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拍卖重启菜油仍面临压力

2018-08-23 05:59/李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菜油成交率临储

◆ 文 /李 国

2018年7月9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告称,自7月17日起启动临储菜油竞价销售,销售低价确定为6000元/吨。此轮拍卖启动以来已经进行了三次拍卖:第一次(7月17日)计划拍卖量62936吨,实际成交量54706吨,成交率86.92%,最低成交价6000元/吨,最高成交价6300元/吨,成交均价6077元/吨。拍卖标的分布来看,湖北计划拍卖6320吨(2013年),实际成交1500吨,成交率24.07%;甘肃计划拍卖7700吨(2013年),实际成交7700吨,成交率100%;青海计划拍卖43576吨(2013年),实际成交41676吨,成交率95.23%。第二次(7月24日)计划拍卖量59352吨,存储地区全部为内蒙古,其中19894吨为2012年收购菜油,39458吨为2013年收购菜油,此次拍卖实际成交量2377吨,成交率4.00%,成交价均为拍卖底价6000元/吨。第三次(8月1日)计划拍卖量76932吨,实际成交4250吨,成交率5.52%,成交价均为拍卖底价6000元/吨。区域分布来看,内蒙古计划拍卖量70302吨(2011年18253吨,2012年22802吨,2013年29247吨),全部流拍;湖北计划拍卖量4730吨(2013年),实际成交2950吨,成交率62.36%;青海计划拍卖量1900吨(2013年),实际成交1300吨,成交率68.42%。

2009年国内正式启动菜籽临储收购政策,至2015年政策退出累计执行了6年,从历年收购结果统计,临储菜油累计收购量为780万吨,过去几年总共进行了五轮拍卖(不包括于7月17日启动的最新一轮拍卖)和两次定向销售,其中拍卖612.8万吨,定向销售146万吨,临储菜油剩余量约21万吨,也是本轮临储拍卖最大可拍卖量。从已经公布的拍卖公告来看,剩余临储菜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生产年份为2012和2013年菜油居多,因存储时间较长,大多需要经过精炼方能进入包装流通领域,精炼和出库等成本较高,6000元/吨的起拍价相比当前市场价格没有明显优势,而且内蒙古并非菜油主要消费区域,导致拍卖成交率较低。

结合市场情况来看,5月份国内油脂出现企稳反弹走势,其中菜油表现最为突出,单月累计最大涨幅接近10%,油脂绝对价格相对偏低催生市场看涨热情,中美贸易摩擦提供反弹契机,而对菜油远期供应趋紧预期使其表现明显强于豆油和棕榈油。但国内外油脂基本面偏弱,对菜油而言期货市场快速拉涨给出很好的现货套保和进口利润,6月份内外盘油脂联动回落,菜油下跌幅度亦超过豆油和棕榈油,并且在6月下旬油脂市场回稳过程中表现明显偏弱,并且下跌一直延续至整个7月份。6月份以来菜油价格下跌主要源于几个方面因素:首先,外围油脂市场回落打击多头人气,特别是东南亚棕榈产区供给过剩令全球油脂市场承压;其次,国内三大油脂库存均居于高位,现货市场压力较大,前期价格反弹过程中菜油现货对期货价格跟涨力度明显不足,国内现货和进口套保盘大量介入修复基差;再次,菜油临储拍卖重启是跌势延续的重要推动因素,虽然临储菜油剩余量相对较小,但在定向出库和库存高企等多重压力下仍对市场信心造成明显负面影响。

菜油自身基本面,今年国产菜籽继续减产,但近几年国内菜籽行业变化过程中国产菜籽商品化程度偏低,压榨主要以传统小榨工艺为主,国产菜籽和菜油商品化流通占比极低,对市场影响有限;临储菜油继续成为市场重要供给来源,春节前累计拍卖超过20万吨,定向销售90万吨于6月底以前全部出库,而7月17日开始启动新一轮临储菜油拍卖,预期拍卖量超过20万吨;国内进口菜籽和菜油供应量较大,207/2018年度国内菜籽进口量达到450万吨,菜油进口80万吨,行业机构统计的船期预报来看,近几个月到港量处于较高水平。需求端,因菜油和豆油等价差较大,导致其他油脂对菜油替代效应较为明显,特别是中包装和散油消费中菜油需求受到抑制。行业机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港口菜油库存近50万吨,处于历年同期超高水平区域。豆油和棕榈油基本面同样偏弱,棕榈产区和国内库存都居于高位,国内豆油库存更是处于历史同期超高纪录水平。

现阶段菜油市场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因素:

1.国内外油脂市场供应宽松的基本面格局仍然持续,东南亚棕榈产区处于季节性增产周期,全球大豆供应充裕;国内三大油脂库存均处极高水平,棕榈油、菜油和菜籽进口买船较多,未来几个月内外部供应充足。

2.菜油自身供应过剩压力较大,主要受临储菜油拍卖影响,长期趋势来看,临储拍卖构成实际的去库存效应,但短期却造成供应压力集中释放,2015年12月份以来累计拍卖和定向销售销售量达到550万吨,年初以来临储拍卖加定向销售投放量达到110万吨(不包括最新一轮临储菜油拍卖),另外港口进口菜油(包括进口菜籽压榨)持续加大,销区与港口价格倒挂时有发生。

3.菜油远期供应趋紧预期持续存在,国内临储菜油消化完成后商品化供应将主要依赖进口,理论而言加拿大等主要出口国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但国内供应将更加依赖进口利润等因素调节,供应存在非稳定性且更容易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

4.生物柴油可能成为全球油脂需求的重要增长点,过去几个月中全球油脂价格回落而原油价格走强使得生物柴油利润转好,东南亚等主产国加大对生物柴油政策引导力度,生物柴油有望成为调节植物油脂供需的重要因素。

5.中美贸易战持续将影响国内油脂供应,南美供应季后国内大豆将面临较大供应缺口,与之对应的国内季节性油脂消费旺季来临,国内油脂市场面临整体去库存阶段并可能形成较大供应缺口。

6.国内外油脂绝对价格处于低位,剔除通货膨胀和汇率等因素影响,油脂价格已经跌至近十年低位水平,可想象的下跌空间较为有限。

综上分析,目前菜油市场主要矛盾是现实供应宽松与预期供应偏紧中博弈,外围油脂市场特别是东南亚棕榈产区供应过剩叠加国内油脂库存高企令价格承压,且菜油临储拍卖启动抑制看涨热情。国内菜油供应过剩压力源于连续几轮的临储拍卖和定向销售,今年上半年的临储定向销售虽然已经完成出库,但在消费端进行消化仍需一定时间;7月17日新一轮临储菜油拍卖启动,总拍卖量预计为二十多万吨,剩余临储菜油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理论而言此轮拍卖集中地区在全国菜油消费市场占比较小,也非主要贸易流通区域,对市场实际影响较为有限,不过在心理层面明显增添了市场悲观预期。长期来看,生物柴油利润持续将可能调节全球油脂供应宽松压力,国内受贸易战影响,四季度消费旺季来临叠加进口大豆缺口有助于油脂去库存,届时临储菜油对市场压力也将弱化。因此,菜油在短期内继续面临压力,在油脂绝对价格偏低背景下下跌动能将逐渐减弱,远期供应偏紧预期兑现依赖于全球生物柴油概念和中美贸易战的后续影响。

猜你喜欢
菜油成交率临储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20年8月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成交1960万吨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20 年3 月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成交92 万吨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17年7月国家政策性粮食成交1308万吨
我国玉米临储收购量创新高库存压力凸显
临储政策改革元年,玉米市场变化明显
一担菜油
365个被菜油浸香的日子