金,如在上海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天使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与孵化器,如在我校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就有一家无锡市的大学生创业园;还有为学生的小微创业企业减免税收,和额度不等的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大学生在创业初期肯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国家战略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且为更多的在校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使“大众创业”成为可能。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国家。建设创业基地,加强创业扶持。政府要鼓励多方投资,充分利用闲置厂房、专业化市场等适合中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建设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理清创业思路,提高创业技能。有关部门要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窗口,开设自主创业政策和信息专栏,提供政策咨询、投资信息、市场行情、项目推介、技术进步、外经外贸和劳务供求等有关资讯服务。并且在社会上,树立一批创业典型,推广一批成功经验,让更多的毕业生学有榜样、干有劲头。

(二)学校方面进行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

创业课程是创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学生获得系统的创业知识十分关键。在学校,学生可以积极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有效利用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如商院e学堂。学校可以适时地将一些名校、名企中合适的创业课程纳入到学生创业课程教育体系中来,并作为对已有课程体系的补充,增加了优秀资源的辐射范围,向全体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实现普及型教育)。此外,学校还应该将创业教育课程与移动商务专业课程相结合,为学生构建起了“以创业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结构体系”针对不同的创业领域与学生需求,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专业教育引入互联网教育创业知识,与企业联合开发模块化的创业课程,结合优秀的创业案例制作成网络课程,融入专业教育,对创业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加强练习,方便学生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这种真实具体、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境中更易理解、掌握创业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业过程中去,并结合专业技能进行不断的深化。通过聘请知名企业家、毕业生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组建自主创业导师队伍,根据自主创业者不同需要,提供咨询、技术、管理、政务代理等项指导和服务。同时,学校应将掌握的即时信息关于一些市场前景好、投资见效快,适合创业者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积极地向创业者推介,并为同学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业服务。

(三)互联网行业易于操作且发展广阔的是市场前景

目前,社会上进行互联网创业观念得到日益普及,社会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在校大学生更是日益成为互联网创业的主力军。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资源整合方式,互联网创业具有前期投资小、收益率高、创新性强、成长速度快和创业者的年轻化等特征,其发展在过去15年中依次经历了兴起前的技术准备、起步、崛起、调整和转型、网店兴起、以及普及6个阶段。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互联网经济将在中国的GDP总体增长中占据22%的份额。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手机已由单一的通信工具装变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综合信息处理设备,移动互联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2134.8亿元人民币,很多效率低下的传统产业开始被移动互联网颠覆和重构,互联网环境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为大学生创业迎来了“黄金时期”。总之,结合“互联网+”的平台模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以及更多的机遇。

二、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热情高但能力不足

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创意十足、精力充沛,熟悉计算机网络知识,信息素质较高。互联网市场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市场,而大学生自身就是互联网与社交平台最为活跃的用户,他们能够利用自己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发展个性创新,将上述优点转化为创新创业的优势。但是,结合“互联网+”的创业不同于其他的创业方式,因为互联网的技术特征与信息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商业层面的逻辑与形态。互联网环境下“众包”“共创”以及新媒体的涌现导致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新的创业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创业过程中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创意与定位、营销策略、商业模式、服务方式以及运营管理等环节都不可避免的带有互联网色彩,与传统创业有着较大差别,这些都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带来了新的要素。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主动关注互联网,本着“教育先行”的原则,及时调整创业教育内容,引入符合市场需求与时代发展的新元素,在创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互联网相关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学校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师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起步晚发展还不完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创业有着极大的热情,然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数量却很少,其中缺乏创业知识是最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创业教育课程只在少数商学院的MBA课程里有体系化的设置,更多的学校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大部分学生的创业知识来源于一些创业讲座,十分零散,缺乏系统。而结合“互联网+”的创业教育课程更是鲜有系统的研究与教程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均出现了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目前,很多涉及“互联网+”领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一般都挂名在团委等部门或者是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教师或者经济管理学院的专职教师,很少有专门研究移动商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线教师从事创业培训,这就很容易造成国家高校的创新创业资源的浪费。另外,移动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主,属于一种全新的技术,因此相对来说更加复杂难以掌握。尤其是对于很多相关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专科院校学生来说,利用移动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知识进行创业需要比较广泛的知识面和对市场的高瞻,对于学生这方面的创业能力提升是比较困难的。

(三)缺乏创业经验和相关的社会资源

由于一直在校园里的大学生很少有直接接触社会的机会,因此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面对的障碍就是缺乏一定的社会资源来维持自己的创业项目的运行。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市场的把控,这是很多创业大学生都面临的一个问题。那么,要想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大学生创业者就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去积累经验,丰富自身的阅历。首先,可以积极地关注和参加学校内外组织的各类创业比赛。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参与比赛项目的过程中,与创业有近距离的接触,并且可以与同学和指导老师一起激发出新的创意。而且,大多数的项目指导老师往往跟社会上的公司接触紧密,学生可以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实战经验。另一个方面,参与创业比赛的大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充分的锻炼动手、动脑能力,组织、协调、策划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其次,学生也可以在社团活动、假期实习中得到锻炼。大学生参与这些活动,一方面是提升自身创业能力的好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活动过程中积累到一定的人脉,拓宽自身的人脉关系,积累一定的资源。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会选择先就业后创业的方式,这样在实际的企业实习中,学生可以尝试销售、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不同岗位。实践证明,创业过程中的市场调研、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能力都可以在大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得到或多或少的锻炼。

三、高职院校“互联网+”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

(一)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

图灵奖得主Edsger Dijkstra 说:“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是每一位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的商业思维,是现代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发展与强大的基本法则。思维的创新才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每一个创业者都必须具备良好的互联网思维与创新能力。那么,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与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根据互联网的技术形态整理、归纳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互联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看来,互联网思维能力包括用户思维能力,产品思维能力与市场思维能力三大类,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学生具体的创业方式组织相应的知识与内容。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可采取一些成功的互联网创业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结合“头脑风暴法”等方式进行讨论。再次,互联网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应贯彻到包括专业教育在内的人才培养各个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互联网思维能力。最后,大学生还要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互联网思维与创新能力,实现思维技能迁移。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参加创業竞赛以及在创业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充分发挥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的作用

依托“互联网+”作为平台,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在网络上搜索、利用和掌握最新的资料,对于市场分析、行业竞争、营销策略、风险评估都会做得更加出色。那么同时,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在学校内的创业资源——在“大学生创业园”内,以更加低廉的房租减少创业成本,并且还能够获得在校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的意见指导,让自己的创业想法在实践中被不断的磨合重造、改进创新。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申报一些创业计划以及进行信用评级等方式,在企业融资、贷款、纳税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支持。从大学生自身创业需求考虑,很多大学生的初创项目最需要的核心要素是各种能够促成其快速成长的资源,比如资本杠杆、经验指导等等。而大学生创业园将为大学生在引导基金、创业辅导、资源连接上提供极大的帮助。我们甚至可以将校园内的创业园作为移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创业实习基地,这样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但能够学以致用,而且还能提高学习到的创业知识的质量和数量,在整个创业园内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身创业需求和眼前现实的差距,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弥补。显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想要事先进行实践、观摩、训练的要求。

(三)围绕“互联网+”打造多元协同的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创业教育涉及环节众多,不可避免的与社会其他组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政府、高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都是创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有效的创业教育不能仅仅由高校独立承担,应该构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教育服务与保障。在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优化创业的相关政策与环境,在资金支持、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或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扶持。而高校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应利用其教育科研方面的优势,积极根据社会发展改革创业教育内容,探求新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互联网+”的项目特点,贯穿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全过程。社会上的企业、投资机构是创业人才培养的“土壤”,主要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资金、场地和机会支持。而作为创业主体的大学生自身,本身就是互联网的活跃用户,要充分发挥其智力与思维优势,在互联网中发现商机,产生创业灵感,重视其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显然,创业生态系统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当创业者或者创业企业处于一个容易获得资金和人才、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当地有鼓励创新和容忍失败的文化、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和其他支持要素的环境中时,创业最容易获得成功。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相互交叉具有及时性,跨时空性以及便利性的特点,这有利于打造各利益相关者良性互动的高效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促进创业教育的深化发展。

四、结语

在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主要措施。而立足于“互联网+”视域,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并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协同机制,有助于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发展,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职院校一直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培育和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升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破解就业难题,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在高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必须着眼于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实训体系,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

目前,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黄金时代,在“互联网+”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移动商务的大学生创业面临着很多机遇。但机遇与风险永远是并存的,该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如何在创业过程中合理充分的运用移动商务的专业知识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大学生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一个创业的大学生都应该结合高校、国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大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华新.李进玲.李望秀,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8).

[2]涂德虎.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3]蔡莉.彭秀青.(美)Satish Nambisan.王玲,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1).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互联网+高职院校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